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馬雲卸任董事長,華爾街投行卻對阿里巴巴更具信心?

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正式宣佈,一年後他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的集團董事長,屆時將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

公開信發佈的時間恰逢教師節,不由得令人想起,創辦阿里巴巴之前的馬雲就是一位兢兢業業的英語教師,而在擔任阿里巴巴的集團董事長期間,馬雲也經常會向青年們輸出積極向上的思想和觀念,可以說是一直貫徹著“教師”的工作了。

為什麼馬雲卸任董事長,華爾街投行卻對阿里巴巴更具信心?


馬雲準備卸任集團董事長的消息一出,可以說是震驚了世界,不僅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國際上也有許多外媒報道了這件事。可以看到,很多外媒都對這件事表達了讚賞的態度,他們認為這次可以說是阿里巴巴一次平穩健康的過渡,馬雲的這個舉動同時也向世界證明了,阿里巴巴是一個經得起創始人變動的健康穩定的企業,這無疑是給眾多投資人打了一支強心針。

美國財經商業類媒體Quartz表示,“馬雲一直努力讓自己對公司來說可替代,這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其他中國巨頭也應該效仿。”而不少人也認為,馬雲的離去不會對阿里的業務造成太大的影響,在新領導者張勇的帶領下,阿里巴巴將會繼續高速發展的步伐。

為什麼馬雲卸任董事長,華爾街投行卻對阿里巴巴更具信心?


同樣是創始人,大家總不免想起最近同樣是多事之秋的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毫無疑問的是,創始人風格會對企業整體造成極大的影響。劉強東的個人領導風格極強,京東幾乎就是劉強東的一言堂,除了劉強東以外,基本沒有聽說過京東有比較強力的二把手。而當領導者與企業有了過於深度的綁定,一旦領導者深陷醜聞或緋聞,企業的形象也必將受到影響。這次劉強東的案件無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而正如馬雲公開信中的最後一句,“阿里巴從來不只屬於馬雲,但馬雲會永遠屬於阿里。”馬雲一直努力對外表示自己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是可以被取代的。同時,張勇作為非早期創始人,可以接任集團董事長,說明阿里巴巴是一個“有能力者居上”而且擁有成熟領導者團隊的健康型集團。

在馬雲這種開放兼容的領導人的引領下,阿里巴巴才會一直積極進取,不斷拓展著自己的商業版圖:從電商、支付再到大文娛、雲計算、物流,阿里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也一直在為集團注入著新的活力。

為什麼馬雲卸任董事長,華爾街投行卻對阿里巴巴更具信心?


縱觀阿里巴巴的發展軌跡:2009年,阿里創立了合夥人制度;2012年,阿里巴巴開始推行領導層年輕化的整體升級換代準備工作;2013年,馬雲正式辭去了阿里巴巴集團CEO職務,僅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可以看到,馬雲其實就是在不斷放權,給年輕人更多網上爬的機會。

而在這種文化的薰染下,阿里巴巴積極揹負起作為國內大企業應當揹負的社會責任,積極發動和參與到各項公益活動中,也積極扶持中國各中小企業共同發展。

這樣的阿里巴巴,在經歷董事長換屆的短暫波動後,必將踏上更光明的似錦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