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縣這位農民回鄉創業 種植黃梔子、天麻和茯苓等中草藥

家住深山,祖輩務農,父親早逝,為擺脫貧窮,年僅15歲的他便走出大山,獨闖廣東。先後做過裝修工、擺過地攤、賣過化妝品,經過多年打拼,終於當上小老闆。

2011年3月,他返回家鄉重新扛起鋤頭,通過流轉土地栽種黃梔子,隨著產業越做越大,如今已成為帶領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他叫李寶生,是贛縣區眾鑫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

贛縣這位農民回鄉創業 種植黃梔子、天麻和茯苓等中草藥

十幾歲輟學打工

1971年,李寶生出生在田村鎮坪坑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讀書的時候,他有些調皮,卻聰明伶俐,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對於這一點,時隔30多年後,李寶生的老師肖道平依然印象深刻。十幾歲的時候,由於家庭變故,李寶生面臨輟學,吃了不少苦頭。為此,他還曾在那個田村習武盛行的年代,拜師學藝,強身健體。

練就了“一身本領”後,李寶生離開了坪坑,開始了在外摸爬滾打的艱難歲月。從十幾歲離開村子,到2011年返鄉創業,這些年,為了謀生,李寶生打過工,做過生意,當過小老闆,甚至曾一度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贛縣這位農民回鄉創業 種植黃梔子、天麻和茯苓等中草藥

回村種植黃梔子

李寶生說他愛折騰,不安於現狀,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種植黃梔子的朋友,聽了朋友介紹黃梔子後,他異常興奮,生意也不做了,當即前往雲南、貴州、湖南、湖北等考察。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後,他選擇回到家鄉田村坪坑試種黃梔子,種下去後,他發現坪坑的土壤適合黃梔子的生長,且種植成本和技術的要求都不高,於是在2011年,他選擇回村大面積種植,一口氣流轉了100多畝土地,用來種植黃梔子。

贛縣這位農民回鄉創業 種植黃梔子、天麻和茯苓等中草藥

“當時大面積種植遇到了兩個困難,一個是資金,一個是缺工。”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李寶生先是到處借錢籌款,一方面到處招工人。問遍了親朋好友後,他好不容易才湊齊40多萬人民幣。對此,很多人很不理解,對他的舉動並不看好,都認為他是瞎折騰,甚至很多人認定他會以失敗告終。

解決了資金問題,他又面臨著缺少工人的問題。李寶生說,村裡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他只好到蘭芬、芳溪等地請工人,每天還開車接送工人,這樣一來,他不僅解決了村子裡的剩餘勞動力,還盤活了周邊的剩餘勞動力,村子裡的黃梔子種植很快初具規模。

樹苗栽下後,李寶生不辭勞苦地澆水、打藥、鋤草、施肥,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苟,還經常前往雲南、貴州等地向黃梔子種植大戶“取經”,並調查瞭解市場行情。經過兩年多的辛勤呵護,2013年秋,李寶生栽種的黃梔子樹開始掛果,當年採摘鮮果1萬餘公斤,每公斤鮮果售價8元錢,除去購苗、肥料、人工等費用,李寶生略有盈利,關鍵是黃梔子供不應求的市場行情,讓他決定甩開膀子大幹一場。

從“門外漢”變成“土專家”

由於傳統的黃梔子品種已有千年歷史,品種退化現象比較嚴重。為增加產量和提升品質,李寶生先後引進了多個黃梔子品種進行試種,並通過不斷地摸索與總結經驗,瞭解不同品種的生長規律,採用優良的黃梔子株系進行雜交,再經無性繁殖、提純、復壯等技術,培育出了新的黃梔子樹苗。相比傳統的黃梔子品種,黃梔子新品種易栽種、好管理、產量高。

為了全面掌握黃梔子新品種的種植和管理技術,李寶生時常頂著炎炎烈日,忍著蚊蟲叮咬,經常在山上摸爬滾打,一邊觀察秧苗的生長習性、特點,一邊做筆記、查閱資料。通過刻苦的學習和實踐,李寶生不僅熟練掌握了黃梔子的種子、種苗選擇標準、病蟲害防治方法、收穫技巧等,還對黃梔子的出售時機、市場行情及銷售網絡爛熟於心。

鮮果每公斤售價7元至8元,加工成乾果每公斤售價可達36元,這一巨大利潤空間,李寶生當然不會放過。2014年,他將棄用的坪坑小學校舍承租過來,將它改造成了黃梔子烘烤房。

