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居后男友还不愿意碰你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你可能永远都不会体会「听墙根」是件多么有趣的事。前几天,我和罗笠坐在成都某咖啡厅喝下午茶,旁桌坐着两个打扮时髦的女性。

为什么同居后男友还不愿意碰你

下午的咖啡厅十分安静,两个女子先是小声絮絮叨叨了大概半小时,忽然,其中一个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女生激动地拍了一响方桌说,「半年了!我们同居半年了,他碰都不碰我,这还算正常?」

声音不算太大,但我坐隔壁能清楚听到。拍完方桌,她尴尬地扫了周围一眼,我和罗笠识趣地玩起手机假装没听到。

接着,她开始旁若无人地叙述起男友不碰她的「种种劣迹」。一个突如其来的壁咚后,把她推翻在床,拥抱、接吻,正热火朝天,男方突然停下说,「不行,没结婚前我可舍不得碰你。」

一开始,女孩很感动,甚至心存感激,觉得找到了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靠谱男友,可三番五次「调侃」下来,女孩性欲全无。

她不明白男友这种行为究竟是爱她的体现,还是欲情故纵,或是玩弄。

欲情故纵的游戏玩不好,有时也会欲火焚身。

坐在她对面的女孩目瞪口呆,一面嘲笑她有个古董男友,一面赞扬像这样的男生不多了。

女生的脑回路果然和男生不同,坐我对面的罗笠好像有些忍不住了,他小声嘟囔,「这男的神经病吧!」

不管男女,在爱与性上,都常有这样的疑惑—谈多久恋爱,发生性关系才合适?

倘若两人谈了很久恋爱,一方迟迟不肯发生关系,另一方会质疑「他究竟还爱不爱我」,倘若双方很快发生关系,有一方又会质疑「他对我这么随便,会不会对别人也是,他是不是真的爱我」。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合适的,这样的问题本身纠缠起来就毫无意义,最大的原则是能灵活运用原则。

试想一下,如果一切都需要定型时间,那我们和机械的区别在哪里?

有些人和男友谈了十年恋爱,最后分了,转身和一个认识三个月的人结婚生子,你不能指责她没有原则,只是她的原则也在「情随事迁」。

有些人宁愿把第一次给p友也不愿给男友,你不能指责她没有原则,也许她只是想把肉欲和情欲区分开来。

这种类似的问题,我在公号后台碰到过很多,之所以纠结矛盾,是因为双方对爱的不笃定以及不敢负责任,好像失去第一次就失去了女生应有的资本。

资本从来都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靠自己优秀品质赢来的。洁身自好也从来与时间战线无关,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真实判断和意愿的遵从。

有一天深夜,一个小女生头像的姑娘在后台留言,她好像很着急,一连发了几条消息问,「大叔大叔,谈了三个月恋爱的男友向我发出性暗示,他很喜欢我,我也很喜欢他,真的很喜欢,我们要不要......」

那天晚上,我没回复她,因为前女友告诉我,女生是个很神奇的物种,她们一到深夜好像就变得格外迷糊和不能思考。

白天,我问女生,「你想清楚了吗?」她回答,「很美好。」

清晨的玫瑰、傍晚的蜡烛、床上的耳鬓厮磨动人情话,在浪漫赋予两性关系美的意义下,所有表达都成了「我爱你」这三个字的延伸。

性也是爱表达里的一种。

只是在表达过程中,有人急于求成,还没看清真相就稀里糊涂交付自己,有人斟酌再三,权衡利弊后才做出决定。

无法判断两者孰对孰错,自己的感情其实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正如经典电影「恋恋笔记本」中的那句台词,「我们追求爱情,从来都不是在追求肉体的欢愉,那只是动物本能。我们追求的,始终都是精神层面的热闹与寂寞。」也就是说,爱与性的关系应当是相互的。咖啡馆里的那个女生在诉说时几乎声泪俱下,男友所谓的原则在破坏双方感情时还反复折磨着她。

相比这个女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阿琳。她是个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的「半柏拉图恋爱者」。

她常说,爱情是一种内心感受,感受需要某种形式去传达,而身体是爱情的最高表达形式,她坚信最美好的一刻一定要留在最神圣的时候。

有人说她保守,有人说她装纯,只有她自己才明白所谓的原则能带给她什么。很多人在背后吐槽她,但大多数是敬畏、欣赏她,追她的优秀男生更是一抓一大把。

在感情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原则存在的前提就是让自己快乐,如果原则成为烦恼,那不如尝试去打破它,如果原则能让你变得更好更快乐,那就坚持到底。

他爱不爱你不是单单靠性关系发展快慢来判断,也更无须世俗眼光来制衡。选择一个好伴侣有时就像打仗,需要审时度势、步步为营。

最大的洁身自好不是保全,是擦亮眼睛。

其实,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很多,接吻、肌肤之亲都很正常。

如果两个人有了更深一步关系,不论进展快慢,都请好好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