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明:及時發現支架內再狹窄的「智能支架」

新发明:及时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智能支架”

放支架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支架內再狹窄一直是冠心病介入治療後令醫生和患者頭痛的事情。

支架放入後,機體會對血管局部的損傷發生修復反應,引起植入段的血管內膜、平滑肌細胞等增生,另外支架內血管也可能發生新的動脈粥樣硬化,這些因素都可能參與支架內再狹窄的發生。

對支架內再狹窄的問題,醫學界一直在努力解決。在單純球囊擴張時代,支架內再狹窄發生率高達50%,在金屬裸支架時代,這一數字降低到30%,藥物洗脫支架使其進一步降低到5%~10%。

現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智能”支架,它可以及時監測到“支架內狹窄”的發生。

新发明:及时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智能支架”

智能支架看起來與目前大多數支架相似,而且植入過程也一樣

研究者對現用的支架進行了小小的改裝,安裝了一個特殊的微型壓力感受器和一個微型天線,壓力感受器可以檢測到血液通過動脈的細微壓力變化,數據可以無線發送到外部監測器。

該“智能支架”使支架內再狹窄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成為可能。研究者指出,智能支架代替標準支架可以使醫生更容易地監測冠脈血流情況,並及時提供治療。

雖然這個新發明應用於臨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技術進步的紅利最終會回饋給患者。

1. Chen X, et al. Enabling Angioplasty-Ready "Smart" Stents to Detect In-Stent Restenosis and Occlusion. Adv Sci (Weinh). 2018, 5(5): 1700560.

2. Stent thrombosis and restenosis: what have we learned and where are we going? The Andreas Grüntzig Lecture ESC 2014. Eur Heart J. 2015, 14; 36(47): 3320-31.

新发明:及时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智能支架”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新发明:及时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智能支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