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下半場的新機會:消費和娛樂上場

互聯網下半場的新機會:消費和娛樂上場

新的經濟週期已經到來,這個週期的“房地產、金融、互聯網”是誰?

在《未來5年大機遇,做販賣多巴胺的超級玩家》中,筆者已經指出: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們迎來了一個“口紅經濟”和“奶嘴樂”的時代。

對於無法在技術領域取得巨大突破,抑或是在線下無法擁有巨大資本資源的草根玩家們來說,這裡確實就是機會: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收割娛樂時間和消費升級(相對上流社會是降級)。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又要注意幾個點:

1.必須是健康和正面的

互聯網下半場的新機會:消費和娛樂上場

不要以為娛樂的崛起就是多巴胺與荷爾蒙的狂歡,就是軟色情、暴力、遊戲的樂土。而互聯網正處在十多個政府部門最嚴厲的管制之下,更有朝陽群眾隨時監督,你簡單粗暴只怕越來越走不通。所以未來能夠做大做強的娛樂一定是健康益智、寓教於樂的,像象棋、健身一樣遠離紅線、不易被指摘的。那些一味引人沉迷、荒廢正業、低俗色情的娛樂模式,會和過去一樣容易速火,但只怕死也死得更快。

2.警惕潮流性

互聯網下半場的新機會:消費和娛樂上場

娛樂爆發也好,消費升級也罷,需要警惕的是其潮流性,即往往“火一把就死”,而不能從流行到經典,這樣的速生速死是不可能支撐起一個新時代大公司的。所以你應該去做“標準化”的產品,要設法搶佔心智成為頭部,甚至有可能成為未來人們娛樂消費生活方式的檔次標準或基礎設施。

3.越高端,流量越分散

互聯網下半場的新機會:消費和娛樂上場

很多人喜歡說服務中高端人群、做消費升級,但是很遺憾,我們發現在中國,越是做“下三路”接近底層的需求,往往用戶流量越集中:打車、便宜貨、傻瓜型遊戲……但是越往中高端做,越是作用於人性的優點和人們的自我提升,這個流量就越分散。因為越是底層的需求越是相似,越容易成為人們的最大公約數,也越容易平臺化。但越是向上的需求就越分散,越是向上的需求就越是小圈子化,所以你很容易觸到人群的天花板,如何精準捕獲分散的目標客群,如何做高毛利,這些都會非常重要。

4.中產的錢不好賺

互聯網下半場的新機會:消費和娛樂上場

很多人認為,屌絲就是免費,中產就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就是人傻錢多有錢任性。但是實踐中,中產的消費可能更加理性和謹慎,更善於精打細算,一方面他們有足夠的信息源來做這樣的“計算”,另一方面中產面臨著“向上上不去、向下卻隨時可能滑落底層”的困境,很多人都是接近上流的精緻外表、接近屌絲的可支配收入。所以如何征服他們的心,可沒有那麼容易。

5.做小弟的思想準備

互聯網下半場的新機會:消費和娛樂上場

在這樣的情勢下,真的不要天天想著做大平臺、想著顛覆BAT、想著改變世界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先學會融入騰訊和阿里的體系中,老老實實從小弟做起比較重要。想想看,牛如喬布斯,當年不也一樣不得不暫時對蓋茨“稱臣”?創業首先是生意,找到現金活下去才有勃勃野心。

6.快速變現,輕資本依賴

互聯網下半場的新機會:消費和娛樂上場

過去幾年,大量公司的衰落,其實是因為創業者把大多數時間都放在了融資上,和投資人觥籌交錯四處周旋,卻始終沒有功夫聚焦在產品、員工和市場一線上,而後者才是真正重要的。這樣的結果也造成了一種逆淘汰,誰背景好、會融資,誰就能一直跑下去,哪怕產品和商業模式很多和一坨屎一樣,大不了直接抄襲做得好的就行了。這樣的逆淘汰到最後,走出來的公司都是重度資本依賴型公司,都是資本家們的提線木偶。你要做的是簡化商業模型、縮短盈利鏈條,儘快地悶聲賺錢,這樣哪怕有大傢伙進場,只要有錢賺至少你活得下去。

7.創新和壁壘更重要

互聯網下半場的新機會:消費和娛樂上場

時至今日,從0到1的創新的重要變得史無前例,因為玩“模仿加微創新”,你不僅玩不過BAT,玩不過TMD,恐怕一個陌陌也能把你抄死。草根玩家在別人主場的賽道上再怎麼創新,別人只要稍稍動一動產品、玩一玩資本,分分鐘就能把你弄死。所以,兩種思維會比較重要:一是第一性原理,不比照市面上已經有的產品,而是迴歸用戶需求本初;二是破壞性創新,減少主流對手長期專注、持續發展以至效率過分的部分,把關注點放到其他價值訴求上,並且不斷深耕,由於雙方基礎理念結構不同,強敵不大可能轉而追隨。但即便這樣我也要說,中國現在最關鍵的是專利制度,是創新保護,否則我苦心孤詣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撒手鐧,申請專利用了一年半,你憑著資本人傻錢多分分鐘把我幹掉了,這個局還有什麼意義,以後還會有人創新嗎?

保護中小創業者,從保護創新開始,救救創業救救創新!

8.找趨勢,不追風口

喜馬拉雅上衛哲老師一句話非常好:要尋找未來的趨勢,而不是追風口。趨勢是長期的必然的,而風口則是可以通過短期炒作、資本哄抬製造出來的“熱點”。截至今天,相當多的風口已經被證明是“偽需求泡沫”,根本不是未來趨勢,你去追不是送死嗎?更何況,當一個領域成為風口的時候,往往之前已經有幾十家企業在那裡深耕了半年一年,主流投資人估計都進去過了一遍,這個時候你才反應過來要追,還來得及嗎?當一個事情已經成為風口時,它多半已經和你無關了。所以創業者的核心是找準趨勢提前佈局深耕細作,時機成熟風自然會來。只不過,很多人是心理還沒過斷奶期,沒有融資就不敢創業,所以一定要2VC,一定要追風口。


總結一句,對於大多數草根玩家來說,可以融入大公司生態、具有創新壁壘、圍繞年輕一代(準)中產階級、盈利路徑短、現金流清晰、低資本依賴、健康積極可持續的娛樂和消費,或者大公司體系下的2B服務,會存在越來越多的機會,甚至存在平臺級大機遇的可能。

但是回到開頭,今年是創業者尤其需要“講政治”的一年,只有一個最重要的背景,十九大的召開。畢竟,經歷了前景如此混沌不明、幾乎看不到多少大機會的2016年,我們迫切地需要知道,這個國家下一個重要的棋子將落在何方?

科技趨勢,政治走向,市場規律,社會思潮,這四大合力的系統性結果,才能讓我們看清新的一個週期下“時代的紅利”究竟為何。

過去的路都不靈了,但這未必是壞事。大爭之世,英雄方能崛起於草莽之間。

對於新來者來說,最大的優點或許是“沒有包袱、沒有慣性、沒有原罪”,因為上個週期能走得通的模式現在都不靈了,你輕裝上陣,很多事情從頭開始,這帶來了寶貴的重新洗牌的機會。

不要怕寒冬,因為生來就在寒冬中,沒有什麼可以失去,除了“思維的鎖鏈”。祝好運,再過個五年,我們看誰是新經濟週期中的馬雲、馬化騰、王健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