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2次接見!這位上世紀的二級教授,臨終時竟瘦到40多公斤!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西安建築工程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有這樣一位教授,他眉目清秀,常穿一襲長衫,圓框眼鏡後流露著智慧的目光。當時校園中流傳著一種說法,若沒能聽上他的課,實實在在算是一個遺憾。他,就是陳叔陶教授

毛主席2次接見!這位上世紀的二級教授,臨終時竟瘦到40多公斤!

少年英才,治史有心

陳叔陶,1913年出生於浙江餘姚的一個書香世家,1932年考取交通大學和杭州浙大,後入交通大學讀書,入學不久患病休學,1934年以保留學籍資格入浙大土木系。在校期間,他對史學研究興趣頗濃,展現出卓絕才華。經過慎重考證,他發現了新元史中23處錯誤,並用文言文寫了一本《新元史本證》的專著。

我國二十四史中的元史由明宋濂編寫,民國初年,學者柯紹忞又寫了一本新元史。歷史學界認為新元史寫得比舊元史好。

陳叔陶先後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集刊》《出版週刊》等刊物上發表了《新元史本證》《甫明野史跋》等論文。據說,當陳叔陶發表這些論文後,著名史學家、五四運動主將之一傅斯年特意向時任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致信,詢問該校是否有一位叫陳叔陶的“史學教授”,竺可楨遍尋教師名單,均無音信,

最後才發現這位“史學教授”竟是個工科學生!

毛主席2次接見!這位上世紀的二級教授,臨終時竟瘦到40多公斤!

響應號召,奔赴西北

1939年,正值抗日戰爭時期,陳叔陶畢業,前往昆明擔任橋樑設計處工務員。1943年,陳叔陶將撰寫的《空腹桁架分析》論文投向當時世界學術研究水平最高的英國土木工程師協會,不久即在英國《土木工程學報》發表,轟動一時。他原本體質較弱,在昆明工作期間又患上了嚴重的肺病,並切除了一片葉肺,受當時經濟條件和醫療條件所限,健康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恢復。

1950年,為響應祖國“支援大西北”的號召,陳叔陶到西北工學院任教。同一時期,他的哥哥、著名的文史學家陳登原也受聘到西北大學任教,後來,兄弟二人同被評為二級教授,這在當時的西北高校中傳為美談。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時名西安建築工程學院)於1956年並校時,從四所母體院校調來近七百名教職工,其中國家二級教授有5人,陳叔陶便是其中之一。

毛主席2次接見!這位上世紀的二級教授,臨終時竟瘦到40多公斤!

才華橫溢,志在土木

到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時名西安建築工程學院)任教後不久,陳叔陶將“空腹桁架研究”推上了新的學術高度。1956年,陳叔陶到北京參加了“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西安建築工程學院與莫斯科建築工程學院合作進行預應力鋼結構的研究,陳叔陶擔任課題組負責人。他從一個新角度——“利用屋面板的壓力”提出預加壓力鋼結構的設計方案,

可節約1/2左右的鋼材。同期,他在“空腹桁架的研究”基礎上,又創造性地寫出了《空腹拱的分析》一文。由此,陳叔陶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提出“空腹拱”概念的人。

毛主席2次接見!這位上世紀的二級教授,臨終時竟瘦到40多公斤!

1960年,建築工程部委託國內數十家單位進行“電視塔的理論與實驗”研究項目,陳叔陶的研究成果成為2個最佳方案之一。

1962年至1966年,我國正處於核武器研發的關鍵時期,國防科委下達了地下防原子彈衝擊波的國防建築課題——“地下防原子工程結構的分析”,全國多家高校和科研單位均參與了課題研究,包括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等。陳叔陶代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時名西安冶金建築學院)參加了該項研究。在他的領導下,項目組對厚板及厚殼在衝擊荷載作用下的結構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並完成了6篇卓有建樹的論文,受到國防科委的高度稱讚,當時專家一致認為其研究成果已居於全國領先水平。1964年,陳叔陶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再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參加了“五一”觀禮。

毛主席2次接見!這位上世紀的二級教授,臨終時竟瘦到40多公斤!

教書育人,如沐春風

前文就曾提到,在當時的校園,若是沒有聽過陳叔陶的課,著實是一件憾事。但凡聽過陳叔陶授課的學生都是讚不絕口,說他沒有一點故作高深的學問家的樣子,“三堂共坐,如沐春風”。他講課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一個很複雜的受力構件或結構,能簡化成一個簡單又形象的受力簡圖,使學生易於接受和理解。

按規定,學生的作業應由助教批改,陳叔陶為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總是親自批改。他帶學生實習,總和同學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一次在寶雞工地,每天要上塬、下塬,但不論颳風下雨,他都與學生一起上廠房扎鋼筋、下車間看圖紙等,從未間斷。

毛主席2次接見!這位上世紀的二級教授,臨終時竟瘦到40多公斤!

陳叔陶教授手稿

潛心治學,始終如一

《結構力學》、《鋼結構》兩門課,新中國成立前一直用英文教材,50年代換用蘇聯教材,但沒有中文版本。陳叔陶廢寢忘食,每晚只睡三、四個小時,很快將這兩本俄文教材譯成中文,用於授課。

陳叔陶的身體條件一直不是很好,但他依舊數十年如一日地投身於科研、教學工作。他的女兒陳宜馥回憶:“每天晚上零點以前,父親書房中的燈光從未熄滅過,由於廢寢忘食地進行工作,書房裡的一把椅子,竟被生生坐壞。”在他患病時,同事們為他的病情擔憂,他卻說:“假如我還能工作二十年,我一定不讓它隨便浪費過去,要做出更多的成績。”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陳叔陶對教研室學術水平的提高和青年教師的培養極為關心。在他人生的最後幾年,他從浩如煙海的文獻中篩選資料,

編著了一百多萬字的講義和幾十萬字的《彈性力學》教材,利用節假日給全校中青年教師系統傳授知識,從不計報酬,這一講就是三年。1968年5月22日,陳叔陶終因積勞之疾,溘然長逝,臨終時體重僅40多公斤。

毛主席2次接見!這位上世紀的二級教授,臨終時竟瘦到40多公斤!

先生已逝,精神永在,風骨長存!

更多精彩資訊,敬請關注頭條號: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漫遊中國大學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