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術支持下的學習環境及應用學術沙龍」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

“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及应用学术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BNU

9月1日下午,由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和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合舉辦的“智能技術支持下的學習環境及應用學術沙龍”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教育系副主任Thomas Dana教授、傅丹靈(Fu Danling)教授,互聯網教育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鄭勤華教授,以及張躍博士分別作了報告。

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席院長黃榮懷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院長武法提教授、教育學部李豔燕教授、文學院張秋玲教授等專家學者與會參加討論。沙龍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鄭永和教授主持。來自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文學院等學部院系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專家師生,以及相關教育企業代表參加了活動。

“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及应用学术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Thomas Dana教授作了題為“Creating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s with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利用先進學習技術創造新學習環境)的報告。他介紹了佛羅里達大學在教育技術前沿領域開展的研究,其中使用的智能技術包括3D打印、VR/AR、無人機、眼動追蹤和大數據等,以及這些智能技術在幼兒教育、學科知識學習、教師培訓等方面的應用成效和經驗。

Dana教授著重介紹了佛羅里達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搭建針對STEM新教師的繼續教育平臺,解決該領域新教師培訓的問題。平臺運行3年以來,新教師在第1到第2年的網上培訓活躍率高達80%。地區教育局和新教師所在的學校都反饋,參加網上培訓的新教師的流失率大大下降。未來,他們還將利用AI技術為教師學習建立可預測的模型,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自適應學習體驗,進一步提升STEM教育的質量。

“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及应用学术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傅丹靈教授在題為 “Translanguaging and Academic Writing”(“語言穿梭”與學術寫作)的報告中介紹了第二語言習得的前沿理論“translanguaging”(語言穿梭)的概念與應用。她認為,應該讓學習者放下包袱,充分使用自己的母語去學習外語,因為雙語者(bilingual person)的語言系統是兩種語言的融合,而非分立的兩個語言體系。她還介紹瞭如何用“語言穿梭”的方式來克服學術寫作中的困難。

“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及应用学术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鄭勤華教授介紹了北京師範大學在大數據支持教學方面的實踐與嘗試——“基礎教育大數據研發與應用示範工程項目”。該項目彙集了來自中國不同省市的大量的教育數據,包括學生和家庭的基本信息,學生在線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信息,學生學習質量檢驗信息等。基於龐大而多樣的數據,項目建立了多層次的模型滿足地區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不同需求,幫助他們依據數據做出更科學的教育決策。

“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及应用学术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會議邀請了張躍博士介紹了企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等手段為學生創造智能學習環境,並展示了相關應用案例。與會專家學者還就教師培訓機制、多模態學習分析技術、英語學術寫作等問題展開討論。

“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及应用学术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我們將持續為您推送精彩的

專家報告和前沿學術觀點。

“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及应用学术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