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東吳出力最多、功勞最大,但蜀漢卻得到的好處最多,是這樣嗎?有什麼依據?

tehdbhp


赤壁大戰後,戰爭仍在激烈進行,東線是孫權親自帶十萬大軍攻打合肥;西線是周瑜、程普進攻曹仁的江陵(南郡治所)。此時孫權已經能夠保證江東安全,不惜全力與曹軍血戰,無非是想擴大地盤。但是在爭奪劉表的荊州這件事上,孫權出力最大,收益最小。

第一,赤壁戰後爭地盤,孫權坐失良機

劉表之前,荊州有七個郡:南陽郡(治宛城,今南陽)、南郡(治江陵,今荊州)、江夏郡(治西陵,今武漢新洲西)、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永州)、桂陽郡(治郴,今湖南郴州)、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長沙郡(治臨湘,今長沙)。劉表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塊,置襄陽郡、章陵郡,這就是“荊襄九郡”。劉表到荊州,把治所從漢壽遷到襄陽。

曹操南下,劉琮投降,得到了江北的南陽、襄陽、南郡、章陵四郡。赤壁戰後,劉備趁曹仁與周瑜大戰,派劉琦帶兵南下,將江南四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收歸己有。劉表生前對荊州人不錯,口碑很好,所以劉琦收四郡難度並不大。之後,劉琦為荊州刺史,是劉備的上司,但很快就不明不白地去世。

孫權只佔有了江夏郡,又經過一年多打下南郡,都是周瑜辛辛苦苦打下來的。

第二,借荊州,孫權丟掉南郡和西進的長江咽喉

赤壁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孫劉聯盟非常穩定。周瑜攻下江陵後,劉備請求把江陵的一部分土地給自己使用,這塊地在長江邊上,劉備在油口設大營,改名公安。

劉備得寸進尺。他向孫權請求借荊州,孫權就把江陵連同周邊的土地給了劉備。此後,劉備死死鎖住長江咽喉,孫權想西進益州,根本無路可走。

孫權與周瑜政見不合,這可能也是周瑜早死的原因。孫權一味與劉備搞好關係,認為江東處於曹操、劉備的夾擊之中,要取得劉備支持,孫權嫁妹的原因是:“權稍畏之,進妹固好”,跟周瑜沒啥關係。周瑜認為,江東根本沒有所謂受到夾擊的說法,劉備更是不值一提,江東應該向西發展,進而向北,跟“隆中對”基本一致。

第三,劉備“還荊州”是迫不得已

劉備獨吞西蜀,孫劉聯盟破裂,孫權索要荊州,向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派去官員,被關羽趕走,雙方發生衝突。在這個局面下,呂蒙率領大軍進攻荊州,長沙郡不戰而降、桂陽郡投降、零陵跟著投降。劉備帶兵五萬,親自增援荊州。

就在這時,曹操攻下漢中,揚言進攻益州。劉備不得已與孫權談判,兩家達成協議:長沙郡、江夏郡、桂陽郡歸東吳,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歸劉備。三郡實際上是呂蒙打下來的,劉備想要也要不回。

縱觀整個過程,孫權的懦弱、短視,導致江東錯失大好機會。


九州歷史


所謂誰得到的好處最多,無非就是赤壁之戰後,荊州這塊“大蛋糕”如何瓜分的問題。而要弄清楚劉備,孫權到底得到多少好處?孫權是否吃虧?那就得分析下劉琮投降後,赤壁之戰前的荊州狀態和孫吳的整個大的長江戰略說起。


(荊州的江夏郡)

先看下赤壁之戰前荊州的狀態,劉琮投降曹操後,荊州大部分就屬於曹魏了,只有江夏郡被分成三份。曹操擁有江夏北部,任命文聘為江夏太守,領北兵。劉備因為劉琦的原因,擁有夏口。孫權在赤壁之前,打敗了黃祖,佔據了鄂縣,拜胡琮為鄂縣長。所以,在赤壁之戰前,曹操擁有大部分荊州,劉備,劉琦只有可憐的一點地盤。赤壁之戰後,劉備就表劉琦為荊州刺史,領荊南四郡。劉琦為劉表長子,領荊南四郡名正言順,甚至已經很委屈了。所以,名義上,劉備拿下四郡,並不虧欠東吳任何理由,只是劉琦死得太早了。江表傳上記載,劉備本來借了南郡公安,因為地少又從孫權那借了幾郡,說的幾郡應該是說荊南四郡(武陵,零陵,長沙,桂陽)。但是,隨後劉備後來領了荊州牧,劉琦領了荊州刺史,周瑜領南郡太守,應該說劉備已經擁有名義上四郡的統治權,已經不能算是“借”了。

