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是最有理由的自信

高玉林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所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有理由的自信,是理由最充分的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需要我們深入理解、全面把握其重大意義、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分階段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最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無論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各種風險挑戰,還是十八大以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其結果都無可爭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前途光明、方向正確、成就卓著。這條道路能否走得好、走得遠,取決於我們的清醒頭腦和戰略定力。我們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舞臺,有5000多年的深厚歷史底蘊,有近9000萬中共黨員和450萬基層黨組織的堅強執政力量。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成為人間正道、通往復興夢想的最有力理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指導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理論。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理論是實踐的昇華。它凝聚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心血,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成果,創造了黨最可寶貴的政治財富和精神財富,奠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理論的說服力來自於理論的徹底與科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造性探索和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民族復興的根本制度保障。這一制度體現在“五位一體”各個方面,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各項具體制度等。這一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擁有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制度“不可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來抽象評判,不可能千篇一律、歸於一尊”。應該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理想完美、成熟定型的。要從實際出發,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近現代中國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一枝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繁榮興盛,要心態更加自信、胸懷更加寬廣、膽略更加過人、方式更加多樣,廣泛參與世界文化交流對話,大膽借鑑一切文明成果,更好打造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精神力量。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區別於其他主義的根本標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得以成立的最充分理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來源於“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偉大實踐、偉大人民、偉大真理,必將繼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開闢歷史新天地、創造人間新奇蹟。(責任編輯:王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