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劍:新零售之下,如何從「+微商」到「微商+」?(上篇)

蘭劍:新零售之下,如何從“+微商”到“微商+”?(上篇)

蘭劍:新零售之下,如何從“+微商”到“微商+”?(上篇)

1、新零售之下,傳統銷售模式將不再賺錢

新產品推出市場,你一般都會幹這四件事:1、根據產品定位去挖掘產品的功能、訴求賣點;2、根據市場的競品制定價格和銷售政策;3、組建銷售網絡和經銷商培育;4、產品宣傳及相應促銷落地。不過你發現這套4P理論的傳統打法,當下越來越失效了。消費依然繼續,甚至不斷升級,但是卻不再發生在你的陣地。

2018年幾乎每個企業都深切感受到:一切的商業正在重塑,一切的生活也在重建,互聯網時代碎片化的用戶越來越難捕捉。每一次商業新浪潮來臨,都是一場客流量重新大分配,背後都有一個方程需要求解。馬雲給的答案是“新零售”,他更斷言:未來10年沒有電子商務一說,只有新零售。

“新零售”儼然已成為商界最大網紅,它衍生的概念、業態、湧現的新技術,讓人眼花繚亂,莫衷一是:不論是線上和線下的融合,還是大數據與營銷體系的打通,抑或是人工智能的介入,至少指向一個明確的事實——

零售行業的確正在發生巨大改變,傳統銷售將不再賺錢。

2、沒有ABC,一樣能轉型社交新零售

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數據、Cloud雲計算成為互聯網巨頭割據新零售市場的三大武器,他們大力佈局新零售的商業勢力範圍。盒馬鮮生、無人超市、開放貨架、新型社區店等業態的問世備受矚目。另一方面,更多的傳統企業“斷腕求生”式的轉型、併購、聯盟還在不斷摸索,但鮮有普適意義的成功案例,難逃“關店潮”式的渠道萎縮,損兵折將。不掌握ABC優勢的他們,迫切需要一種低成本、易操作、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新零售模式”——社交新零售。

在社交網絡涵蓋所有人、佔據碎片化時間的今日,社交關係鏈是企業、產品在移動互聯網上最強大的護城河。社交關係鏈的打通,將為企業產品帶來巨大的新生流量:藉助社交平臺(微信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圈)的力量,在內容和福利的驅動下,觸發用戶身邊的連接點,進而將用戶的整個關係網絡打通。當用戶粉絲流量達到一定量級時,裂變的商業效果就噴薄而出:社交流量是一切新流量之源。

所以說,不植入社交化轉型基因的企業,都將失去光明的未來。而向社交新零售的先行軍——“微商”學習,則是最生動最真實的教材案例。

談起“微商”,其和直銷、傳銷的關係爭論不絕於耳,一個壞人會把任何商業都整成“傳銷模式”;不讓空泛的口水淹沒你對當下商業的洞察和前進方向。這就我們提倡“+微商”的現實意義。

3、+微商,一個被低估的新零售渠道

根據專業市場研究機構艾瑞的數據,2017年微商行業總體市場規模接近5000億元,2018年將超過7000億元。從微商從業者規模上來看,2016年為1535萬人,今年將超過2500萬人,其中很多都是全職媽媽、在校大學生和工資較低的打工人群。微商已經成為一個主流的存在,無論從吸納就業,還是從刺激消費、消化庫存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正向的作用。

微商的品類從早期的面膜 、護膚美妝,拓展到日用百貨、農產品、茶酒食品、保健品、鞋帽箱包、首飾珠寶、電子產品等,幾乎涵蓋大部分傳統企業的產業內容。從早期純微商品牌興起,到行業大品牌的紛紛進入,行業不斷洗牌進化,隨著騰訊平臺和政府部門的不斷強化監控管理,微商業已成為新銷售的主流渠道之一。

“微商化”也成為廣大中小企業轉型“新零售”的共識:不再糾結企業是否要“+微商”,而是如何做好微商,即“微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