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大湧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中山大涌鎮

以紅木傢俱和牛仔服聞名

這個特色小鎮的深處

藏有一片“綠野仙蹤”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大涌鎮起鳳環村。

起鳳環 | 依山傍水

岐江河支流在這裡淌過,鎮內面積最大的一片風水林在這裡生長,百年華僑大屋在這裡無聲敘述它們昔日的輝煌,它就是大涌鎮起鳳環村。

明代建村至今,這個依山傍水的小村,依然保持著純真樣貌。

起鳳環村,座標石岐西偏南12.6公里、大涌鎮政府西北3.6公里處,卓旗山以北。

據該村《李氏族譜》載,明宣德五年(1430年)大嵐李族第六世祖李雲翠從嵐田遷居於此,名竹仔林村。清道光初年改稱起鳳環。1952年與青岡合併稱旗北鄉。1958年分家稱新村大隊。1983年底復今名。2002年與疊石合併為旗北村。2013年,起鳳環從旗北行政村分離出來,成立村級的起鳳環社區。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每逢夏初,起鳳環村內常見“漠漠水田飛鷺鳥”的景象。

碧綠的稻田,鷺鳥如點點珍珠般,或棲息枝頭,或翩翩飛過,讓人看得心醉。

到了冬日,田間又是另一派景象。

連片稻底菜接近成熟,讓人彷彿置身黃金花海。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黃桐林 | 詩意自然

風水林,是自然村對周邊天然或人工種植成片和散片林木的統稱。

目前,大涌鎮內唯一一片完整的風水林,就保存在起鳳環村旁,面積有120畝,林內長著中山最大的一片黃桐林。

黃桐,大戟科,別名黃蟲樹,屬喬木,高6-20米,樹皮灰褐色,花期5-8月,果期8-11月。主要分佈於福建南部、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南部。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大自然是詩意的。

風水林中,陽光透過樹葉射入林間,幻化出一片星光朦朧。

微風輕輕地吹下幾片細碎的落葉,它們與小粉蝶們一起追逐著,並無傷冬悲秋的嗟嘆,無聲細說歲月靜好。

風水林中的楝葉吳茱萸,芸香科落葉喬木,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別名有山漆(臺灣),山苦楝、檫樹、賊仔樹、鶴木(廣東),假茶辣 (廣西)。樹高達20米,樹皮暗灰色或灰褐色。

秋冬氣溫漸冷,日夜溫差大,葉片由綠變黃,再由黃變紅。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舊時常有人稱,隆都一帶盛產烏欖,現在它也是起鳳環村的經濟作物。

收穫烏欖後用熱水燙軟,用線在中間鎅開,取出欖核,便成為“欖殼”。

在欖殼中放入少許細鹽,用手將它輕輕壓扁,便成為鮮欖豉

自上世紀80年代後,隨著經濟的發展,食材的豐富,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嗜好開始變化,人們日常食用欖豉有所減少,但依然有不少村民堅守傳統方法制作,傳承著這一手藝。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青磚大屋 | 點綴時光

起鳳環村先有內村,後有外村,這裡的民居建築排列有序,內村第一巷至第十二巷。巷巷距離相等,每排三戶,巷道筆直。

儘管歷史的長河裡風雲變幻,但村子裡依然保存著許多歷史痕跡。走在彎曲的石板路上,雕塑精美的青磚大屋比比皆是。

據村民介紹,村裡旅居港澳臺以及海外的鄉親是常住人口的兩倍,村內華僑舊屋成群。

上世紀20年代是起鳳環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當時有不少華僑選擇衣錦還鄉,捐資興建起村裡現存的一批樓房、設施。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下圖中的這間大屋,是藏在梧桐街內的磚木四層大屋。它有前院側院,被村民稱為金箔大屋,極為精緻。

屋內的木雕不僅雕工細緻,還貼有金箔,鑲嵌著彩色玻璃畫。

庭柱和臺板上彩繪著寓意吉祥的花鳥。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在中山大涌鎮,藏有中山最大一片黃桐林!

許多大屋仍是悄然無聲的,彷彿只是住了一個歷史的靈魂。它們的主人,多在大洋彼岸。

青磚大屋從舊時光中走來,而岐江河支流緩緩從起鳳環村旁淌過,這讓人想起《瓦爾登湖》的詩篇:汩汩的流水逝去了,可是永恆留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