(江陵和江夏控制長江中上游的水路)

顯然,周瑜也知道荊州之地歸屬會混亂。所以,赤壁之戰後,周瑜志在奪取曹仁防守的江陵,因為江陵是荊州的中心地帶,控制著長江中下游,是除江夏外,長江天塹的另外一個要地。同時,拿下江陵,荊南四郡無險可守。所以,周瑜死磕了曹仁一年,再加上張飛的幫助,迫使曹仁退兵到襄樊。劉備則順其自然的拿下荊南四郡。此時,除了曹操的荊州地盤,劉孫兩家荊州之地就錯綜複雜了。於是,劉備在入蜀前,周瑜去世後,應該和孫權有協議。這個協議的結果就是,南郡和荊南四郡蜀劉備,江夏郡的南部都歸孫權,孫權還佔據著長沙郡的一部分。


(劉備入蜀前,荊州的態勢)

孫權願意把南郡讓給劉備,主要原因是長江太長了。其中長江天塹的要地江夏郡,當年孫堅就是被射死在這裡,東吳的凌操,徐琨都犧牲於此,可見江夏之重要。從此,江夏郡由曹操和孫權割據,直到三國統一。所以,劉備讓出江夏之地,對孫權方面來說,是很樂意的。赤壁之戰後,孫權幾次攻打合肥,也是因為“守江必守淮”,如果曹操從淮南進攻,突破陸路,進入水道,那麼建業就很近了,江東必定人心惶惶,可能還比赤壁之戰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孫權此時戰略東移。南郡讓給劉備,可以讓劉備幫忙防守來自襄樊南下的威脅,所以對孫權一樣是有利的。但是無論劉備是否借了荊州,在劉備進入成都後,又回來和孫權解決領土爭議,這就是“湘水分界”。此時,應該說初步解決了領土的爭議了,孫權隨後的偷襲江陵就屬於“偷襲”行為了,那就怪不得孫權得手後,一面投靠曹魏,一面向劉備求和,還讓諸葛瑾寫信。可見,此時孫權心裡的巨大不安。

(湘水分界後的荊州)

因此,赤壁之戰後,明面是劉備佔了便宜,但整個長江防務體系而言,對孫權也是有利的。但是兩國政治畢竟不講道理的,特別是曹操向西北發展,長江防務暫時穩定。劉備進入成都,實力暴增。而關羽和孫權關係卻開始惡化,這就讓孫權自然很不安,結果不惜偷襲江陵,和劉備鬧翻。


大飛熊ヽ騎士


赤壁之戰前,劉備潰敗至江夏,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無疑,孫權是聯盟的老大,因為將要與曹操對壘的主力和總指揮都是東吳人。在亂世戰爭中,實力才是硬道理,沒地盤且缺兵少將的劉備自然明白,面上始終以孫權為主,自己為輔。大仗硬仗老大剛,自己將僅有的一萬多水軍留駐夏口,派出關羽等率軍在曹軍後方遊擊、騷擾曹操各軍,也就是“絕北道”。於是,赤壁之戰後,曹操倉皇北撤,周瑜立馬佔領了南郡,雖然聯盟雙方戰爭勝利時都獲得不少財、人馬的好處,但大傢伙必竟不是遊牧民族和土匪,地盤才是最重要的。而這時劉備還沒有任何地盤,還是靠向孫權借,才在南郡的南岸油江口後稱公安獲得一塊立腳辦公之所。過後好不容易趁孫權北伐合肥,周瑜西進江陵,張昭攻打當塗無暇它顧之機,劉備派兵收降了荊州南部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但注意,行動依然是需要名義上報請孫權同意。好在劉備最後冒著生命危險去見孫權,要求“借”整個荊州時,基於聯合抗曹考慮,最後孫權同意了,將自公安以西的荊州長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區(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線),也就是荊州的5個郡“借”給了劉備,而且,也把妹妹“借”給了劉備當夫人。



因此,盤點赤壁之戰後孫權、劉備所得,由於赤壁之戰確實東吳出力最大且作為抗曹主力、指揮擔當,所獲也理所當然最大,不僅鞏固了原有地盤,而且獲得了江夏郡,名義上成為了劉備的債權人;而劉備之所以給人感覺獲利最多,主要是以前太窮了,這次終於翻身。除赤壁之戰前藉機收編了劉琦的一萬水軍,還之後收降了大半曾投降曹操的原荊州水軍,一下子人馬有了好幾萬,同時名義上“借”,實質上佔據了荊州五郡,有了真正的立足之地。雖然由此造成將來與東吳的關係破裂,但建安15年時,劉備的心裡一定是充滿幸福感的。



