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居高不下,如何擺脫中產危機?

過去幾年中央的經濟政策對低收入階層還是比較有利的,城鎮最低生活補貼,農村土地政策改革以及對日常消費品的限價措施都體現了這一傾向。拆遷制度也是幫助低收入階層的又一波新政。

但是代價卻是由中產階級負擔的,他們最重要的幾項花費—買房、養車和子女受教育—都在快速膨脹。除非政策體系有巨大的調整,中產階級面臨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階層固化,聽起來有點殘酷,但是卻不得不承認向上的通道越來越窄,從普通人到中產階層,尚且要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中產人群想要躍入富人階層,更是難上加難。今天指旺君就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很多人到了中產階層會出現收入的天花板,也就是中產收入陷阱;他們在投資方面和富人的差距在哪兒;什麼是中產突破階層的最好方式?

房價居高不下,如何擺脫中產危機?

先來說什麼是中產收入陷阱?就是說人們的收入水平達到中產標準後,卻發現在之後的較長時間裡,收入增長速度放緩甚至停滯,難以步入高收入階層,進而造成財富積累緩慢甚至縮水。

掉入“中產收入陷阱”不僅僅是因為收入的瓶頸,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崇尚消費主義的中產們,總是面臨著開支的不斷增長,高額的房貸、車貸、生活消費、教育和醫療等支出是每天懸在頭上的鬧鐘。於是,在高額支出和收入天花板的矛盾撕扯之中,中產的生活狀況難以改善,便開始焦慮不安,這就是掉入“中產收入陷阱”的真實表現。

中產想要突破天花板、跨入富人行列,那麼他們和富人的差別在哪兒呢?有人用三句話來分別概括窮人、中產、富人的投資理念,那就是,窮人想一夜暴富,熱衷於去股市築夢;中產追求安穩,通過穩定性的投資來增值財富;但是,富人則投資房產,追求更大的投資回報率。這麼說雖然有點籠統,但是卻反映了三個階層三種不同的財富觀。

所以說,中產如果想要跨入富人行列,光靠努力和勤奮肯定不夠。努力學習,拼命工作,升職加薪,也許能讓我們從普通人跨入中產階級,但是這套思路不適合想變成富人的中產者。

中產階級要成為富人,最關鍵的是“模式”。資產千萬有千萬的模式,上億有上億的模式,百億有百億的模式。如果保持著“靠省吃儉用”的窮人模式,想要進入上流社會,肯定終身無望。如果你作為一個1000萬左右的中產階級,想要保護自己的財富,並進一步向上跨越,最關鍵的是改變“模式”。

一般來說,有三種模式,那就是儲蓄、資產和負債,你要儘可能一步步往上爬。首先,要離開“存錢”模式,銀行送你大米和金龍魚讓你存錢,可別貪小便宜。比如我們父輩一代,幾乎只會存錢這一種模式,它跑不贏通脹,白白讓財富流失。所有,你要至少爬到資產模式,有超過10%的回報,隨通脹水漲船高。但是資產很難獲得,至少比銀行存摺難以獲得。最有名的實物資產,當然是房產,除此之外還有紅木,字畫,攤位,特許經營權,學區,高速公路,景點門票等。

而如果你想擁有更高層級的財富,光持有資產還是不夠的,如果想跑得比全社會更快,你得追求“負債”。我們常說的窮人存錢,富人借錢就是這個意思。負債、槓桿才是階層躍遷的關鍵模式,當然越到高處就會越難。重要的是我們學會轉變財富思維,跳出原有的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