茶陵秩堂鎮祠堂多,株洲人想尋祖,不妨去這裡看看~

茶陵秩堂鎮,位於湖南與江西交界的湘東。秩堂鎮的曉塘村那條“湘贛孔道”就是江西吉安府諸縣移民進入湖南的主要通道。由於秩堂是江西移民入湘後的第一個鄉鎮,秩堂也成為江西移民的主要落腳地。所以秩堂90%以上的村民,都是江西移民的後代。

茶陵秩堂鎮祠堂多,株洲人想尋祖,不妨去這裡看看~

秩堂的名稱,就是來自彭氏祠堂名“秩敘堂”。秩堂的祠堂多的原因,主要是秩堂江西移民多。背井離鄉來到秩堂的江西人,不僅懷念家鄉,還有數典念祖的優良傳統,經常搞一些祭祖活動,包括除夕祭、春節祭、清明祭、重陽祭、冬至祭和祖宗生歿日祭等,逐漸演變成民間風俗。而舉行這些祭祀活動的場所就是各姓氏的祠堂。

茶陵秩堂鎮祠堂多,株洲人想尋祖,不妨去這裡看看~

茶陵秩堂鎮祠堂多,株洲人想尋祖,不妨去這裡看看~

秩堂的移民後代以譚、陳、彭、劉、龍、李六大姓為主要宗族,下面介紹在秩堂的這六姓祠堂。


茶陵秩堂鎮祠堂多,株洲人想尋祖,不妨去這裡看看~


譚氏是秩堂第一大姓,分祠和子祠較多。坐落於毗塘村塘背上的譚家祠,堂曰“惇倫堂”。前簷正門上書“譚氏家廟”,為五進,依次為前簷機鬥、戲臺天井、惇倫堂、鐘鼓樓、敕書閣,庭廊廣闊,後棟設龕,奉祀始祖德崇公。譚氏宗祠走出了不少風流人物:南宋駙馬譚斗南;南宋南雄司馬譚朝佐;明浙江廷御史譚公望;明四川巡撫譚希思;清光緒年探花譚鑫振等。

彭家祠大約建於明嘉慶年間,原名“秩敘堂”,堂名後來被用於鄉鎮名—秩堂。彭氏家族人才輩出:有清協辦內閣大學士彭維新;著作等身的民國中將彭國棟;民國少將彭問津;原上海市委宣傳部長彭柏山等。


茶陵秩堂鎮祠堂多,株洲人想尋祖,不妨去這裡看看~


陳氏家廟又叫“永思堂”,原址建於合戶,原名“墨莊書屋”,後遷中戶,改名“陳氏家廟”。陳氏家廟為一進三棟,正門寫有“陳氏家廟”四個大字。左右開有兩個小門,左宰相,右御史,為二世祖天禎、天祥二公,廟內保存宋穆忠武王岳飛書寫的“墨莊”石碑。陳氏在胡家坊、上屋、下屋均有分祠。

劉家祠位於馬廊山下的馬首村,始建於宋朝淳佑年間。前棟正門懸“劉氏家廟”,中棟是可容1000多人的大廳,有戲臺。秩堂劉氏在小田、大湖、黃草、橫衝等地都有祠堂。

龍氏始祖祠建於明嘉慶年間,原址在東首村。龍氏在東坑、三家衝、皇圖都有子祠。有四百多年曆史的皇圖村龍家祠,是保存較好的祖祠。共和國將軍龍書金和龍開富都是出自龍氏宗祠。


茶陵秩堂鎮祠堂多,株洲人想尋祖,不妨去這裡看看~


李家祖祠在今高隴鎮龍集村(原屬秩堂鎮)。現在毗塘村的龍頭、彭家祠的李家屋、安坑等李姓都有李氏宗祠。從李氏宗祠走出去的古代名人有南宋進士南雄司馬李時珍;元代湘陰僉判李元奎;新安知縣李朝端父子;浙江提舉、狀元李祁;明代首輔大學士李東陽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