一天往往一生


這種說法簡直白痴到家了,出力多就得賺的多,那些賠的血本無歸的,你家賠?你咋不看東吳本錢,曹操是來統一的,擋住曹操,你保住江東,81郡,就不算利益了?劉備沒本不假,但他想跑就跑,你跑的掉?為啥你東吳這麼厲害,連劉表的便宜都佔不了?還不是因為長江是你倆人的,你沒優勢,劉備走了,你照樣失去優勢,你家出不到兩分力,讓別人全力和你混,你敗了,就丟3w,劉備可能就全軍沒了,有臉說你出力大?你家都是這麼好人?擋住曹操,是保本,賺錢是後來的,誰有能力誰賺的多,有本事你打下來啊?有個2b說什麼四郡傳檄而定,呵呵,你家布這麼值錢,你傳個檄買不起?非的讓劉備去打?你家沒實力打下南郡,還得劉備擋住援軍?不就是為了消耗劉備實力?還有倆標準玩的溜,要臉麼?說到赤壁,就說誰功勞大,說到細節就說說出兵多,都是你家功勞?關羽替你擋住援軍,功勞小?援軍少就是送菜,而且,關羽幾乎就是隨時會被幹掉的危險,沒什麼地利優勢,你家靠長江擋住曹操,舔個臉說廢了曹操,呵呵,謝安可是廢了前秦,你周瑜擋住曹操後,曹操還比你東吳劉備一起還強,哪來那麼大功勞?你咋不上天呢?


不要天真要善良


赤壁之戰曹操的慘敗,讓曹操在短時間內不能向東吳進行大規模的用兵,同時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也並不能單純的說東吳出力最多,功勞最大,蜀漢劉備得到的好處最多。

因為當時曹操是向東吳用兵,才發生了赤壁之戰,退一步說,如果赤壁之戰曹操取得勝利,就很難有三分天下的局面,有可能東吳也很難存在。

在赤壁之戰中,東吳出力最多,但當時他是和劉備聯盟的,雖然當時劉備勢力不大,但多少頁牽制了曹操,當時是曹強而孫、劉弱,若單一的一方抵抗曹操,是很難抵擋的住的。所以才有了孫劉聯合。

同時在孫劉的聯合下,在赤壁之戰中取得了勝利,江東才沒有落入曹操手裡。

所以說,東吳出力大,得到了也並不是那麼小。只是在赤壁之戰勝利後,劉備勢力小,卻得到了好處比例要比東吳大。

相反的,既然孫劉聯合,那他們的聯合就存在利益的,如果對自己沒有利益,他們也不會聯合的。

在赤壁之戰勝利後,東吳沒有被曹操所得,曹操短時間不能進行大規模用兵,給劉備發展的機會。最終有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


中孚鑑


受演義的影響,我們似乎總覺得赤壁之戰中劉備佔了最大便宜,而東吳好像是白忙乎一場,累死累活不說,最後啥也沒得到,白白給劉備做了嫁衣裳,但真實情況顯然沒有這麼簡單。

當時的荊州共有七個郡,赤壁之戰後,曹操佔據最北邊的南陽郡和襄陽城,孫權佔據江陵和江夏,而劉備則佔據江陵以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個郡。

從地盤的廣闊程度上看,自然是劉備佔了最大的便宜,但問題是,荊州最重要的兩個軍事重鎮襄陽和江陵,分別被曹操和孫權佔據。這也就意味著,劉備向北發展的路,被曹操堵得死死的,向東發展的路,被孫權堵得死死的。

更要命的是,孫權佔據的江陵,控制著整個荊州地區的長江水道,就相當於劉備的大門被孫權所控制,在這種背景下,劉備表面上擁有荊州最廣闊的地盤,但實際上卻被孫權死死壓在荊州四郡無法出頭,哪裡也去不了。

在赤壁之戰前,孫權對荊州的滲透幾乎為零,不要說佔據江陵這座軍事重鎮,就是江夏也只能是望洋興嘆,而劉備卻早已經滲透到荊州的許多地區,南陽、江陵和江夏都掛有劉備的大旗;但在赤壁之戰後,孫權卻成功佔領江陵和江夏,而劉備卻失去了南陽、江陵和江夏。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赤壁之戰劉備所佔的好處,並不比孫權多多少,甚至還要少許多。

至於後來劉備找孫權借荊州,其實就是借江陵,並不是孫權傻不拉幾被劉備所矇騙,而是因為江陵的北部接壤著襄陽,孫權想要牢牢控制住江陵,必須調集大量的軍事資源在北部防禦曹操,而同時孫權還要時刻擔心劉備來搶奪江陵,所以又不得不在江陵西部佈置大量軍事力量。

