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系列——生产间:人性与工业

如果你对当代艺术感兴趣就关注我们吧

上海宝龙美术馆的“WAVELENGTH: 出厂设置”艺术展分为四个展区:“生产间”,“实验室”,“主控室”,与“仓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们让时尚、艺术、环保紧密相连,用物品的生产与循环使人们重新思考“消费”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选择了部分1号展厅中的作品进行介绍,准备好了吗!!

展览系列——生产间:人性与工业

螺旋,Charles Pétillon

展览系列——生产间:人性与工业

这件巨型的作品被放置在一楼的公共空间,白色气球在银色管道上方循环,令人叹为观止。管道未加修饰、平淡无奇,然倘若你静下心来欣赏,便可从这深含隐喻的作品中读出人生的深意。

白色气球的循环如同人们记忆的重叠,而装置设计的空间感昭示着记忆中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如同记忆之诞生一般,气球从管中飘出,缓缓荡过长空,隐没在另一端的广告里,如同记忆的消逝、淡忘一般。这使得“消失”与“记忆”成为了这个空间下的焦点。作者说:“气球如同每个人拥有的独立灵魂”,所以当我们注视着白色气球在空中循环的形态时,不同的灵魂仿佛也正在这里相遇。

Up and Down,Graham Hudson

展览系列——生产间:人性与工业

这件由艺术家Graham Hudson完成的作品矗立在【一号厂牌】展厅中央,引人注目。

作品的一大特点是,整个艺术品均由城市废弃材料组成,如竹子、木板、破家具、工业灯等等;其中,作者使用竹子做脚手架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许他想通过这种特殊的语言向观众传达生命的不确定性和它的无限可能。这件作品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来自视觉感官的震撼,这种看似“脆弱”与“被忽视”的建筑结构还恰恰暗示着人类的自我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Hudson每次在展览结束后都会将作品拆掉,并在下一次展览时重新组装,组成独一无二的新作品。他在接受Wavelength采访时提到这件作品包含的心理学概念——外部世界的经历同时影响着内心世界、思想、行为的表达。在作品瓦解、崩塌的一刻,它同时也隐喻了自我意识,建筑,及生命的脆弱性。

Uniform,Claudia Casarino

展览系列——生产间:人性与工业

走进空旷的一号厅时,我第一眼就被这件作品所吸引。这个作品的作者是来自巴拉圭亚的女艺术家Claudia Casarino,其灵感来源于大量巴拉圭人移民西班牙事件而导致的工厂制服的停滞。

作品中所有人的身体姿态都被黑纱外套形成的轮廓取代,让人们看起来失去了原本的灵魂。他们究竟在等待着谁?——那些已经离开的人们。作者巧妙地使用“服装”作为一种沉默却又有力的语言来隐喻作品的真正含义,以服装的形态来与人们探讨社会与人类身份的关联。有时,人的身上包裹着层层叠叠太多东西,以至于不能想起自己本来的样子。所以,有时人们不得不脱下“外套”并试图离开社会的喧嚣去寻找自己的本质。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寻找自我,为自己发声?

Flow,Jae Ko

展览系列——生产间:人性与工业

“Flow” 将展厅的一大面白墙占据。白色的再生纸因重力挤压而形成层层褶皱,舒展、蜿蜒、盘旋,宛若山丘,潮汐,与冰川。对大自然形态的模仿为这件作品赋予了独特的意义。

作者Jae Ko本人说:“人们在自然中会重新思考价值的意义”。再生纸的“流动”赋予了作品动感,向读者传递了“生机”的信息。艺术家选择再生纸为材料亦是一个巧妙的想法,因为再生纸作为材料,本身便体现了自然与人类妙不可言的关系,而以再生纸去创造自然形态的行为也将人类工业与环境的隔膜打破。

Solastalgia,Bea Fremderman

展览系列——生产间:人性与工业

这件作品的诞生过程十分有趣:艺术家将种子撒在衣服上,每天浇水让绿芽自然生长,再将3件衣服孤零零地地晾在衣架上,名之为“乡愁”。

大片的绿色爬满了泛黄的旧衣服,给人浓浓的距离感;哪怕是就站在它跟前,一股陌生感依然扑面而来。也许这就是身在日渐工业化的家乡的作者的感受吧;明明是身在最熟悉的故乡,那如同雨后春笋般一日日拔地而起的工厂、那弥漫着的黑烟,依然让作者感到身在异乡的无所适从。

面对这件作品,我们需要思考环境与人类生存状态的关联。我们离开、改变,城市也是如此。记忆也许只被保存在了这几片绿芽中。那残存的绿芽悄悄地将人们与最原本的家乡相隔于两个近距离的空间中,咫尺天涯。绿芽在大环境下的重生为作品带来生机,但有时无声的质疑与反抗也渐渐成为了“遥远”的一部分。

失灵的魔诱场2,童昆鸟

展览系列——生产间:人性与工业

这件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奇妙的透明空间。走进这个巨大的“垃圾桶”时,叮当作响的不同零件将观赏者置身于光怪陆离中。仔细观察,这个空间由玩偶、军鼓、马达、黄铜仪器等不同怀旧风格的废旧材料组成,怪诞而有趣。

展览系列——生产间:人性与工业

作者运用自己的方式组装了这个看似诡异的世界。不同部件混乱的对冲信号在这个空间中其实并不显得矛盾。作者运用了一种轻松的方式去调侃属于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的盲目与焦虑感,以及它们促成的无目的消费。

Commasense,谭婧

展览系列——生产间:人性与工业

作者将这件作品深埋在一个土堆中。凹陷的洞穴里隐藏着一个圆形电视屏幕,里面正循环播放着虚构的电视购物频道— COMMarket。频道中的主持人运用老式宣传手法销售苹果与毛线球,却能卖出荒谬的价格,整件事充满了荒诞的意味。

作品所反映的类似事件、广告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当代社会创造的不安感将许多人置身于冲动消费的环境中。正如频道中的主持人一般,销售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被夸张地放大。

Mirror,Jonathan Rosen

展览系列——生产间:人性与工业

这是一面神奇的镜子。每一秒,观众都能在镜子捕捉不同的句子,都以“I SEE”(我看见)开头。

镜子反射出观众的映像,使得观众亦成为了“镜中人”。“我是谁”与“我需要什么”似乎是消费者内心的两个核心问题。人们在日常消费物品的同时也在消费着社会,而他们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作者想以这面镜子展示大众消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将他从事广告行业10年的领悟传达给大家。作品面前,作为“镜中人”的观众与【我看见】站在一起,在成像中审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