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混戰中 劉強東選擇霸權 馬雲卻選擇放權

互聯網混戰中 劉強東選擇霸權 馬雲卻選擇放權

馬雲:我不想一個人

9月10日,馬雲發佈公開信,稱會在阿里巴巴20週年之際也就是一年後的今天,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

互聯網混戰中 劉強東選擇霸權 馬雲卻選擇放權

消息一出,之前的猜測終於變成了實錘。

馬雲在9月7日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就流露出對執教時光的懷念。9月7日晚,美國媒體Business Insider率先報道稱馬雲準備辭去阿里巴巴董事長職務。此新聞一出,迅速引發各大媒體關注。9月8日早上,紐約時報、彭博社和福布斯等主流媒體紛紛對此事跟進報道。紐約時報稱,馬雲計劃於下週一即9月10日辭去阿里巴巴董事長主席一職,但仍將繼續留任阿里巴巴董事會,指導管理工作。

互聯網混戰中 劉強東選擇霸權 馬雲卻選擇放權

當輿論甚囂塵上時,阿里巴巴集團回應稱:“不管是在社會公益還是在阿里巴巴,馬雲天天都在做老師,也天天夢想著再去做老師,這對他而言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想法。”言辭之中語氣平靜,似乎即便馬雲現在選擇離開,公司也不會感到驚訝。

其實,馬雲一直在為今天鋪墊,併為此準備了10年。為了解決阿里巴巴創新力問題、領導力傳承問題、未來擔當力問題和文化傳承問題,馬雲在10年前創建了合夥人機制。10年後,馬雲的合夥人機制已經為阿里巴巴培育出了數代人才梯隊。70後執掌風雲,80後中流砥柱,90後嶄露頭角,人才輩出的阿里巴巴儼然成為一個英雄集結的大本營,甚至可以在馬雲缺席的情況下對公司的重大戰略擁有主導話語權。

互聯網混戰中 劉強東選擇霸權 馬雲卻選擇放權

馬雲欽點的接班人張勇,就是人才梯隊的卓越成果之一。被評為中國2018年最佳CEO的張勇,無論是戰略格局還是市場決斷,都用自己的優秀證明馬雲的正確判斷。在張勇擔任CEO的三年間,阿里巴巴實現連續13季度的持續高速發展。2013年10月,張勇在集團組織部大會上提出,要“all in 無線”,於是通過手機淘寶實現淘寶全面移動化,讓阿里巴巴成功完成向移動轉型。除此之外,張勇還打造了天貓、首創雙11購物狂歡節、收購餓了麼和百度外賣、打造新零售盒馬鮮生等。大潤發、銀泰商業、上海百聯、高鑫零售還有蘇寧易購等零售巨頭也相繼被張勇納入阿里麾下,遍佈全國、有著成熟完整的倉儲和物流等供應鏈渠道的零售業,逐漸擴張著阿里商業帝國的版圖。

2017年開始,阿里開口不提“電子商務”,而是拋出“五新”概念,即“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在張勇的主導下,阿里巴巴逐漸從一家電子商務平臺發展成為一個上連阿里雲、下接菜鳥物流、中間完成所有商業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生態經濟體。

在張勇的帶領下,阿里的市值達到了4200億美元,並完成了從商業驅動公司到科技驅動公司的轉變,螞蟻金服、阿里雲、菜鳥聯盟、釘釘、盒馬鮮生、閒魚等旗下產品高速發展。所以馬雲在此時選擇退居幕後,無疑是一個恰好的選擇。正如馬雲所說“我認為他(張勇)是當之無愧的,把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移交給他領導的團隊,我認為是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正確決定。”

互聯網混戰中 劉強東選擇霸權 馬雲卻選擇放權

這並不是馬雲的第一次放權。2013年5月10日,馬雲公開宣佈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而成熟的合夥人機制此時已經為馬雲培育出了一批優秀的傳承人,所以馬雲退出集團的具體運營工作後,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更廣闊的視角去思考阿里巴巴的未來,比如馬雲推進eWTP的落地,就奠定了阿里全球化的格局。

2011年的淘寶剛剛扭虧為盈,阿里巴巴的全年總收入僅為64億,與同是BAT出身的騰訊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但是五年後,

