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14讲《水浒传》品读《智取生辰纲》

第14讲 《水浒》品读《智取生辰纲》

「2018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14讲《水浒传》品读《智取生辰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孙子兵法》中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意思是:用兵打仗是一种千变万化、出其不意之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敌人。所以,明明能征善战,却要向敌人假装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不准备打仗;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要伪装成在近处攻击。敌人贪心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敌人混乱就趁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就暂时避开其锋芒;敌人容易冲动发怒,就设法去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千方百计骄纵他,使其丧失警惕;敌人安逸就设法骚扰他,搞得他疲惫不堪;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他,让他分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说来体会一下古人所总结而来的"兵法"。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梳理小说情节

开端(1—4)杨志押送金银担,军汉天热行路苦

发展(5—9)黄泥冈军汉歇凉,黑松林吴用下钓

高潮(10—11)众军喝酒中巧计,七星智取生辰纲

补叙(12段)打破谜底说根由,枣客原是七好汉

「2018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14讲《水浒传》品读《智取生辰纲》

考点2 结合人物描写,分析杨志等人性格特点

1.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作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人物,又叫侧面烘托。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又叫外貌描写。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身材、容貌、姿态、仪表、服饰、风度、生理特征等的描写,肖像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肖像描写,不仅在于勾画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绘声绘色,是人物栩栩如生,而且还可以起到反映时代特点、突出作品主题、引出故事情节、透露人物精神世界等方面的作用。

(2)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是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笔下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够得以充分的展示,人物形象才能真正的站立起来。

(3)语言描写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的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的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印象。

(4)心理描写

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就叫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完整、真实、立体化。

2.杨志性格特点分析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杨志的粗暴蛮横,为恐有闪失,对部下非打即骂。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运用了语言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杨志的粗俗、不讲理,表明他急功近利,急于表现自己,争取立功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杨志的精明和谨慎。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运用了动作描写,这一番动作上的形象刻画,生动的再现了杨志粗暴、野蛮的个性和当时急躁的心态,进一步激化了一行人内部的矛盾。

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

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杨志不进行耐心的解释,只是动武逼迫,更加剧了他和众人的矛盾。

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众军汉宁愿挨打,也不想再走,一方面说明了当时天气炎热,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杨志与众人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无可奈何"表明杨志已经失去了领导能力。

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都管道:"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

运用了语言描写,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不是太平时节。同时侧面写出杨志的精明,谙于世道。

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

运用了动作描写,"撇、拿、赶"写出了杨志的反应之快,这三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杨志的警惕和小心。

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

"插"字写出了杨志的随意,说明他已经被晁盖等人蒙骗了,已经放松了对他们的警惕;"自去一边"形象地表现了杨志自此已脱离了集体,成了孤家寡人,由此可以推断出杨志任务失败已是可挽回的结局。

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运用了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此处属于细节描写,杨志等人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走,却又无能为力,不能阻拦,"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充分表现了杨志等人痛苦、焦急的心情,与上文喝酒时的情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3.虞侯

两个虞候口里不言,肚中寻思:"这厮不值得便骂人!"

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杨志不注意与两个虞侯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与两个虞侯之间的矛盾也在慢慢加剧,为后文杨志护送生辰纲失败做铺垫。

4.六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里乘凉;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拿着一条朴刀。

这是晁盖等人的第一次出场,他们扮作商人,把自己放在暗处,摆出一副不容置疑的模样,让对手放松警惕,同时因为天热脱得赤条条的,既照应了前文,也为下文口渴喝酒,证明酒中无药做铺垫,从而成功地截取了生辰纲。

5.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

体现出众军汉已开始公然地和杨志对抗,这当中有杨志性情、行为粗暴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因为老都管的一番话给他们壮了胆。至此,杨志已经丧失了对事情处理的决定权,威逼高压已不起作用,也就预示这生辰纲必被然劫的命运。

6.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神态和语言描写,体现了挑酒汉子的沉着冷静。他正是以退为进,以便掌握主动权,与杨志斗智斗勇。

7.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再来"饶"一瓢吃,目的在于麻痹杨志等人,让他们觉得酒是没有问题的,好中计买酒。"劈手""倾"是为了向酒里倒蒙汗药。"盖""丢"体现了生意人的特征和对偷酒的不满,这些是做给杨志等人看的,丝毫不露破绽,显然是经过周密计划的。这是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同时也紧扣题目中的"智"。

8.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

这句话与"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相照应。又一次欲擒故纵,故意卖关子,这就彻底麻痹了杨志,使他放松了警惕,致使他最终上当受骗。

考点3 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小说结构训练——双线

一、小说双线结构的三种模式

小说的双线结构,就是用两条线索把散乱的材料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根据小说线索性质、写法、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1.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明线是显性的,暗线是隐性的。明线暗线巧妙编织,或显或隐,若断若续,显隐结合,摇曳多姿,使文章主旨的表达耐人回味。

2.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双主线即同时采用并列的两条线索行文,是从线索对表达主旨的意义(作用)角度来说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正是双主线结构的形象表达。双主线,用两条线索平行并列,交替展开,既相互对照又相互衬托,使作品取得内容丰满、启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3.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

主次线是相对于双主线而言的。双主线在文中连贯的内容,相对于主题表达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而主次线则不然,其中一条占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称为"次线"。判断线索孰主孰次的标准,不是作者所花笔墨的多少,而是每条线索关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于主题表现作用的大小、重轻。主次线,用两条线索主次偕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 小说双线结构的鉴赏技巧

