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崛起之路第二期:国漫的低谷,商业利益下走向了“低龄化“

你好啊,我是貔貅。

紧接上一期的内容,我们继续来谈国漫的第二个大期。

第二个大期,商业利益熏陶下走向"低龄化"标签的国漫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挣扎期的失败还未褪去,2005年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问世更是给国漫当头一棒。《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出现也正式标志着国漫彻底的被贴上了"低龄"的标签。

国漫崛起之路第二期:国漫的低谷,商业利益下走向了“低龄化“

但从商业作品来说,《喜羊羊与灰太狼》无疑是成功的。从这个系列有着15部TV剧,9部动画电影,2部真人电影就可见一斑。

政府的扶持,资本的流入,市场的空缺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从事动画行业。但是由于中国的动画产业链相对于日本、美国这样的动漫大国显得极不成熟。动画的收益与成本不成正比,也就间接导致了一部分动画人粗制滥造了一部动画作品,以极小的成本代价去赚取政府的补贴(《雷锋的故事》似乎就是这么一部作品);还有一部分动画人借鉴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加之营销手段的加工造就了以《猪猪侠》为代表的系列圈钱利器

国漫崛起之路第二期:国漫的低谷,商业利益下走向了“低龄化“

国漫崛起之路第二期:国漫的低谷,商业利益下走向了“低龄化“

随后此类作品不但没有衰减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熊出没》、《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先后登陆各大卫视,一步一步造就了巅峰时"一只羊,两头熊撑起了整个国漫"的尴尬局面。

国漫崛起之路第二期:国漫的低谷,商业利益下走向了“低龄化“

国漫崛起之路第二期:国漫的低谷,商业利益下走向了“低龄化“

不仅如此,同样的事情在动画电影上情况更糟。普遍借着TV剧的名气出品系列电影,但此类系列电影制作水平普遍不高。即便如此,可只要骗到一个小朋友去电影院观看,那就还会带来一个甚至多个家长的陪同,票房可不得疯涨。轻轻松松把钱赚了有啥不好,何必再费尽心思去做什么好电影呢。

对比同时期在中国如同日中天般的日漫,国漫在国人心中就更加的嗤之以鼻。

马上发布第三期。

以上观点仅代表貔貅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