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3章

主要講人類社會的治理方法,減少創造慾望的思維,活出生命的意識,做事情要順勢而為,而不要逆勢而上。

道德經第3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崇尚有才能的人,安排人民做事,人民不會競爭;

不看重貴重的物品,安排人民做事,人民不會偷竊;

不顯出適合的想法,安排人民做事,人民的心不會混亂。

聖人做法:減少情志,放空思維,充實肚子,強健筋骨。

經常安排人民做事,沒有思維沒有想法,那麼聰明的人是沒有膽量去安排成年男子(幹大事的)。

順勢而為去做事,那麼沒有事情做不了。

這裡很多人解說的時候,認為聖人之治是處理天下之人,其實更應該是對自身的要求,因為聖人強調的是無為而為、不言之教。虛弱其心志,強實其腹骨,更多指放空自己的思維,關注於當下,當能體會生命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