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讀完《今日簡史》Day 2:國家將消亡,人類需要新故事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出品 | 遠讀重洋

↓文末有大禮,五天連連送↓

今天,我們接著讀《今日簡史》第二部分:政治挑戰。

先講結論:赫拉利認為,當今人類社會面臨三個巨大挑戰——核戰爭、生態崩潰、科技顛覆。要處理好這些問題,僅憑一國之力很難做到,全球化的協同合作是唯一出路。但與此同時,又有幾股反全球化的思想浪潮出現,導致人類社會處於一個危險而尷尬的境地。

這個結論看起來不復雜,但其中暗藏的問題卻並不簡單。要搞清楚人類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我們還得先從“為什麼會有國家”談起。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01.

為什麼會有國家

幾千年前,尼羅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村莊和部落。每個部落只控制一小段河流,雨下得太大會造成潰堤,下得太小會造成饑荒,所有人必須齊心協力才能建大壩、挖運河。於是,鄰近的部落就聯合起來,組成了國家,還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運輸和通信系統。

不過,如果只是為了生存而合作,建立國家似乎也沒那麼必要。因為其他的動物,比如猩猩,也會為了生存而合作,但它們並不會建立國家。在赫拉利看來,人類之所以區別於地球上其他的物種,是因為他們擁有一項非常獨特的能力:想象力。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這一點在赫拉利的成名作《人類簡史》裡有大量的闡述——想象力可以讓人類為了同一個虛擬的目標共同努力,比如民主、宗教、自由等等,其他動物則只能生活在非虛擬的客觀世界裡。而國家,正是人類群體共同想象的產物。

除了想象力,人類的語言能力也是國家形成的關鍵。對此,赫拉利提出了一個“八卦理論”——雖然其他動物也能通過語言傳遞信息,但它們只能描述客觀現實,而人類的語言則能實現抽象和虛擬的描述。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比如,在一個部落裡,通過每天傳播的八卦信息,人們就能知道誰更靠譜。長此以往,大家就能更加緊密地合作,部落的規模就會迅速壯大。因此,語言能力和想象力,再加上自身對合作生存的需求,人類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國家。

02.

統一世界的三種秩序

但歷史發展到今天,赫拉利認為,全球文明已經連成一體,“國家”的概念將逐漸淡化。這其中,有三種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分別是:金錢秩序、帝國秩序、信仰秩序。

金錢秩序很好理解,它不單是指金錢至上,本質上它是一種信仰,也就是:人人都相信金錢能換萬物。有了這樣的信仰,人類會更傾向於開展跨國貿易,而不是跨國戰爭。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宗教激進派、墨西哥毒梟、還是專制統治者,都能因為金錢而變得志同道合。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帝國秩序可能跟很多人想得不一樣——它不是我們印象裡帝國主義國家用武力征服其他國家,而是指那些更發達的國家,用它們的法律、語言、文字、貨幣、價值觀,讓全世界的文明有一個共同的參照標準。比如,古代的中國就認為自己應該福澤四方,教化天下萬民。

最後一種秩序,叫信仰秩序。也就是通過信仰,讓人類的文明越來越統一。

但它不單是指宗教信仰,比如,歐洲早期的人文思想就是一種信仰,它避免讓歐洲變成一群四分五裂的小國家。即便兩個國家的士兵在互相廝殺,他們也都承認人文思想可以代表歐洲文明。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03.

新孤立主義的重生

儘管人類文明變得越來越統一,但當下的世界卻有各種各樣的衝突。在赫拉利看來,全球的衝突是由三股思潮造成的,分別是:新孤立主義、民族主義、去全球化思想。

孤立主義始於 19 世紀英國的歐洲大陸政策,它最大的特點是:在經濟文化上,一個國家通過立法,最大程度限制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也拒絕參與很多國際事務。英國就曾經通過推行孤立主義,最大程度地實現了自己的外交利益。

但後來,西方發達國家開始推行“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美國成為了世界的帶頭大哥,開始維護全球秩序,這一點在奧巴馬執政期間達到了巔峰。

不過,這一秩序在後來遭遇了許多挑戰。比如,對美國本土投資持續下降,跨國企業利潤稅收外流,本土企業競爭力下滑... 而這些,都為後來特朗普推行新孤立主義打下了基礎。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如今,特朗普威脅退出北約,和中國大打貿易戰,不再對日韓提供核保護,撕毀一系列貿易協定等;與此同時,英國也選擇了脫離歐盟,這些都是新孤立主義的表現。

這麼做的初衷沒什麼問題,每個國家都希望繁榮富強。但問題在於,新孤立主義的價值觀是“寧教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這與“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價值觀“資源共享,合作共贏;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有本質區別。

當然,這兩種價值觀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但此時此刻,新孤立主義的價值觀對於解決全人類面臨的各種重大挑戰,顯然沒有太大的幫助。

而伴隨孤立主義的,往往是民族主義。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04.

