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不掉的抑郁痛苦,疏肝解郁少不了

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疯狂时代,小编常感到庆幸,庆幸自己见到了以往不曾有的现代辉煌;也常感到遗憾,遗憾大家被时代的普遍焦躁所裹挟,郁郁不得出。君不见,身边的抑郁症越来越多吗?

倘若发现身边有人有抑郁的倾向,除了心理疏导之外,中药也或可帮忙。一起来看来自四代中医世家姚树棠老人的经验——


宋某,女,39岁,陕西省三原县鲁桥公社农民。于1971年1月5日(由其夫领来看病,代为陈述病史)就诊。

主诉:

精神恍惚,心烦易怒,悲忧易哭,已1月有余。

摆脱不掉的抑郁痛苦,疏肝解郁少不了

现病史:

平素多愁善虑,个性刚强。1月前,因琐事与邻居互相争执后,日见饮食减少,脘闷腹胀,夜卧不安,噩梦纷纭,心烦易怒,精神恍惚,常无故哭泣,不能自主。

检查:

精神不振,表情冷漠,面色无华,形体消瘦,怕与人说话,无幻觉、幻听、幻视等现象。

舌象:

舌质淡,苔薄白。

脉象:

弦细。

西医诊断:

抑制型癔症。

中医辨证:

肝郁气滞,心气耗伤。

治则:

疏肝解郁,养心安神。

处方:

炙甘草10g,大枣5枚,浮小麦30g,生龙齿30g,木香9g,白芍15g,鹿角胶12g。

煎服法:

水煎,每日1剂,早晚各温服1次。每次服药时,冲服越鞠丸10g。连服6剂。

摆脱不掉的抑郁痛苦,疏肝解郁少不了

复诊(1月19日):

服药后,自觉身体畅快,已能每日进餐250g左右,睡眠较为安稳,噩梦亦减少,有时悲伤欲哭,但能控制住,舌质淡,脉缓。上方加鸡子黄4枚。继服6剂。

三诊(1月30日):

精神明显好转,感情已能控制,身体较弱,易疲乏,舌质淡,脉缓。处方如下:浮小麦60g,大枣5枚,炙甘草10g,鹿角胶12g,木香9g,白芍15g。3剂,水煎服。

四诊(2月10日):

服药后,觉得心情舒畅,饮食基本正常,唯仍感觉周身无力,四肢困倦,舌质淡红,脉缓。上方加黄芪30g,当归20g。继续服3剂而告痊愈。

  • 附记

癔症,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本病是以心情不舒,气机郁滞为主要病因。郁证包括的范围很广,凡因情志不畅,气郁不伸,而致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火升,乃至脏腑不和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均属郁证。因此,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包括的癔症、神经衰弱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均可属郁证范畴。本例以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加木香行肝气以通散,白芍滋阴柔肝,以鹿胶、鸡子黄等血肉有情之品滋补阴阳,又配合治郁主方越鞠丸以解六郁。四诊时,因其气血过虚,加黄芪、当归补气血,扶正以助解郁,配合家人开导,故10余剂中药而愈。

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配合精神治疗,解除患者的思想包袱,使之正确对待客观事物,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以上病案和治法仅供参考。中医博大精深,一人一诊一方,万不可不加辨证而照方抓药。建议无法自我辨证的朋友先咨询靠谱中医师后,再行服药。

好 · 书· 推 · 荐

摆脱不掉的抑郁痛苦,疏肝解郁少不了

《太和医室医案选》

“太和医室”始创于清咸丰年间,由姚氏第一代先祖姚福年先生所创,被清廷赏封四品花翎,至今传承六代,“姚氏太和医室传统诊疗”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和医室医案选》作者姚树棠为第四代传人,是其行医40余年的点滴体会。这是一部涉及大小方脉和杂病的中医书籍,内容较为广泛,用药独具特色。本书分为内、妇、儿、外及杂病诸科。其中内科医案33例,妇科医案12例,儿科医案11例,外科及杂病医案17例,共73例。(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太和医室医案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姚树棠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