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師是要學會等待,還是要學會嚴厲?

好教師是要學會等待,還是要學會嚴厲?

重回課堂

教育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簡單來說,教育就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來儘可能地滿足學生自身發展需要的一項社會實踐活動。

好教師是要學會等待,還是要學會嚴厲?

教育與需要

學生先天性發展的基本需要有:1.好奇心和求知慾。2.責任擔當。3.獲得欣賞和肯定。4.獲得新體驗和喜歡探究。因此教育的過程就是教師想方設法,盡一切可能性去滿足學生以上精神需要的過程。教師的職業角色就應該是學生髮展的引導者、促進者、啟發者、幫助者和服務者。

因為任何一個教師都只能是一個學生終身發展中某個階段的引導者,所以教師就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社會的發展兩方面需要,儘可能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滿足和幫助。

學生的具體情況會因人而異,同齡孩子有千差萬別。班級統一授課制下的教師只能根據所教班學生的中下等水平,來確定自己的教學進度;並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個別輔導”等形式,儘可能地實現因材施教。(可參閱本頭條號文章: )

好教師是要學會等待,還是要學會嚴厲?

班級授課

“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教育的成效,更多的時候不是那麼“立竿見影”,那麼直接和迅速。不能心浮氣躁,不能急於求成。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漫長和曲折的,對任何一個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都是一個不斷豐富和深化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去“溫故知新”和“學新解故”。

教師對學生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眼睛不能只盯著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或考試分數上的長進,更要注意學生在學習興趣和各種能力方面的提高。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怕他會輸在起跑線上。學習應該是一個人終身的生存方式,要比也主要是和學生自己的過去比,而不是和別人比;人生是馬拉松賽,而不是百米賽。早成功不如晚成功,晚失敗不如早失敗。(可參閱本頭條號姚世龍文章: )

好教師是要學會等待,還是要學會嚴厲?

仁愛之心

因此,教師要學會等待——就是要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能夠用從容的心態對待自己的教學工作。因為教育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和學生一道共同分享人類千百年來創造的精神財富的過程;分享師生各自生活經驗和價值觀的過程。教學相長,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示範引導,而不是強制和灌輸;是平等的幫助和給予,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