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別再給孩子亂吃藥了!這8個錯誤用藥方法,別再犯了!

4歲的琪琪已經發燒一週了,媽媽把在藥店買的成人感冒藥和退燒藥減半後,直接給琪琪服用。不料,琪琪竟出現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嚇得媽媽立刻帶小孩掛急診,經過兒科醫師診斷才知道琪琪是因為吃了不適合的成人藥,出現了副作用,加重了病情,好在經過治療後,琪琪脫離了危險恢復健康。

但像這樣的兒童用藥錯誤事件層出不窮,家長該如何注意避免,保障兒童用藥安全呢?

兒科醫生:別再給孩子亂吃藥了!這8個錯誤用藥方法,別再犯了!

兒科醫生表示:最常遇到的兒童用藥不當的狀況包括:由非專業的兒科醫師診斷,導致誤判;或是沒有針對兒童病狀對症下藥,因為兒童用藥劑量與大人不同,兒童藥品種類也較特殊,必須注意藥品安全性,例如成人服用的止吐藥,兒童若服用可能會引起神經副作用,導致全身僵硬,須特別注意。

曾有研究調查「家長帶孩子就醫的習慣」,結果發現有高達六成以上家長對「兒童用藥」存在錯誤觀念。為此,今天兒科醫生為大家正確講解以下8大常見的「兒童安全用藥」的正確方法,希望各位家長能正確給孩子用藥。

1、自行到藥局買藥,或是把之前家中留下的成人藥劑減量後,給孩子服用

正確做法:部分家長會將成藥減半劑量給孩子服用,這是完全錯誤的,兒童身體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對於藥品的吸收、代謝、排洩與感受都和大人不同,對於藥品所導致的副作用也呈現不同的敏感度和嚴重性。尤其是3歲以下的孩子,身體狀況較為脆弱;倘若孩子有不明病痛,最好先看醫生。兒童的藥品劑量,都是依據個別的體重、年齡來計算,這樣可以確保孩子不會用藥過量,影響健康。

兒科醫生:別再給孩子亂吃藥了!這8個錯誤用藥方法,別再犯了!

2.孩子哭鬧不吃藥時,會強迫灌藥,或是騙孩子那是糖果

正確做法:千萬不要在孩子哭鬧時強灌藥品,以免孩子嗆到,或是因此對吃藥心中產生懼怕感,更不能騙孩子說:「藥是糖果! 」,避免混淆孩子的認知,埋下誤把藥品當糖果吃的危險。

3、帶孩子就診,醫生一問家長三不知

正確做法:為了讓醫生能準確掌握孩子的狀況,家長應具體詳述孩子的症狀,並主動告知是否有家族病史、孩子曾對哪些藥品有過敏反應等;當孩子使用藥品後有任何不良反應,家長應立即帶孩子回診,並且將孩子的不適症狀及該項藥品名記錄下來。

兒科醫生:別再給孩子亂吃藥了!這8個錯誤用藥方法,別再犯了!

4、沒有核對藥袋與藥單,就直接拿藥給孩子吃

正確做法:家長在領藥時,應確實核對藥袋上孩子的姓名、年齡、藥名及數量是否正確,以免領錯藥品;同時,必須瞭解每一種藥品的正確使用方法、給藥方式,提高服藥順從性,以及注意服用藥品後是否有藥品不良反應?如出現身體不適,應快速就醫;另外,使用藥品時如有疑義,可諮詢醫師或藥師。

5、覺得孩子症狀變好或變差,家長自行調整劑量或停吃

正確做法:除非醫生有特別告知,症狀減輕或沒有症狀時可以停用,譬如:退燒藥或止吐、止瀉藥。其它應遵循醫囑,避免影響用藥效果。特別是抗生素及抗病毒藥,一定要吃完整個療程,否則不僅效果大打折扣,還可能產生抗藥性,影響病情。

兒科醫生:別再給孩子亂吃藥了!這8個錯誤用藥方法,別再犯了!

6、將藥物混在牛奶或果汁裡,再給孩子服用

正確做法:服藥最好是搭配白開水,但若小朋友覺得藥品太苦影響服用意願,可以搭配適量的糖漿服用,或是家長可以在溫開水裡稍微加入一些糖漿,但要注意份量要適中,假若未服用完便會影響吸收。千萬不要把藥粉加在牛奶或酸鹼度特別高的飲品,例如葡萄柚汁,若是一起服用,會降低某些藥品吸收,影響藥效。

7.孩子哭鬧不吃藥時,會強迫灌藥,或是騙孩子那是糖果

正確做法:千萬不要在孩子哭鬧時強灌藥品,以免孩子嗆到,或是因此對吃藥心中產生懼怕感,更不能騙孩子說:「藥是糖果! 」,避免混淆孩子的認知,埋下誤把藥品當糖果吃的危險。

8、家中藥品不正確的保存

正確做法: 藥品有多種劑型,包括固體劑型(錠劑、膠囊、粉劑)、液體劑型及栓劑,應避免藥物之間的交互汙染,磨粉分包的藥品易受潮,應於當次吃完,以確保品質,栓劑須放置乾燥陰涼處或冰箱冷藏保存,液劑容易變質,打開藥瓶後須冷藏,切記已打開封的藥品容易變質,應依醫囑服用完畢,若有剩藥則需依「廢舊藥品清除步驟」處理。

兒科醫生提醒所有家長,當小孩有異常症狀,需交由專業的兒科醫師診斷,並且遵照醫囑用藥,多諮詢醫生及藥師,瞭解藥品正確的使用方式及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建立正確用藥觀念,給孩子一個健康安全的用藥環境。

關於兒童用藥你還有什麼想了解,想說的,來評論區,我們一起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