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從死者身上掏出一支鋼筆,看到上面刻著的名字,全體立正敬禮

日軍從死者身上掏出一支鋼筆,看到上面刻著的名字,全體立正敬禮

1940年5月28日,一隻裝著英雄靈柩的輪船,鳴著低沉的汽笛,從揚子江緩緩駛向重慶儲奇門碼頭,重慶萬人空巷去迎接英魂的歸來。蔣介石、馮玉祥、孔祥熙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數千人肅立在碼頭上,靜靜的凝望著靈船。靈船靠岸後,一張身著軍裝的遺像映入眼簾,那正是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蔣介石親自為將軍扶靈執紼,國民政府在梅花山隆重安葬了張將軍。

日軍從死者身上掏出一支鋼筆,看到上面刻著的名字,全體立正敬禮

1933年,張自忠被委任為29軍前線總指揮後,在喜峰口遭遇日軍。由於雙方裝備實力懸殊,張自忠採取夜戰襲擊戰術,日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遭到突然襲擊,損失慘重。張自忠所帶領的29軍取得了喜峰口大捷,也是中國軍隊抗戰以來的輝煌勝利,從此張自忠聲名遠揚。

盧溝橋事變後,張自忠被委任59軍軍長。38年春,日軍對徐州虎視眈眈,第五戰區副司令韓復渠在日軍的進攻下毫無還手之力,不戰而退。第三軍團長龐炳德被日軍的坂垣師圍困於臨沂,張自忠奉命率部救援。張自忠率部星夜奔襲180裡,給裝備精良的坂垣師一個措手不及,又乘勝追擊,與敵軍苦戰七天七夜,徹底擊潰坂垣師,取得了著名的臨沂大捷。張自忠的名氣越來越響,令敵人聞風喪膽。

日軍從死者身上掏出一支鋼筆,看到上面刻著的名字,全體立正敬禮

之後張自忠又連戰連勝,取得了鄂北大捷,襄東大捷。多次被國民政府通令表彰,張自忠也被老百姓譽為“活關公”。40年5月,日軍盯上棗陽、宜昌地區,企圖以這兩個地區為跳板,敲開重慶的大門。張自忠當時已經升任為第五右翼兵團總司令,奉命率部截擊日軍。

張自忠自知此番任務艱難險重,九死一生。他告誡各級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我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此時張自忠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他不顧下屬勸阻,親臨一線指揮作戰。甚至當時李宗仁已經告誡過張自忠多次:“你是大軍指揮員,不易親臨一線,速回司令部,統籌全局”,張自忠不聽。

日軍從死者身上掏出一支鋼筆,看到上面刻著的名字,全體立正敬禮

日軍知道是張自忠的部隊,增援數倍兵力進攻,由增派飛機大炮支援。由於敵眾我寡,張自忠被迫退到南瓜店地區。敵人迅速包圍過來,張自忠把身邊的衛隊都派出去迎敵,身邊只留有副官幾人。張自忠掏出鋼筆寫下報告交給副官。然後又對眾人說:“我力戰而死,無愧國家,你們當力戰殺敵,不負我志”。

日軍從死者身上掏出一支鋼筆,看到上面刻著的名字,全體立正敬禮

張自忠身中數彈後犧牲。敵軍清掃戰場時,一名日寇軍官發現一具遺體身著將服。他從這名將軍的上衣口袋摸出一支鋼筆,看到上面鐫刻著三個大字:“張自忠”。這名日寇軍官先是一怔,緊接著大喊一聲:“全體立正,敬禮!”,而後日軍為將軍斂屍,把張將軍葬在一個土坡上並立碑。

消息傳到延安,陝北各界都來參加張自忠的追悼大會。主席題寫輓詞:“盡忠報國”,總理題寫輓詞:“為國捐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