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改革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人民的最終選擇


高尚全:改革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人民的最終選擇


高尚全:改革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人民的最終選擇



高尚全:改革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人民的最終選擇


高尚全

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

已經年近九旬的高尚全穿著西裝、打著紅色格子領帶8月15日站在央視某節目的錄製現場時,仍然精神奕奕。作為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他可以說是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高尚全目前依然和年輕人一樣,“朝九晚五”地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上班,最近正在忙著由他編著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顧與思考》一書的出版工作,一刻也不得閒。

高尚全先後參加過6箇中央主要文件的起草,其中有3個就是關於經濟體制改革決定的文件。除了1984年10月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還包括1993年11月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和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這3箇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對推動中國改革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有人問我,你那麼高齡了,對改革還那麼操心幹嗎?我覺得改革是無止境的任務,思考改革、參與改革這是我的責任,尤其是當改革碰到困惑的時候,更應當發出自己的聲音。”高尚全對《中國報道》記者說。


堅定市場化的改革方向

高尚全:改革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人民的最終選擇


“從歷史經驗來看,三中全會都是關於改革的重大會議,每次確立新的改革目標,指引我國改革前進的幾個重要文件幾乎都是在歷次三中全會上做出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已距離十六屆三中全會過去10年,改革也面臨著新的情況和任務,是中央應作出新的決定之時,“我給中央提了兩次建議”,高尚全娓娓道來,“第一次是2013年5月份給中央提出《關於十八屆三中全會主題的建議》,內容包括:一是建議把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名稱定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二是建議把建立官員財產公示制度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三是建議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由總書記任組長,國務院總理任副組長。”

高尚全在2013年7月第二次向中央提出了《關於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議》,同時,呈送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關於全面深化改革30條建議供中央參考。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前我的兩次建議,上報後都得到了中央的肯定、批示,並吸收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去,這是作為一個改革者夢寐以求的事情。”高尚全很欣慰。

高尚全表示,我國改革開放的過程,可以說是從計劃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逐漸變革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過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並不斷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進程中,市場的力量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壯大。

黨的十四大以來的20多年裡,對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我們一直在隨著實踐拓展和認識深化探尋新的科學定位。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從中可以看出,我們黨對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認識不斷深化。”高尚全分析說。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提升到“決定性作用”,這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重大突破。黨的十九大報告重申“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並對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全面部署。

“從實際效果來看,十八大以來,決策管理層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正確發揮政府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國內外兩個市場上都為中國經濟收穫了較大的資源配置效益。”高尚全說。

在國內市場上,市場決定性作用的發揮,對“互聯網+”等創新創業領域都產生了正面且深遠的影響;在國際市場上,“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雖然都是政府主導發起的戰略和機構,但兩者本質上是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利用不可違背的市場規律,來實現國家戰略空間的拓展。“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投行同時為我國市場主體在全球市場資源配置能力的提升上提供了巨大便利。


深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高尚全:改革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人民的最終選擇


“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在整體戰略佈局、政府權力的約束和規範、市場決定性作用的發揮這三個最重要的層面上都有了重大進展。”高尚全說。在十九大之前,他就寫過好幾篇文章來總結十八大以來改革取得的重大進展。

在改革步入深水區、利益越發多元化、社會矛盾凸顯的大背景下召開的十八大,在整體戰略佈局上獲得重大突破,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改革的頂層設計獲得突破。“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專項小組的設立,增強了改革的決策效率,解決了長期困擾改革的政出多門、部門扯皮、互相掣肘的局面,有利於改革進程中焦點、難點問題的解決。中央深改組的實際運行也表明,改革的統一決策和領導有利於統籌協調,有力地推進了改革。”高尚全總結道。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改革也不再拘泥於經濟體制改革領域,而是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全面改革。同時,更直面改革焦點、難點問題。“比如說,在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諸多議題上,都取得了重大進展。”他說。

十八大以來,改革的另一個重大成就即是在政府權力的約束和規範上取得了重大進展。“這集中體現在‘破’和‘立’兩個方面”。高尚全概括道。“破”的方面體現在: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腐敗行為的堅決查處;國務院破除了大量行政審批事項。“立”的方面則包括,嚴格黨紀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依法治國理念確立以來前所未有的盛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第一次以中央全會文件的形式確定為堅定不移的治國方略,是中國改革事業的重大突破。”高尚全說。


改革沒有完成時

高尚全:改革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人民的最終選擇


“在40年的改革進程中,我們積累了不少的寶貴經驗”。在高尚全看來,最突出幾點包括,“一是不斷解放思想,推進理論創新;二是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不動搖;三是靈活運用改革方法,既先行先試、先易後難,又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四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改革40年來最成功的經驗是什麼?我想是解放思想。正因為解放了思想,改革不斷取得了新的突破。可以說,40年改革的過程也是解放思想的過程。”的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十五大、十六大在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理順收入分配關係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進一步做出了創造性的理論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把改革的理論推進到新的廣度和深度。

“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要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高尚全斬釘截鐵地說。正是因為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人民群眾的勞動積極性才得以最大發揮。“我曾經說過一個小故事,廣東人愛吃魚,但是搞了計劃經濟就很少吃魚了,為什麼呢?因為計劃經濟把價格管死了,養魚的人沒有積極性了,因此魚就少了,價格就貴了。廣東人也就很少吃魚了。後來價格逐步放開了,養魚的人有了積極性,競爭多了,因此魚也多起來了,魚價也就下降了。”市場化帶來的勞動積極性、人民群眾創造財富的積極性不可估量。

也正是因為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國家和人民的創新創業活力無限煥發,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經濟體量以幾何級數增加,“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也仍然要頭腦清醒地堅持市場經濟”。高尚全指出。

歸根結底地說,“改革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高尚全說。在改革的初始動機上,小平同志首先考慮到的就是人民的福祉,而後延伸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本質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

在高尚全看來,十八大以來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中國的改革事業仍然需要在諸多議題上深入推進。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才能推進改革。在國企改革、財稅體制改革、互聯網時代政府部門的監管理念和能力等方面,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還面臨許多挑戰。

“要在崎嶇的道路中堅持正確方向,需要我們鼓足更大勇氣,隨時審視自身方位並不斷矯正;需要傾聽更多、更廣泛的不同聲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只有這樣,我們的改革才能取得新的、更偉大的勝利。”高尚全說。

採寫:《中國報道》記者何晶

原文刊發於《中國報道》2018年第9期



高尚全:改革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人民的最終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