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那条路修好了,走的次数少了,走的人也少了

从我们那年开始,村里的小学就只开到3年级的了,到了四年级就得到乡里的学校去读书,而且米这些也需要自己带着去,按一餐4两来算,五天的量。那时候,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有一条很好的路,因为那时我们那都是泥土路,有一段路还需要走山路,所以那时就很盼着能够有一天,路变好些,和车子多些。二十多里的路,一个星期要走两回。

家乡的那条路修好了,走的次数少了,走的人也少了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虽然我们这里很是偏远,就算是现在也算不得上方便和富有,但是对家的那份牵挂和愁情,怎么的也是割舍不了的。这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走过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出大山,迈向繁华都市,但人在外时,总是念叨家里发生什么。

要想富,先修路。家乡之前所以穷,很大的原因便是没有通公路,很多人都对外不了解,大多数的人基本上都没有出过村子,消息很是闭塞,所以虽然有着很多山野之物,却大多说都是自己用了或者吃了,不能够创造出价值来。那满山的树木,只有任其自生自灭,满坡的药材,只能让其荒废。

家乡的那条路修好了,走的次数少了,走的人也少了

后来,不知道是哪一年,乡里组织人,自己修路,那时还没有大型的机器,基本全靠的是人工,听说,基本上乡里有劳动力的都参与到了其中,很多都是一家人齐上阵,却也只修了一条简易的公路,从那时,家乡的面貌开始渐渐改变。然而,由于那时没有冻水泥,而且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养护,一年比一年烂,特别是下雨时,泥巴能够陷下去半条腿。

家乡的那条路修好了,走的次数少了,走的人也少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好,终于,我们的路终于又一次得到了改变,3米5的宽度,全都冻上了水泥,家乡终于也变的越来越好了,很多人家都起了新屋,买起了车子,现在班车也通了。

或许,在获得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家乡虽然得到了发展,可是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村民们都纷纷外出打工去了,原本人口稀少的村庄更是稀缺了,顿时更寂静。很多时候,家里办什么喜事时,都找不到人帮忙了。以前独属于名族的东西,也在渐渐消亡着,就如就简单的语言,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会说了,更不用一些传统的节日,文化了。

说起家乡,总是有很多滋味在心头,喜悦、忧虑或许更多的是感慨吧!现在回到家里,基本上水泥路都通到了家家户户,而且主道路也在拓宽之中,可是看到十户人家七户是空着的,这种心情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