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半场的新机会:消费和娱乐上场

互联网下半场的新机会:消费和娱乐上场

新的经济周期已经到来,这个周期的“房地产、金融、互联网”是谁?

在《未来5年大机遇,做贩卖多巴胺的超级玩家》中,笔者已经指出: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我们迎来了一个“口红经济”和“奶嘴乐”的时代。

对于无法在技术领域取得巨大突破,抑或是在线下无法拥有巨大资本资源的草根玩家们来说,这里确实就是机会: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收割娱乐时间和消费升级(相对上流社会是降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又要注意几个点:

1.必须是健康和正面的

互联网下半场的新机会:消费和娱乐上场

不要以为娱乐的崛起就是多巴胺与荷尔蒙的狂欢,就是软色情、暴力、游戏的乐土。而互联网正处在十多个政府部门最严厉的管制之下,更有朝阳群众随时监督,你简单粗暴只怕越来越走不通。所以未来能够做大做强的娱乐一定是健康益智、寓教于乐的,像象棋、健身一样远离红线、不易被指摘的。那些一味引人沉迷、荒废正业、低俗色情的娱乐模式,会和过去一样容易速火,但只怕死也死得更快。

2.警惕潮流性

互联网下半场的新机会:消费和娱乐上场

娱乐爆发也好,消费升级也罢,需要警惕的是其潮流性,即往往“火一把就死”,而不能从流行到经典,这样的速生速死是不可能支撑起一个新时代大公司的。所以你应该去做“标准化”的产品,要设法抢占心智成为头部,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人们娱乐消费生活方式的档次标准或基础设施。

3.越高端,流量越分散

互联网下半场的新机会:消费和娱乐上场

很多人喜欢说服务中高端人群、做消费升级,但是很遗憾,我们发现在中国,越是做“下三路”接近底层的需求,往往用户流量越集中:打车、便宜货、傻瓜型游戏……但是越往中高端做,越是作用于人性的优点和人们的自我提升,这个流量就越分散。因为越是底层的需求越是相似,越容易成为人们的最大公约数,也越容易平台化。但越是向上的需求就越分散,越是向上的需求就越是小圈子化,所以你很容易触到人群的天花板,如何精准捕获分散的目标客群,如何做高毛利,这些都会非常重要。

4.中产的钱不好赚

互联网下半场的新机会:消费和娱乐上场

很多人认为,屌丝就是免费,中产就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就是人傻钱多有钱任性。但是实践中,中产的消费可能更加理性和谨慎,更善于精打细算,一方面他们有足够的信息源来做这样的“计算”,另一方面中产面临着“向上上不去、向下却随时可能滑落底层”的困境,很多人都是接近上流的精致外表、接近屌丝的可支配收入。所以如何征服他们的心,可没有那么容易。

5.做小弟的思想准备

互联网下半场的新机会:消费和娱乐上场

在这样的情势下,真的不要天天想着做大平台、想着颠覆BAT、想着改变世界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先学会融入腾讯和阿里的体系中,老老实实从小弟做起比较重要。想想看,牛如乔布斯,当年不也一样不得不暂时对盖茨“称臣”?创业首先是生意,找到现金活下去才有勃勃野心。

6.快速变现,轻资本依赖

互联网下半场的新机会:消费和娱乐上场

过去几年,大量公司的衰落,其实是因为创业者把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融资上,和投资人觥筹交错四处周旋,却始终没有功夫聚焦在产品、员工和市场一线上,而后者才是真正重要的。这样的结果也造成了一种逆淘汰,谁背景好、会融资,谁就能一直跑下去,哪怕产品和商业模式很多和一坨屎一样,大不了直接抄袭做得好的就行了。这样的逆淘汰到最后,走出来的公司都是重度资本依赖型公司,都是资本家们的提线木偶。你要做的是简化商业模型、缩短盈利链条,尽快地闷声赚钱,这样哪怕有大家伙进场,只要有钱赚至少你活得下去。

7.创新和壁垒更重要

互联网下半场的新机会:消费和娱乐上场

时至今日,从0到1的创新的重要变得史无前例,因为玩“模仿加微创新”,你不仅玩不过BAT,玩不过TMD,恐怕一个陌陌也能把你抄死。草根玩家在别人主场的赛道上再怎么创新,别人只要稍稍动一动产品、玩一玩资本,分分钟就能把你弄死。所以,两种思维会比较重要:一是第一性原理,不比照市面上已经有的产品,而是回归用户需求本初;二是破坏性创新,减少主流对手长期专注、持续发展以至效率过分的部分,把关注点放到其他价值诉求上,并且不断深耕,由于双方基础理念结构不同,强敌不大可能转而追随。但即便这样我也要说,中国现在最关键的是专利制度,是创新保护,否则我苦心孤诣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撒手锏,申请专利用了一年半,你凭着资本人傻钱多分分钟把我干掉了,这个局还有什么意义,以后还会有人创新吗?

保护中小创业者,从保护创新开始,救救创业救救创新!

8.找趋势,不追风口

喜马拉雅上卫哲老师一句话非常好:要寻找未来的趋势,而不是追风口。趋势是长期的必然的,而风口则是可以通过短期炒作、资本哄抬制造出来的“热点”。截至今天,相当多的风口已经被证明是“伪需求泡沫”,根本不是未来趋势,你去追不是送死吗?更何况,当一个领域成为风口的时候,往往之前已经有几十家企业在那里深耕了半年一年,主流投资人估计都进去过了一遍,这个时候你才反应过来要追,还来得及吗?当一个事情已经成为风口时,它多半已经和你无关了。所以创业者的核心是找准趋势提前布局深耕细作,时机成熟风自然会来。只不过,很多人是心理还没过断奶期,没有融资就不敢创业,所以一定要2VC,一定要追风口。


总结一句,对于大多数草根玩家来说,可以融入大公司生态、具有创新壁垒、围绕年轻一代(准)中产阶级、盈利路径短、现金流清晰、低资本依赖、健康积极可持续的娱乐和消费,或者大公司体系下的2B服务,会存在越来越多的机会,甚至存在平台级大机遇的可能。

但是回到开头,今年是创业者尤其需要“讲政治”的一年,只有一个最重要的背景,十九大的召开。毕竟,经历了前景如此混沌不明、几乎看不到多少大机会的2016年,我们迫切地需要知道,这个国家下一个重要的棋子将落在何方?

科技趋势,政治走向,市场规律,社会思潮,这四大合力的系统性结果,才能让我们看清新的一个周期下“时代的红利”究竟为何。

过去的路都不灵了,但这未必是坏事。大争之世,英雄方能崛起于草莽之间。

对于新来者来说,最大的优点或许是“没有包袱、没有惯性、没有原罪”,因为上个周期能走得通的模式现在都不灵了,你轻装上阵,很多事情从头开始,这带来了宝贵的重新洗牌的机会。

不要怕寒冬,因为生来就在寒冬中,没有什么可以失去,除了“思维的锁链”。祝好运,再过个五年,我们看谁是新经济周期中的马云、马化腾、王健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