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嗎?這個地方從9月份起,學生可以免費上「校內託管班」

羨慕嗎?這個地方從9月份起,學生可以免費上“校內託管班”

01

對於北京的學生家長來講,最近有一則好消息。

據北京日報報道,從9月份起,北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內託管班”將覆蓋全市,以解決“課後三點半”難題。

“校內託管班”週一到週五開設,延續兩個小時,從三點半到五點半,主要以體育、藝術、美育為主。允許針對個別孩子進行個別診斷、答疑、輔導等,“但絕不允許集體上課。”

“校內託管班”對家長和學生不收錢,主要通過政府財政補助,學生可自願報名參加,安全問題將通過購買保險來解決,老師可自願參加且有一定薪酬。

看到了吧?學生放學後可以參加學校裡面的“託管班”,老師給輔導、照管,而且還不要錢!

02

現在有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就是中小學越減負,家長的壓力越大。

別的且不說,就說放學時間,一些學校三點半或四點就放學了,那時候家長還正在工作崗位幹得熱火朝天。

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自己或安排專人接孩子,孩子放學過早,自己的工作又脫離不開,很多家長只能讓孩子去託管機構。

這恐怕也是託管班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的原因。

說實話,很多家長之所以把孩子放到託管班或輔導機構裡面,一是為了讓孩子學習,二是為了有人照管孩子。

但社會上的各種託管班和輔導班水平良莠不齊,一些不正規的機構安全性和專業性都不容樂觀,放在那兒,家長也並不放心。

03

其實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講,最安全的地方除了家裡就是學校。對於學生家長來講,最放心的地方也是學校。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學校都是封閉式管理,社會人員很難進入校園,安全性非常有保障。

跟上社會上的託管班相比,孩子們不用出校門,不用過馬路,不用去和陌生的孩子一起活動,熟悉的教室,熟悉的同學,熟悉的校服,由熟悉的老師帶領,顯然安全係數更高,也更容易適應。

而且,學校裡有專門的場地、設備、器材,其軟硬件條件也不是社會上的託管機構能夠比的。

雖然校內託管服務不允許大範圍補課,但學生有問題肯定是可以問老師的,而本校的老師也更瞭解本校的教學進度和學生情況,輔導起來針對性也會更強。

所以,孩子放學後的託管,學校才是更適合的地方。

04

正因如此,教育部辦公廳才在去年3月份就發佈了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充分發揮中小學校課後服務主渠道作用”,“科學合理確定課後服務內容形式”。

意見中要求,課後服務內容主要是安排學生做作業、自主閱讀、體育、藝術、科普活動,以及娛樂遊戲、拓展訓練、開展社團及興趣小組活動、觀看適宜兒童的影片等,提倡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免費輔導幫助。堅決防止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

意見中強調,要爭取資金支持,不斷完善經費保障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對參與課後服務的學校、單位和教師給予適當補助,嚴禁以課後服務名義亂收費。

從北京市的作法看,完全符合教育部的要求,由學校承擔起了課後服務的主渠道作用,政府出錢,不向學生和家長收費,同時給參與服務的老師以適當補助。

這樣,家長沒有了上班和接孩子的衝突,同時還減輕了經濟負擔,加班的老師也可以合法地通過勞動獲得一定的補貼。

這樣的作法,是解決“課後三點半”難題的最佳方式,體現了政府的責任和擔當,值得大力推廣。

05

當然,有人擔心此舉會變成強制加班,增加教師的工作量。

對這一點,教育部的意見中已經明確,可以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讓社會力量參與。

北京市也是多措並舉,在老師自願參加的前提下,以“引入社會體育、藝術和美育方面的優質民辦機構資源;發揮公益組織力量,少年宮教師可派駐到各個學校去輔導學生,社會公益組織、大學生志願者、共青團組織等也可參與”等形式,作為服務資源的補充。

一句話,如果學校的老師自願參加,就讓老師來,如果老師不參加或參加的人數不夠,就從社會上購買或引入公益組織。

如果將來真的全國推廣了,有哪個地方強迫老師參與課後服務,那只是好經被念歪了,不關這項政策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