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峯在國家發改委機關刊發表署名文章

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在國家發改委機關刊發表署名文章

5月3日,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到雄安新區調研檢查。圖為王東峰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京東無

聚焦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委書記/省長談全創改之二)《宏觀經濟管理》

編者按今年是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中辦發〔2015〕48號)實施的第三年。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確定在京津冀、上海、廣東、安徽、四川、武漢、西安、瀋陽等8個區域開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要求緊扣創新驅動發展目標,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主攻方向先行先試。

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在國家發改委機關刊發表署名文章

2月18日至19日,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到廊坊市調研檢查。圖為王東峰在北京新機場建設

為深入挖掘和系統梳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成果和經驗,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部際協調機制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委託宏觀經濟管理編輯部,對近三年來取得的重大成果進行系統宣傳報道,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

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在國家發改委機關刊發表署名文章

2月13日下午,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走訪慰問一線幹部職工和科技工作者。圖為王東峰在中

為此,國家發改委機關刊《宏觀經濟管理》專門約請8個區域的省委書記、省長(市長)撰寫署名文章,介紹好的經驗和做法。從2018年第八期開始陸續刊發,並在今年下半年出版的《全面創新改革》專刊集中刊載,敬請關注。

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國家發改委機關刊《宏觀經濟管理》2018年第九期,發表署名文章《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 堅持全面創新改革推動河北高質量發展》。全文如下: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

堅持全面創新改革推動河北高質量發展

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東峰

2015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將京津冀列為重點區域之一,要求河北依託石家莊、保定、廊坊,開展先行先試。2016年6月,國務院批覆《京津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兩年多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歷史機遇,深入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各項工作,積極探索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紮實推動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在河北落地落實。

一、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統一思想行動,增強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改革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總攬全局,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國際經濟競爭甚至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就是創新能力的競爭”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深化改革”。我們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革創新的重要指示精神,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深刻認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對於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提高政治站位,踐行“四個意識”,自覺擔負起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重要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知之深、愛之切,對河北人民深切關懷,對河北發展寄予厚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6次視察河北,作出“四個加快”“六個紮實”“三個紮紮實實”和“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重要指示,為河北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河北處於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的歷史方位,全面對標對錶黨的十九大精神,明確了“抓好三件大事、打好六場硬仗、實施八項戰略、深化九項改革”的基本思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籌辦北京冬奧會等大事,每一件都離不開全面創新改革,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等攻堅戰,每一仗都需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省上下在深化認識中形成了高度共識,堅定了以全面創新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省委、省政府把推進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擺在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加強組織領導,精心謀劃安排,強化政策支持,組織各方面力量抓好落實。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制定《河北省系統推進石保廊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和《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重點改革試點方案》及27個配套指導性文件,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並納入全省大督查範圍,推動各項任務落地。目前,國家授權石保廊先行先試的32項改革已完成24項,其中強化創新導向的國有企業考核與激勵機制、鼓勵引導優秀外國留學生在華就業創業機制、積極引進外籍高層次人才機制等3項改革舉措,在全國首批覆制推廣,國家首批覆制推廣的13項改革舉措在我省全面推廣實踐,改革創新帶來的活力逐步顯現。

二、堅持全面創新改革與協同發展緊密結合,加快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

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在協同發展中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強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推動河北儘快走上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加強重大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轉化孵化。依託京津創新資源優勢,著力提升平臺承載功能,打造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協同創新模式。突出重點領域,發揮比較優勢,紮實推進石家莊國家高新區、保定國家高新區、亦莊·永清高新區等重要平臺建設,打造一區多園格局。推動清華大學固安中試孵化基地、中科院廊坊中試基地等發展,促進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生根。目前,河北與京津合作共建各類高科技園區55個、創新基地65個。2017年,我省吸納京津技術交易額164億元,同比增長55.7%;今年一季度吸納京津技術成果605項、同比增長32.7%,技術交易額24.1億元、同比增長135.1%。

加強創新創業服務支撐,提高創新資源共享和協同創新水平。

立足河北產業基礎,整合創新資源要素,促進協同創新向深度拓展。圍繞有優勢的傳統產業、有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成規模有影響的區域特色產業,支持河北企業與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公共技術研發服務平臺。建立京津冀大型儀器設備共享聯盟,對接國家科研設施與儀器網絡管理平臺,推動三省市大型科學儀器、科研數據庫共建共享。建立京津冀技術交易聯盟,推動石家莊科技大市場等與中關村科技交易市場無縫對接,實施標準化、一體化服務。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資格互認,促進科技人員在京津冀自由流動。目前,河北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達到4家、省級35家。

