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讀完《今日簡史》Day 5:我們爲什麼而活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出品 | 遠讀重洋

↓文末有大禮,五天連連送↓

今天,我們會讀完《今日簡史》的最後一部分:生存下去。

這也是整本書最震撼、最發人深省的篇章。在這部分,赫拉利分別談了教育,人生的意義,以及如何認識自己。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01.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到 2050 年,誰也不知道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人類如何謀生?軍隊和政府如何運作?兩性關係會是怎樣?是否會有人利用人機結合或生物技術延長壽命?

赫拉利在書中描寫了自己想象的未來場景:

你在 25 歲的時候,交友網站上的自我介紹可能是:“25 歲的異性戀女性,住在倫敦,從事時尚業的工作”。

但到了 35 歲,自我介紹可能是“年齡調整中,非特定性別,新大腦皮層活動主要發生在‘新宇宙’虛擬世界,人生的使命是要前往其他時尚設計師未曾踏足的領域”。

到了 45 歲,就連“約會”和“自我定義”都成了過時的概念,只要等待算法幫你找出(或創造)完美的另一半就行了。

而且,你也才 45 歲,後面還有好幾個10年,等著你發生鉅變。

赫拉利並不是異想天開。《奇點臨近》的作者雷·庫茲韋爾甚至認為,科技進步能讓人類在 50 年之內戰勝死亡,長生不老。

此時此刻,很多人也許在考慮如何利用現有技能,安穩地過完下半生。但可能 50 年之後,已經沒有“下半生”這個概念了,你必須重新開始學習新知識,每 10 年就換一個職業,直到永遠。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這也是赫拉利強調未來人生的“非連續性”特點。從古至今,

人的一生可以被分為兩個階段:學習階段和工作階段。在學習階段,人們會積累各種信息,學習各項技能,構建自己的世界觀和身份認同。

在工作階段,人類依靠之前積累下來的技能闖世界、謀生計。雖然在這個階段人們還是會不斷給自己補充新知識、新技能,但本質上都是對過去積累的核心能力做小幅微調。換句話說,這兩個階段是緊密相連、有直接因果關係的。

但未來,隨著科技高速發展,人類壽命延長,學習階段和工作階段之間的連續性將被徹底打破。人一生的各個關鍵節點可能出現裂痕,不同階段的人生也不再緊密相連。

這意味著,現在我們學習的各項科目和技能,到 2050 年絕大多數可能都沒什麼用了。到那時候,90% 的人類職業會消失,人工智能會比人類的編程效率更高;有了機器翻譯,外國人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還會說廣東語、四川話。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在這樣的世界裡,老師最不需要教給孩子的就是信息。學生們需要的是理解信息,判斷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不重要,並能整合所有的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觀。

那麼,既不教技能,又不教信息,人類該如何教育下一代呢?

赫拉利的答案是:4C。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溝通(Communication)

合作(Collaboration)

創意(Creativity)

這意味著,學校不應該教太多的工作技能,而應該是通用的生活技能。但可能有人覺得,只有掌握了具體的技能和知識,才算學到了東西,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算什麼?但赫拉利告訴我們,別急著“務實”,先“務虛”,你才知道該怎樣更好地“務實”。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關於這一點,美國資深未來學家托馬斯·弗雷也有類似的見解。他認為,現代課堂上教授的大部分內容,從重力理論到進化論,再到音樂理論,沒有一個 100% 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所以,未來教育不是教知識、教信息、教技能,因為你學到的不一定正確,而且還可能隨時被淘汰。真正的未來教育,是要讓孩子們能夠隨機應變,學習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環境裡仍然保持心智平衡。

02.

如何尋找人生的意義

從《人類簡史》到《未來簡史》,赫拉利一直在探討人類講虛構故事、相信虛構故事的能力——正是因為這項獨特的能力,讓人類站上了地球食物鏈的頂端。

在《今日簡史》中,赫拉利對“講故事”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討:故事到底能賦予人生怎樣的意義?

談起“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話題,人類會用各種版本的故事來做答案,比如宗教故事、神話故事,甚至是童話故事。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這些故事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要說清楚人類在宇宙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我在這世界中處於怎樣的位置?我與身處的環境是什麼關係?我存在的作用又是什麼?

具體到故事的版本,那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了。比如,有一類故事是關於永恆循環的,它告訴我們:生命就是一個循環,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扮演的角色。

人生的意義就是找到自己命中註定的那個角色,然後完美地扮演它。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這類故事的代表是動畫片《獅子王》。小獅子辛巴想知道生命的意義,它的父親木法沙告訴它,世界有一個“偉大的循環”:羚羊吃草,獅子吃羚羊,獅子死後又會分解成為草的養分。生命就是這樣代代相傳,每個動物都有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一切都是環環相扣、互相依賴的。

但當父親木法沙被叔叔刀疤謀害之後,辛巴以為是自己的過錯,於是離開了獅子王國,選擇逃避自己的責任。歷經磨難之後,辛巴終於找回了自我,回到獅子王國,殺死刀疤,奪回王位,維護了草原的和平,讓生命的循環得以延續。

