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核心要點:

■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工作都必須堅定自覺堅持黨的領導。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黨的領導必然要在經濟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

■ 只有堅持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統一起來,充分發揮經濟和政治兩方面的優勢,確保我國經濟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 我們黨所推動的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實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政府作用更好發揮是有機統一的,黨的堅強有力領導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根本保證。

■ 各級黨委要徹底改變僅靠行政命令來管理經濟的方式,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依法調控治理經濟。

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這一新要求的提出,對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社會主義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工作都必須堅定自覺堅持黨的領導。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黨的領導必然要在經濟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

有利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經濟和政治是有機統一的,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並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面和環節。只有堅持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統一起來,充分發揮經濟和政治兩方面的優勢,確保我國經濟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為解放發展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政治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觀大勢、謀大局,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把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引向深入,推動我國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我國經濟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

有利於形成指導經濟工作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只有在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不斷推動理論創新,才能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科學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成功駕馭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一思想,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內和國際相關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寬廣視角,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時代課題,創造性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有力地指導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實踐,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新境界。

有利於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一方面有利於防止分散主義、本位主義,避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另一方面有利於集思廣益、凝聚共識,調動各方、形成合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我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同時積極鼓勵地方、基層和群眾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改革發展事業不斷推進;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激勵各級政府和廣大幹部在促進經濟發展中敢作為、能作為,同時注重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使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充分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為我國經濟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

有利於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持久動力。隨著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面對各種利益藩籬、面對各種思潮困惑,需要有堅強的政治定力、政治意志、政治智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極大凝聚起共同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面對艱鉅複雜的改革任務,黨中央作出重大決策,形成了集中統一的改革領導體制、務實高效的統籌決策機制、上下聯動的協調推進機制、有力有序的督辦落實機制。根據經濟領域不同層面的問題,把脈開方、對症下藥,把長遠制度建設同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結合起來、把頂層設計同試點探路結合起來、把破除體制機制頑疾同解決新出現的矛盾問題結合起來,為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和制度優勢

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越性在哪裡?就在四個堅持。四個堅持集中表現在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和制度優勢。

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推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力量。有人擔心,在經濟工作中強調黨的領導會不會影響市場作用的發揮?這樣的擔心沒有必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我們黨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主動選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市場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黨的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九大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我們黨所推動的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實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進一步強調要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能釋放市場經濟的活力,又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不但不會干擾市場作用的發揮,而且能夠保障市場經濟的更好發展。

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政府作用更好發揮的根本保證。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政府作用更好發揮是有機統一的,黨的堅強有力領導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根本保證。在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這個大前提下,黨委和政府的職能各有側重和分工。凡涉及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重大方針政策、工作總體部署等重大問題,一般由黨委集體討論決定;而經常性工作,則由政府及其部門按照職責權限進行決策和管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全面推動依法治國,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使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使政府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各級黨委集中精力抓經濟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有效實施對政府部門工作的領導,保證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貫徹落實。當前,我們正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其中的重要目標就是要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這一改革將推動黨和政府職能的優化協同高效,使黨和政府在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發揮。

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有利於遏制腐敗和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理論和實踐都表明,黨的領導弱化就會使腐敗蔓延,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治理腐敗的良方。我們黨有著強大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切實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腐敗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對於政府部門,通過加強黨的領導,紀律和規矩要求日益強化,經濟管理的規範性不斷提高;對於公職人員與企業交往,要求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為企業提供清廉服務;對於國有企業,切實糾正了一些企業黨組織管黨治黨不嚴的弊病,既減少了腐敗發生,又提高了發展質量和效益。事實證明,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能夠把反腐倡廉工作和經濟建設工作更好地結合起來,必須長期堅持和不斷加強。

 三、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當前,在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方面,還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有的黨組織作用虛化弱化,不能切實把中央精神貫徹落實到經濟工作中。再比如,有的黨組織在領導經濟工作時沒有很好地遵循經濟規律,給經濟發展帶來了較大風險。還比如,有的黨組織缺乏新形勢下領導經濟工作的本領,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習慣於老思路老套路,沒有把工作的立足點轉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增強各級黨委領導經濟工作的政治責任感。我們黨是執政黨,抓好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理所應當、責無旁貸。各級黨委要切實增強黨領導經濟工作的政治責任感,自覺向黨中央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全面履行領導經濟工作的職能,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要深刻領會黨中央對經濟形勢作出的重大判斷、對經濟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對經濟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調整,把握核心要義,壓實工作責任,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自覺性。

加強各級黨委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通過加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和中央財經委員會工作機制,完善制度,充實力量,突出重點,注重落實,在領導經濟工作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黨的十九大以後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加強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做好經濟領域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佈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要積極向黨中央學習,不斷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推動黨領導經濟社會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要強化重大事項的決策權、監督權,確保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提高各級黨委領導經濟工作的法治化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黨在領導經濟工作中必須堅持法治思維、增強法治觀念。各級黨委要徹底改變僅靠行政命令來管理經濟的方式,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依法調控治理經濟。領導幹部尤其要帶頭依法辦事,依法協調和處理各種利益問題,避免埋釘子、留尾巴。

增強各級黨委領導經濟工作的專業化能力。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分工日趨複雜、形態更加高級、國內外聯動更加緊密,這些都對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級黨委要深入把握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不斷提高黨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推進改革的能力,為發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各級領導幹部要自覺加強學習,著力完善知識結構、增長實踐才幹,切實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