也就是說,孫權在江陵既要對抗劉備,又要防止曹操,這就需要他把有限的軍事、政治、經濟資源大批調集到這裡,這種成本消耗是非常驚人的。如果孫權的其他地方都完成了統一或者沒有威脅,自然沒什麼壓力,但問題是,孫權的都城建業時刻面臨合肥曹軍的威脅,而南部的交州又還被吳巨所佔據,並沒有實現統一,而吳巨和劉備又素有淵源。

在這種背景下,孫權只能選擇退一步,將江陵讓給劉備,讓劉備獨自承擔來自襄陽的威脅,同時劉備也承諾不插手交州的事宜,這樣一來,孫權就可以放心的爭奪合肥和鞏固交州。

而事實上,孫權在讓出江陵的同一年,便擊殺了蒼梧太守吳巨,成功控制交州。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赤壁之戰東吳出力雖然最多,但所佔據的好處,其實也是遠遠超過劉備的,最起碼蜀漢和東吳是雙贏的,並不存在劉備摘桃子的行為。


我是趙帥鍋


赤壁之戰前孫權對江東的統治並不穩固,這也是面對曹軍南下時有一股強大的降曹勢力的原因之一。曹軍赤壁敗後,孫權首先使江東得到鞏固,還完全掌握了江夏郡的大部,沔口、夏口、樊口、武昌丶陸口等長江要塞盡歸孫權所有。使劉備雖然擁有江南四郡和的南郡南部,但完全失去荊州東邊防守屏障。在孫權將南郡江北部分借給劉備後,孫權仍讓魯肅長期駐軍陸口,這是契入劉備荊州腹地的一個釘子,使劉備軍隊在荊州幾乎無險可守了,這也造成之後關羽駐荊時建安20年一失長沙、桂陽與零陵三郡,又於建安24年二失荊州全部並敗亡麥城!此外,孫權在江東鞏固和牢固據有江夏郡後,才有條件北向跨江向合肥和淮南大糧倉地區進軍,雖然沒有得逞,但其兵鋒已能劍指中原大地了!總體從佔地來說孫權所得是高於劉備的!


風清揚一1



星下靜思


赤壁之戰確實東吳出力最多,功勞最大,但並非蜀漢得到的好處最多。

孫劉聯軍共抗曹魏,東吳出兵3萬,劉備出兵僅1萬餘人,由東吳大都督周瑜統一指揮,赤壁前線作戰的主力部隊是東吳的水軍,而劉備的一萬餘人只擔負側翼進攻及防護的作用,所以東吳出力最多。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隨後進行的南郡之戰歷經一年,同樣是周瑜的東吳軍隊擔負進攻江陵城的主要任務,關羽絕北道,張飛護側翼,而劉備卻南下奪取荊南四郡,後曹仁敗退,周瑜佔據南郡及江陵城。

戰後成果:

東吳方:周瑜佔據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南郡及江陵城、夷陵等長江水道。

劉備方:佔據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的荊南四郡。

曹操方:戰前佔據整個荊州,戰後只有南陽郡。



誰的好處多一目瞭然,南郡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扼守長江水道,西可逆江而上進益州,東可順流而下去建業(今南京)。而劉備奪取的荊南四郡,不僅位置偏僻,而且發展出路均被周瑜佔據的南郡堵死。

之所以誤解蜀漢得到的好處最多?是因為之後劉備向孫權借南郡,從而使劉備一下子佔據了原荊州的五郡:南郡、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是三股勢力中佔據原荊州地盤最大的,誤以為蜀漢搶的地盤最多,其實不是,南郡是借的。



孫權之所以同意借南郡,一是為了維繫孫劉聯盟,二是為了讓劉備直接對抗來自北方曹魏的軍事壓力,三是劉備當時實力太弱不足於威脅東吳,從東吳看,並不是劉備得到好處最多。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赤壁後,荊州八個郡,曹操佔了兩個,孫權和劉備各佔三個。但是孫權的三個位置不好,都處於北方,和曹操接壤,而就被正好被這三個郡當著,相當於孫權保護著劉備,他當然不肯,於是就借劉備一個郡,這樣劉備和曹操也接壤了。而劉備在攻下西川后,便還給了孫權一個郡,在攻擊漢中的時候又給了孫權一個郡,相當於劉備給了孫權兩個郡。所以孫權偷襲荊州屬於破壞同盟。屬於貪心,屬於背信棄義。當然,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策略,而東吳也有二分天下想法。東吳的想法就是吞賓荊州拿下西川,二分天下!沒有對錯的說法。而劉備稱帝是非常錯誤的做法。稱帝間接的讓孫權看到了劉備野心。如果劉備不稱帝,不稱王。而以諸侯的名義,聯合孫權為獻帝報仇,這樣應該更加妥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