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田芳先生的那些令人難忘的音容笑貌


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11日下午3點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

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於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是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

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

1995年,單田芳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佈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

2011年,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 代表作品有《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 、《水滸外傳》 等評書。

“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單田芳的名字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他說了56年的評書,有錄音記錄的就有100多部,在全國500多家電臺、電視臺播出。

單田芳獨特的嗓音陪伴了從“30後”到“90後”的幾代中國人,他的語言魅力打通了地域、文化、年齡的界限,據說現在每天還有1億多人在聽他講故事。

單田芳的人生經歷充滿坎坷。1934年,他出生在一個曲藝世家,外祖父王福義是最早闖關東的那批民間藝人,母親唱大鼓,父親是弦師。但單田芳年輕時並沒有想過去說評書。

1953年,單田芳高中畢業,考上了東北工學院。開學剛一個星期,卻生了場大病,再加上家庭遭遇變故,他不得不退學,1955年進鞍山曲藝團,開始說起了評書。

改革開放後,是評書的第二個復興期。1978年,單田芳錄製了他最為膾炙人口的長篇評書《隋唐演義》。

1993年,單田芳應北京電視臺之邀錄了80回《七傑小五義》,播出以後反響很好。1994年,他又錄了《百年風雲》,此後中央電視臺《曲苑雜壇》欄目請他錄了400集《薛家將》,在全國播出後產生很大影響。

2009年,單田芳被定為“評書”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2010年,他舉行了兩次拜師會,一共收了27個弟子。“既然我是這個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那我就得責無旁貸地把這門藝術傳下去。但光靠我哪行啊,再不收幾個弟子,傳承下去,就沒有時間了。”單田芳說。

單田芳的子女都沒有繼承他的評書事業。“我的孩子們雖然喜歡這個,但是‘文革’時都耽誤了,想要學的時候都20多歲了,有點晚。而且,你說了評書也未必能成名,保證不了生活。

“這門藝術看似簡單實際上很難,必須根據親身體會一點點傳授,學生再去實踐、摸索,很複雜的一個過程。從表演形式上來看,評書就是一個人,沒有燈光、佈景、道具,只靠一張嘴去說,很難把千千萬萬人給說住。說不出兩下子,籠不住人,等於白乾。”

單田芳認為:“評書市場雖小,關鍵是我們行內人應該不甘落後,讓廣大聽眾瞭解、愛惜評書,這就要靠我們的鑽研,如何跟上時代,挖掘更多老百姓喜歡的東西。我相信評書還會有更繁榮的時候。”

單田芳平時特別注意國內外的新聞。“瞭解最新的時事,對我說書也有幫助,隨時都可以把一些最新的東西加進去。這樣,我雖然說的是老書,但是老瓶裝的是新酒。觀眾聽著不覺得陳舊,就有生命力。”

“自從《潛伏》播出以後,很多諜戰劇都跟上了,我也想做一部,已經完成80%了。你看表面上,說書人好像很容易,談笑風生。其實我們準備的時候是煞費苦心,說書要求有強記的能力,必須得記住,不能照本宣科,拿著書念。這種記憶力都是多年習慣,忘不了。”

評書講的是倫理道德,是故事也是人生的經驗。幾十年來,單田芳把他的經歷也都融入到每一段書裡去了。“人的一生是非常難的。所以,我就總結了一句話:人生在世難難難,苦辣酸甜麻澀鹹,起早貪黑為張嘴,爭名奪利不停閒。”話音落處,彷彿又聽到那一句熟悉的“要知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