經過摸索,李寶生從當初的“門外漢”,逐漸成為該領域的“土專家”熟練地掌握了育苗、嫁接、烘乾等全面技術。

由於李寶生加工的黃梔子果乾果品好、質量高,全國多地客商與他建立了固定的產銷關係,每到收購季節,他的產品被客商交定金預訂。黃梔成為“搖錢樹”, 起初對李寶生回家栽種黃梔子並不看好的村民,也開始有了種植的想法。

擔任村支書、成立合作社

擔任村支書後,李寶生開始帶領貧困村民一起來種植黃梔子,帶領大家一起脫貧致富。現在走在坪坑村的田間地頭,到處可以看到黃梔子的身影,很多村民都知道黃梔子的種植技術。

贛縣這位農民回鄉創業 種植黃梔子、天麻和茯苓等中草藥

為了擴大規模,提升坪坑的中草藥種植,李寶生還特別成立了合作社,村民的種植熱情空前高漲,李寶生回鄉創業也夢想成真。

黨委政府鼓勵支持

當然,李寶生的成功離不開家人的鼓勵,村民的支持,也離不開鄉鎮領導的關懷。李寶生返鄉創業期間,鄉鎮黨委書記曾多次前往村裡調研,鼓勵李寶生擴大種植規模,帶領更多村民種植,發家致富。

如今,在鄉鎮黨委書記鄭永芳的鼓勵下,李寶生還來到鄉鎮的其他村講解黃梔子的種植,希冀帶動更多村民利用閒置的農田山地種植黃梔子,讓一座座荒山變成金山銀山。

李寶生說,他喜歡勤勞勇敢的村民,只要感興趣的村民,他都歡迎大家加入到種黃梔子的行列,且願意傳授種植技術和幫助村民打開銷路。目前,除了田村鎮,其他鄉鎮、縣市、省份都有他指導種植黃梔子的種植戶。

種植茯苓和天麻

在坪坑村採訪的當日,李寶生還邀請我們參觀了他的種植基地、黃梔子烘烤房等,讓我們對眼前的這位支部書記刮目相看。除了種植黃梔子,李寶生還在培育茯苓、天麻等中草藥。

贛縣這位農民回鄉創業 種植黃梔子、天麻和茯苓等中草藥

他說在選擇種植一種中草藥之前,他都要自己先做實驗,只有試種成功後,他才會進一步推廣。尤其是茯苓和天麻,他家的房前屋後都有種植,在看似平常的泥土堆裡,當李寶生和村民翻開泥土之後,一隻只正在成長的茯苓或天麻呈現在眼前,令人歎為觀止。

李寶生說,種植茯苓和天麻最大的特點的是不需要太高的技術,也不需要花太多的心事,只要種下去,過幾個月就會有成果,這種“懶人種植模式”低成本、低風險,十分容易推廣。目前,他已經帶領很多村裡的貧困戶正在種植,得益於這些中草藥的種植,貧困戶可以輕鬆脫貧。

希望通過種植中草藥帶到村民脫貧致富

天道酬勤,在李寶生的引領下,黃梔子特色種植在坪坑村已由“星星之火”逐漸成為“燎原之勢”。對此,李寶生成立的贛縣區眾鑫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吸納帶動了15戶貧困戶種植黃梔子、茯苓、天麻,現在全村總面積已達四五百畝,並被田村鎮列為一村一品的脫貧致富好項目進行大力推廣。

隨著名聲越來越大,信豐、南康、興國,甚至外省的湖南、福建等地的種植戶也紛紛來向他“取經”,每年光是接待前來考察學習的種植戶就有四五百人。

李寶生說,如今黃梔子、茯苓、天麻等中草藥的種植已經步入了正規,現在整個鄉鎮跟著他種中草藥的村民也很多,他的夢想是希望用一己之力,帶動更多村民從脫貧到發家致富,帶領更多田村人不出家門就可以富起來。

“言必信,行必果”。李寶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若干年後,或許因為李寶生,因為黃梔子等中草藥的種植,田村或將新添一張響亮的名片,成為贛縣響噹噹的“藥材之鄉”。

如今,為了這個目標,李寶生和村民們正努力地實踐著。我們有理由相信,李寶生和村民的夢想終有一天會實現,對於這一天,請讓我們拭目以待。

贛縣這位農民回鄉創業 種植黃梔子、天麻和茯苓等中草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