還有一類故事是線性的——它有明確的開始,清晰的目標,以及一勞永逸的結局。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比如,在穆斯林的故事裡,是真主安拉創造了世界,制定了各種法則。但有壞人背叛了安拉,所以穆斯林必須站出來維護安拉。到審判日的時候,好人可以上天堂,享受永恆的喜樂;壞人要下地獄,被永世折磨。

不同版本的故事還有很多。赫拉利認為,無論哪種故事,只要能夠滿足兩個條件,人類就願意相信並認可它:

1.我在這個故事裡至少要扮演某種角色;

2.這個故事至少要能延伸到超出我自己的視界。

但無論怎麼選,人類還是逃脫不了故事的牢籠。不論哪種故事,都是被人類強行賦予意義的虛構故事。而在赫拉利看來,人生的意義,絕對不是一個故事。實際上,我們可能從一開始就問錯了問題——人生面臨的最大難題不是“如何尋找人生的意義”,而是“如何擺脫人生的痛苦”。

03.

我們為什麼而活

人類一直在探索和尋找某個永恆的本質,只要自己能找到,人生就有了意義。這種本質有時候被稱為上帝,有時被稱為國家,有時被稱為靈魂,有時被稱為真實的自我,有時被稱為真愛。但如果找不到它,我們就會感到痛苦。

在書中,赫拉利引用了佛教的說法,描述了宇宙的三個基本現實:

1.諸行無常:一切事物都會不斷改變

2.諸法無我:一切事物都沒有永恆的本質

3.諸漏皆苦:沒有什麼能永遠令人滿意

換句話說,這種永恆的本質並不存在,生命本來也沒有意義,人類更不需要去創造意義。只要人類能意識到這一點,就能不再依戀,停止追求,得到解脫。但問題是,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所以,

能否找到人生的意義暫且不論,但痛苦卻是絕對真實存在的。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而赫拉利認為,瞭解人生意義的最好方法,就是觀察痛苦,探索痛苦的本質。

那麼,如何探索痛苦的本質呢?佛會說:“什麼都不要做。”但問題是,我們的身體也許可以什麼都不做,但精神卻閒不下來。

赫拉利在書中承認,自己也曾被這個問題困擾得焦頭爛額、寢食難安。為了找尋真相,他翻閱了大量書籍,研究了無數哲學著作,但一直沒有找到答案。

直到有一天,他接觸了內觀禪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冥想。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其實,冥想這個話題我們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早在解讀《巨人的工具》這本書的時候就提到:蒂姆·費里斯採訪了全世界 200 多位各領域的頂級大師之後發現:其中 80% 的牛人每天都會堅持冥想,包括喬布斯、瑞·達利歐、邁克爾·喬丹... 赫拉利也不例外。

在《今日簡史》壓軸的最後一章,赫拉利用了整個章節來描述冥想的重要性。他說,第一次接觸冥想之後,他對自己和整個人類的瞭解可能超過之前學到的所有。而且做到這一點,他不需要接受任何故事、理論或神話,只要觀察真正的現實就可以了。

赫拉利還從冥想中學到了一件事:各種痛苦最深層的來源,就在於自己的心智。如果有什麼是自己想得卻不可得,心智的反應就是產生痛苦。痛苦並不是外部世界的客觀情況,而是自己心智產生的心理反應。而瞭解這一點就是跨出了第一步,讓人不再產生痛苦。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於是,從 2000 年第一次接觸冥想起,赫拉利每天都會花兩個小時冥想,每年也會參加一兩個月的冥想課程。在他看來,這不是逃離現實,而是接觸現實。

甚至在《今日簡史》中,赫拉利說:如果不是冥想帶給他的專注力和眼界,他是寫不出《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的。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整本書中,赫拉利探討了很多找不到答案的問題:科技發展、全球化、生活的本質、真相的重要性等等。而最終的高潮,他落在了人生的意義上,這也算是給《簡史》系列一個開放而有力的結尾。

在書的最後,赫拉利寫道:

過去的燧石刀已經發展成了現在的核武器,社會秩序崩塌的可能性更高了;同時,過去洞穴裡的壁畫發展成了現在的電視廣播,可以更容易地迷惑大眾。

在不遠的將來,機器算法可能會為“人生的意義”劃上句號:它將決定我們是誰,該知道關於自己的哪些事。只有趁現在,我們還有機會成為擁有自主意識的個體。

“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這三個問題的答案與他人無關,與機器無關,而是藏在我們自己的心智裡。只有我們毫無保留地審視自己,才有可能看得清浩瀚宇宙的一小部分。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所以,用那句鐫刻在德爾菲阿波羅神廟的箴言來做結尾,再合適不過了——

“認識你自己。”

粉絲福利

五本《今日簡史》免費送!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連續 5 天,5 篇深入解讀文章

關注遠讀重洋並留言

都可獲得 1 本《今日簡史》

書籍由中信出版社寄出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5:我们为什么而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