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報導(七):大貫通 歷史的轉折

歷時半年多的濱江系列,在今天畫上完美句號。

六個月的時間不算長,畢竟市政府貫通濱江都花了一年。伴隨2040規劃的不斷落地,上海將超越更多人的想象。

濱江報道(七):大貫通 歷史的轉折

濱江是未來的。任何一個終點的結束,都是一個新起點的開始。

濱江一期,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二期南拓北連,閔浦大橋、復興島、長灘,更值得期待。

綿延的黃浦江給了夢想者充分施展的空間。上海的城市格局也將由此改變,“中央活動區”概念躍然紙上。

小陸家嘴、外灘、人民廣場、世博-前灘-徐匯濱江、中山公園、大虹橋、北外灘、楊浦濱江。這一長串的名單,你想到什麼?可以肯定,未來的中央活動區,樓市完全具備保值功能。

至於增值,名單裡尚未完全開發的區域將是潛力股。世博-前灘-徐匯濱江將比肩外灘-陸家嘴,後者是金融中樞的存在,前者是世界級濱水文化生活區。

此外,2040規劃明確,上海將促進黃浦江沿線用地轉型。濱江概念外溢至寶山、閔行。10年後,又會有哪些驚喜?

說完濱江,我們再來聊聊2040裡的雙廊:大虹橋、張江。

未來,這兩個地方將以商務、高新等產業為主。大虹橋依靠地理和樞紐優勢,連接江浙兩省,成為長三角核心。張江是科創重鎮,吸納全國的技術人才。

因此,產業帶來的剛需人群,將主導雙廊的樓市。進一步猜想,房價環線論或漸漸淡出。

打個比方,北新涇均價低於天山。兩地都屬長寧,天山有環線優勢,更靠近人民廣場。然而,大虹橋的崛起將消弭這種差距,甚至因為北新涇離得更近,增值更快。

樓市的推手是區域發展。告別攤大餅時代,上海會呈現遍地開花的多中心網狀。房價破環線,又添一枚佐證。

一個明顯的細節,2040規劃中,城市副中心大面積擴容。1999年只有徐家彙、五角場、真如、花木,現在除徐家彙升級外,原有3個基礎上增加金橋、張江、吳淞、虹橋、莘莊、川沙。

9個城市副中心!上海的發展永無止境。2020年,14、15、18號線將陸續通車,伴隨2025年的19、21、23號線,嘉閔、機場聯絡等市域高鐵落地,上海樓市格局也將深刻改變。

2017結束了濱江專題,2018開啟地鐵新線的專題。在我們眼裡,申城樓市被濱江深刻改變後,地鐵新線將加速這種裂變。

上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