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读《易经》|蒙卦:除去蒙昧之气

原文首发公号 玄学笔录

《易经》第三卦

蒙卦——山水蒙 坎下艮上

带你读《易经》|蒙卦:除去蒙昧之气

【周易卦爻辞原文】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序卦》曰: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蒙,幼小之貌。此言万物始生之后,渐以长稚,故言“物生必蒙”。此顺承屯卦之意也。

带你读《易经》|蒙卦:除去蒙昧之气

初六:发蒙,为启发蒙昧之意。“利用刑人”,实则以立正法也。“用说桎梏”,“说”通“脱”,应之历险。吝,小疵也。

九二:包蒙,初与三四同,包养四阴。子克家,谓刚柔接也。

六三:所行不顺,不得之应,失位乘刚,多凶,故“无攸利”。

六四:暗莫之法,故曰“困蒙”。困于蒙昧,不能比贤以发其志,亦鄙矣,故曰“吝”。

六五:童蒙之吉,处贵承上,故“吉”也。

上九:御,止也。顺有师象,自上顺下,故“顺”也,“利御寇”也。

带你读《易经》|蒙卦:除去蒙昧之气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彖辞》对蒙卦概括的大致意思是,山下有险,险被山止,止则未通,蒙昧之象也。能通发蒙时,令得时中矣。不是我求童蒙,而是童蒙来求问于我。第一次,告诉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问,而不进行思索,蒙气不除,则为“渎蒙”。养公正之道,而成三圣之功。

《象》云: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象辞》这句的意思是,君子,应该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写蒙卦时,多次停顿,难以下笔。只因《易经》不愧是群经之首,其意深远,而今人之说各执一词,繁杂无稽。故从古训。

蒙卦,爻辞从初至上都有“蒙”,“蒙”即蒙昧,今人大多以蒙卦比于教育师生之间,或是比于刑法。蒙卦的精义,可以说都体现在卦辞上。“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才是正确的求知态度,求问过一次,然后应该自己下功夫,一再索问而不自求永远是别人的东西。

所以,君子,应该除蒙气,养正,以果行育德。

—END—

转发本文

赠术数资料

《寻人寻物歌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