加強創新主體扶持培育,促進新興產業加快聚集發展。在堅定不移化解鋼鐵等過剩產能的同時,堅持減法加法一起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都市型農業,在改革創新、開放合作中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積極吸引京津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河北。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和產業化示範工程,開展大數據與物聯網、信息技術製造業等10個專項行動,建設30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推動石家莊生物醫藥、保定新能源、張家口可再生能源、廊坊信息產業等加速發展。2017年,我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17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5379家,分別同比增長56.3%和32 %,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三、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總設計師。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認識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重大時代意義、重大戰略意義、重大示範意義,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舉全省之力開創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著力把握功能定位,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堅決服從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緊緊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完善承接平臺,健全配套政策,積極穩妥有序承接符合雄安新區定位和發展需要的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企業總部、金融機構、事業單位等。建立正面准入清單,嚴格產業准入標準,瞄準產業鏈高端和世界科技前沿,積極承載和發展符合國家重大戰略、體現國家競爭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綠色生態、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等高端高新產業,培育創新創業集群。

著力創造雄安質量,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新區規劃建設中真正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內涵,從建設目標、功能定位、空間佈局、城市風貌、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公共服務、交通網絡、城市安全、城市管理等方面,堅持最高標準,創造最高水平。率先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和考核體系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全國提供示範。

著力強化科技支撐,打造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著眼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佈局建設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加強與國內外一流教育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合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及綜合運用,構建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科技教育基礎設施、創新服務體系,形成全球創新高地。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佈局智能基礎設施,建立全覆蓋的數字化標識體系,實現城市智能化管理,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城市,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對符合我國未來發展方向、對全國起重要示範帶動作用、對雄安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堅持先行先試,率先實現突破。聚焦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堅持問題導向,明確主攻方向,在行政管理體制、財稅金融體制、人才引進機制、開發建設模式等方面,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改革舉措。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京津、境內其他區域及港澳臺地區的合作交流,在提升京津冀開放型經濟水平中發揮重要作用。

四、堅持以“雙創雙服”為抓手,積極營造有利於全面創新改革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全面創新改革不斷引向深入,省委、省政府謀劃實施了以“創新、強企、解難、惠民”為主題的“雙創雙服”活動,出臺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支持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明確目標任務,加強政策支持,優化投資發展和營商環境,聚集創新資源,增強發展活力。

加大深化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積極性。深化“放管服”改革,減少前置審批事項,推動行政審批局科學化、規範化運作,推進“證照分離”、“照後減證”,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增加對中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進一步清理規範各種涉企收費,降低企業創新成本。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完善市場監管體制,加快企業誠信體系建設,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財產權、知識產權、自主經營權,嚴厲打擊損害企業家合法權益的行為,大力營造鼓勵支持創新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為市場主體發育成長創造良好條件。去年,全省新增市場主體108萬戶,2018年1-4月,新登記市場主體30.4萬戶,其中新登記企業9.65萬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3502家。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服務科技創新的效率和水平。大力優化金融供給結構,突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發展。加強銀企對接合作,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積極創新金融服務方式,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高服務水平,支持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在科技資源聚集地區設立科技支行。河北已設立省級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18支,服務科技創新的專營機構或科技支行17家,實現設區市全覆蓋。目前,全省國內上市公司57家,境外上市公司50家,新三板掛牌249家,石家莊股權交易所掛牌公司520家,近3年全省企業直接融資規模達到5106億元。

加大人才支撐力度,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創新激情。堅持把人才驅動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舉措,完善引才引智政策,推進科技英才“雙百雙千”工程,開展職業院校“雙師型”隊伍建設試點,積極培養和引進高精尖缺和實用型人才。制定在石保廊區域實施公安部七項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的辦法,吸引外籍人才來冀創業。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收入分配機制,推進科技重大專項科研經費管理改革,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落實科技人員可獲取成果轉化收益不低於70%的政策。2017年,我省引進優秀人才2萬多名,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到6.1萬件和3.5萬件,同比增長11.8%和11%,為創新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