阿里已經與騰訊並駕齊驅,成為僅有的兩家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和亞洲最大市值兩巨頭

在馬雲逐漸放權後,阿里依然在後創始人時代保持著持續的創新力和堅定的執行力。儘管一年後的馬雲將不再是阿里的執行者,但會一直是阿里的守護者,與眾人一起見證張勇帶領阿里走向新的變革時代。

互聯網混戰中 劉強東選擇霸權 馬雲卻選擇放權

劉強東:我只想一個人

眾人高歌頌揚馬雲的卸任,是因為馬雲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源源不斷的人才梯隊和層級分明的治理制度,是公司得以持續發展的核心。當企業成長為大型規模企業時,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上,創始人都無法事必躬親,過於霸權只會是過猶不及。

最近一直風波不斷的劉強東就是一個典型。

互聯網混戰中 劉強東選擇霸權 馬雲卻選擇放權

當地時間8月31日晚,劉強東因涉及一級性犯罪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被捕。幾天後,美國三家律所Rosen、Schall、Pomerantz分別在官網宣佈調查京東是否失實披露劉強東案情,並且邀請遭受損失的股東參加調查和可能的集體訴訟。雖然美國警方至今沒有正式指控,但是京東已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動盪。事情發酵期間,京東股價累計跌近16%,市值蒸發超過72億美元(約合492億人民幣)。正當人們好奇劉強東會不會因此離開京東時,京東的公開信打消了眾人的念頭。京東官方表示,“劉強東將繼續領導公司,該事件並未影響京東的正常運營。”對於有律師召集股東準備發起集體訴訟,京東回應稱,目前還沒收到訴訟,如果有,將據理力爭。

京東對劉強東如此維護,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京東內部還沒有可以直接取代劉強東的人物出現。當然,劉強東不是沒想過放權。2011年開始,陸續有COO沈皓瑜、CMO藍燁、CHO隆雨等“科班出身”的職業經理人加入,但是早已習慣事必躬親的劉強東,還是無法放權公司管理,仍然每天八點半準時到公司、參與京東的一線事務。不願放手的劉強東,讓京東成為了自己的個人產物。

互聯網混戰中 劉強東選擇霸權 馬雲卻選擇放權

劉強東過於集中的管理權,讓自己的商業影響與京東的市場形象捆綁在一起,使得京東與劉強東成為密不可分的共合體。劉強東曾經公開表示:“如果不能控制這家企業(京東),我寧願把它賣掉。”為避免在不斷融資中稀釋對京東的控制權,劉強東制定了AB股制度,讓其雖然只持有京東15.5%的股權,但是卻擁有80%的投票權,這樣劉強東便可以掌控京東的所有決策。據悉,京東章程中註明,禁止董事會在劉強東不在場的時候做出具有約束力的決定,如果沒有劉強東在場,或者除非他自己迴避,董事會不得舉行正式會議。強硬的管理制度,使得京東在創始人形象受損時毫無還手之力,這一點,已經在資本市場上以最直接的方式表現了出來——股價暴跌、一瀉千里。原本對標阿里的京東,經過劉強東事件後,不但市值與BAT相差甚遠,還被拼多多、美團等後起之秀反超,所以不管願不願意,面臨強敵環伺的京東都是無法與劉強東分開的。

對於阿里巴巴,馬雲說:“阿里從來不只屬於馬雲,但馬雲會永遠屬於阿里。”

對於京東,劉強東說:“如果不能控制這家企業,我寧願把它賣掉。”

截然相反的態度,將阿里和京東推向了不同的方向,一個生機勃勃,一個則是四面楚歌。

對於創始人來說,企業是他們浴血奮戰奮勇殺敵拼出來的,但是當企業形成規模時,過度的保護只能讓自己視如珍寶的企業成為溫室裡的花朵,無法經受住資本市場的殺戮。所謂進可攻,退可守,為道也。懂得在恰當的時機放權,才能不斷延續企業的生命週期,將企業的精神一代代新人的手中傳承下去。

引用《指環王》中的一句話:“把手握緊,裡面什麼也沒有;把手放開,你得到的是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