民族主義拖累全球化

我們開頭提到了人類社會面臨的三大挑戰:核戰爭、生態崩潰、科技顛覆。在赫拉利看來,雖然民族主義可以提高國家的凝聚力,但它對解決這三大問題毫無幫助。

先說核戰爭問題:赫拉利認為,核武器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戰爭和政治的基本性質。在核武器出現之前,無論是帝國主義還是民族主義,戰爭的破壞力始終有限。但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人類生存的底線不再是維護哪個國家的利益,而是“預防核戰爭”。

甚至,赫拉利還在書中質問了那些把國家利益擺在第一位的民族主義者,他說:“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國際合作體制,只靠自己這個國家,是否真有能力保護世界甚至保護自己免遭核毀滅?”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排在核威脅之後的,是生態崩潰的挑戰。人類一直都在消耗自然資源,排放垃圾和有毒物質,但這些都不是最危險的——對人類威脅最大的,是氣候變化。

早在 2006 年,由美國前副總統艾伯特·戈爾講解的記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就引發了公眾對氣候變化的關注,該片後來還獲得了 2007 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但即便如此,氣候變化問題也沒有得到任何的緩解。根據目前最精確的科學預測,除非人類在接下來 20 年裡大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否則全球的平均氣溫將會上升 2 攝氏度,這會導致沙漠擴大、海平面上升,像颶風和颱風這樣的極端天氣事件會更加頻繁。

這樣導致的直接後果是:農業生產將遭到破壞,城市會被淹沒,全球大部分地區將不宜居住,數以億計的難民不得不重新尋找家園。

這種情況下,每個國家各自為戰是沒什麼用的。因為氣候變化是影響全球的系統性問題,比如,某個太平洋上的小島國,即便本國政府把碳排放量降低到零,但如果其他國家不合作,他們國家還是會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沒。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科技顛覆更是如此。如果未來再出現某個顛覆性技術,比如之前的原子彈,所有國家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一定會拼命研發核彈頭。而當核彈頭氾濫成災的時候,世界格局和戰爭形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大國之間一旦發生核衝突,後果將是毀滅性的。

而民族主義更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至上。很多情況下,這會讓大國之間的信任感更低,全球性的協同合作變得更困難。

還有一個影響人類文明統一的思潮叫“去全球化”。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有數據顯示,2005-2014 年間,全球 25 個高收入經濟體中有 65%-70% 國家的家庭實際收入陷入了停滯甚至下降。換句話說,全球化在經濟上只造福了一小部分人,各國居民的收入和階級之間的不平等正在加劇。

因此,在這些國家的民眾,尤其是沒有從全球化中獲益的底層民眾中,去全球化的呼聲日益高漲起來。

後來英國脫歐和特朗普上臺,其根源也在於:兩國人民都認為,國家只需要為本國公民爭取利益,不需要考慮太多國際關係、接收難民等人道主義問題。

05.

人類需要一個新故事

那麼,挑戰這麼多這麼嚴峻,我們該怎麼辦呢?赫拉利認為,要真正推行全球化,不僅需要國家之間分工協作,還要在精神層面建立一個“全球身份認同”。也就是說,人類需要一個全新的故事。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這就回到了我們開頭講的“為什麼會有國家”——幾千年前,尼羅河沿岸大大小小的村莊和部落聯合起來組成了國家,齊心協力建大壩、挖運河,為的是抵禦洪水和饑荒等挑戰,讓子孫後代繼續繁衍下去。

而此時此刻,各個國家發現當下的情形就像過去的村莊和部落一樣——“國家”這個單位已經不足以應對 21 世紀的種種挑戰,人類需要一個新的“全球身份認同”。在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我們要把自己當成全人類的一份子,而不是某個國家的一份子。只有這樣,我們在考慮利益得失的時候,才能跳出原本“國家”層面的限制。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換句話說,在這個困難重重的新時代,“國家”這個故事快要講不下去了,人類需要一個範圍更大、影響更廣的新故事。至於新故事是什麼,赫拉利和我們一樣,也並不知道答案。

粉絲福利

五本《今日簡史》免費送!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連續 5 天,5 篇深入解讀文章

關注遠讀重洋並留言

都可獲得 1 本《今日簡史》

書籍由中信出版社寄出

一周读完《今日简史》Day 2:国家将消亡,人类需要新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