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莊 胡適故居

上莊 胡適故居

從績溪火車站,乘坐公共汽車,整整一個小時,就到了上莊。上莊坐落在黃山東麓,青山環抱,一水襟帶,風光旖旎,鍾靈毓秀,素有"小上海""文化之鄉"美譽。最出名的還是白話文的倡導者、國際著名學者、原北大校長、文化巨匠胡適。

上莊 胡適故居

上莊,典型的徽派民居,街巷縱橫,青石板路,粉牆黛瓦,飛簷翹首,幽深曲折,錯落有致,古香古色,引人入勝。

下了車往西走去,過了胡開文紀念館,小巷更是蜿蜒,要是沒有標識,簡直是走在棋盤山中。嘿!這兒還真有個棋盤村。嘴下有路,幾經轉繞,我還真到了胡適故居前。

上莊 胡適故居

與我同時趕到的,還有一個人,是上莊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她見我下了公共汽車,邊打聽邊走,就意識到是前來參觀胡適故居的人員,於是騎著自行車就趕了過來。其實,她就是負責人,沒有她開不開門。最有意思的是她也姓曹,本家見本家,話就多了。

上莊 胡適故居

對胡適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胡適與江冬秀結婚時,有個伴娘叫曹誠英。曹誠英是胡適三嫂子的妹妹,是離此不遠的旺川人,也是徽商的女兒,從小偏愛文學,尤其是詩詞。胡適夫婦到北京後,她經常給他寫信,寫些小詩請他評點,交往中,互相有了好感。機會總是給有情感的人準備的。說來也巧,1923年,胡適因病到杭州休養,曹誠英也正在杭州讀書。曹誠英在侍候胡適的日子裡,情感迸發,終於擦出了火花,曹誠英懷孕了。曹誠英比較理智,她不願意破壞胡適的名聲,決定墜胎。胡適倒是想與曹誠英結為夫妻,可是現實又不可能,只好介紹曹誠英到美國去讀書。胡適曾添過一首《如夢令》遺憾道:"月明星稀水淺,到處滿藏笑臉。露透枝上花,風吹殘葉一片。綿延、綿延,割不斷的情緣。"感情上的事真是不好說,相愛的人,不見得能結婚,結婚的人,不見得能相愛,既矛盾又統一。

上莊 胡適故居

最可憐的還是曹誠英,此後再也沒有嫁人,一直品嚐著婚外戀的苦澀。1958年退休後1969年回到績溪山城,用自己一生的積蓄,修橋補路,多做善事,彌補心靈上的創傷。1969年家鄉的楊林橋被洪水沖塌一墩,曹誠英得知後便捐資修復,這不僅體現了她對家鄉事業的支持,也包含著她對胡適的以往深情。績溪的鄉親們把她樂善好施的事蹟刻在橋上,更把他們那種刻苦銘心的情緣留給後世。

上莊 胡適故居

楊林橋,並不是一般的橋,曾留下過他們的足跡,胡適也曾借用南宋楊萬里詩句:"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讚許它。曹誠英臨去世前留下遺言,一定要把她埋在旺川公路旁,因那是胡適回家的必經之路,多麼痴情,其實,胡適早已去世,等待他回來的只是魂靈,也許魂靈也能見面。

上莊 胡適故居

這個工作人員就是她們旺川的,論輩子管曹誠英叫姑,也許是這個緣分,她負責這裡的故居。接著,她給我介紹,靠東邊那個房子分給了他大哥,後代一直住著,1997年政府徵購,布為展廳。中間是胡適的房子,因他是反動文人,土改時分給了貧下中農,才得以保存下來。最為突出的是那十塊蘭花板依存,前廳左右各三塊,後廳各有兩塊,雕刻著蘭花。胡適曾為它寫過一首蘭花詩:"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上莊 胡適故居

臺灣同胞多模仿它,變成了思念家鄉、思念故土的歌曲,"我從東北來,帶著烏拉草,我從臺灣來,帶著綠豆糕------"可見其影響。思鄉是人的本能,而且,越老越思念自己的家鄉、故土。

上莊 胡適故居

正中間有一尊胡適塑像,原來有一聯,是錢君匋寫的。錢君匋年輕時曾與胡適有過一面之緣。一次下飛機,步履輕盈,胡適見了很是羨慕,便寫了一聯:"身行萬里半天下,眼前四海空無人",贈與錢君陶。可惜,抗日戰爭時期丟失了,這次聽說修復胡適故居特意寫來。現在這聯是另寫的,"秋月春雲常得句,山光水色自成園",可能更扣主題?

上莊 胡適故居

二堂有胡適掛像,上面是他的墨跡:"努力做徽駱駝",左右一聯,是他逝世時蔣介石撰寫的:"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長",高度概括了胡適的一生。

照完相,正愁無人幫我照相?忽然,冒出來一個"小孩"," 來!我給你照",動作麻利。幾張相後,"我說你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她笑了,把帽簷從後往前一推,"你說呢?"原來是個姑娘。她放了幾天假,便獨自一人從北京跑來,一身男裝,昨晚住在了上莊。這樣,我們就成了"驢友",還有徐州兩位開車族,四個人結伴一起參觀。

上莊 胡適故居

胡適有兩個兒子,一女幼年夭折,大兒子叫胡祖望,紀念祖母,天資聰慧,得胡適鍾愛,先就讀西南聯大,後轉往美國就讀,這一支留在了美國。二兒叫胡思杜,紀念胡適的恩師杜威,解放初期,在華北軍政大學(人大前身)學習,後來分配到唐山交通大學,1957年被劃為"右派"分子,離開人世。我是唐山人,家離唐山交大也不算遠,怎麼還演出這麼一場人間悲劇?

上莊 胡適故居

一進胡適父母屋,更感到母親的重要性,母親對於兒女來說,都是偉大的,都是重要的。沒有那一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兒女,這一點千真萬確。

上莊 胡適故居

胡適在《四十自述》"九年的家鄉教育"一章說:"我父親死時,我母親只有23歲------結婚後不久,我父親把她接到了上海同住------我父又很愛她,每日在百忙中教她認字讀書------我小時也很得我父親鍾愛,不滿3歲時,他就把教我母親的紅紙方字教我認------母親便在旁做助教------他太忙時,她就是代理教師。""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9年,受了她極大極深的影響,我14歲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20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上莊 胡適故居

在故居,胡適度過了他的童年,啟蒙教育,特別是後來的9年私塾,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基礎。1917年12月返故鄉與江冬秀完婚,後來又回鄉為母奔喪,前前後後達11個春秋。現在,故居真實客觀地記載著胡適兒時的生活、學習和情感追求,是研究胡適的重要地方,也是人們旅遊參觀學習的重要場所。故土情深,落葉歸根。歷史說明著過去,也意味著未來。

九口2018-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