「2018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14讲《水浒传》品读《智取生辰纲》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押送生辰纲,一是智取生辰纲,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效果。先写杨志押送生辰纲,归结到一点,是要写明白杨志十分留意谨慎为什么最后准许众军汉喝了那桶酒,也就是说杨志怎样会掉进吴用设置的圈套。作者一路写来,一面写杨志的精明,一面写他的蛮横,最后左右不了局面,最终进入了"智多星"吴用设计的圈套。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述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三 、例题精析

例题1

名著阅读。(6分)

⑴《智取生辰纲》出自元末明初_________(作者)长篇小说《___________》,这则故事中因丢失生辰纲后来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是___________。(3分)

⑵请你结合故事内容,说说智取生辰纲能够成功的原因。(3分)

【答案】⑴施耐庵 水浒传 杨志(3分) ⑵①晁盖、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白胜)假扮卖酒人;(晁盖等人)假扮贩枣商人买酒喝;巧下蒙汗药。②有利的天时:天气炎热;③有利的地理条件:黄泥冈地偏无水。(其它的理由,如:杨志一行人内部不团结等,言之成理即可。任两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第二小题要从押送"生辰纲"的杨志一方和智取生辰纲的梁山好汉一方来分析原因。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例题2

名著阅读。(5分)

①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②如果没有借得东风,孙刘联军就无法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所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回中,好汉们的取胜也与巧妙利用"天时"有关,请你说说当时的"天时"是怎样的。

【答案】①"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孙悟空对罗刹女"虽然生狠怒",但还是"有意说亲由",是因为他要借罗刹女的芭蕉扇去扇灭火焰山之火。

②六月某天,赤日炎炎的日中之时(答出"天气炎热"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西游记》中相关情节的掌握,此段文章与火焰山有关,注意铁扇公主相关知识的把握。

(2)此题考查学生对《智取生辰纲》中天时的理解。答出"天气炎热"即可

例题3

名著阅读。(5分)

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 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 牛二道:"我没钱!" 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 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 杨志道:"我不与你!" 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 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役开封府出首。

(1)片断中的主要人物杨志的绰号是 ,从中可以看出其性格是 。(2分)

(2)杨志在"智取生辰纲"一章中还表现出了少有的精细能干,请你根据这个故事情节写出三点能表现他这个性格特征的内容。(3分)

【答案】(1)青面兽 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 (2)杨志在接下押送任务时非常谨慎,并要求礼物装成十余条担子,做客人打扮行货;同时要求都管和虞候都要听他的指挥;杨志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与施耐庵的《水浒传》有关的内容。要对其人物、情节、性格特点有清晰的把握。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例题4

名著阅读。(5分)

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愤愤地。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鲁达道:"洒家要甚么!你也须认得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地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

(1)上面语段中"三人"除鲁达外,另两人是谁?鲁达冲冠一怒做了什么事情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3分)

(2)《水浒传》里的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智取生辰纲"就策划得极其巧妙。请你简要说出"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2分)

【答案】(1)李忠和史进(2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1分);

(2)刘唐当众在酒桶里打酒吃(1分);吴用在酒里下药(1分) 。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著《水浒传》中重要人物及其故事情节,对于此部名著中的重点人物一定要将他们的绰号记清楚,对于故事情节一定要精读。对于名著阅读,一定要广泛涉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试题分析:本活动题应该说不是太难,对于这个故事情节课本中有介绍,回答观点还可以从人物上下手,即刘唐当众在酒桶里打酒吃;吴用在酒里下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 、课堂运用

基础

1.名著阅读。(6分)

(1)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 》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风格,其中收集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等10篇文章。(2分)

(2)"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

①简要说出"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2分)

②智取生辰纲能够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离不开自然条件的"相助",请简要说出有利于智取的两个自然条件。(2分)

【答案】(1)《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2)①刘唐当众在酒桶里打酒吃;吴用在酒里下药

②天气酷热难当;黄泥冈地形复杂 。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结合《朝花夕拾》收集的十篇散文来填写即可。

(2)结合"智取生辰纲"这个情节来谈行动的步骤以及智取的自然条件。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智取生辰纲》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水浒传》,写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的杨志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足智多谋的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

B.《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佞"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C.鲁迅的《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里面刻画了纯朴善良的贫苦农民闰土和小市民杨二嫂,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D."十年期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幅对联可以概括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内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智取生辰纲》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写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的杨志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足智多谋的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能力。

3.名著阅读(7分)

A.吴用道……"前日所说央刘兄去探听路程从那里来,今日天晚,来早便请登程。"公孙胜道:"这一事不须去了。贫道已打听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黄泥冈大路上来。"晁盖道:"黄泥冈东十里路,地名安桨村,有一个闲汉叫做'白日鼠'白胜,也曾来投奔我,我曾赍助他盘缠。"吴用道:"北斗上白光莫不是应在这人?自有用他处。"刘唐道:"此处黄泥冈较远,何处可以容身?"吴用道:"只这个白胜家,便是我们安身处。——亦还要用了白胜。"晁盖道:"吴先生,我等还是软取?却是硬取?"吴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颠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

B.话说林冲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涤;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挎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林冲正没好气,那里答应,睁圆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1分)

(2)A选文中吴用说"我有一条计策",这条计策是什么?(1分)说说白胜和吴用在此计策实施的过程中做了些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3)B选文中"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的汉子是谁?(1分)另举一例说说他的性格有何特点?(2分)

【答案】(1)《水浒》 施耐庵

(2)这条计策是"智取生辰纲",吴用带领着晁盖等人打扮成卖枣客,在黄泥冈上与杨志相遇。白胜打扮成卖酒商,吴用以天热口渴买酒喝为由,诱使杨志等人喝下被下了蒙汗药的酒。待杨志等人晕去后,吴用等把生辰纲夺走。

(3)这个人是青面兽杨志。杨志精明能干,谨慎小心。例如在押送金银担的路途上,他多次变更出行时间,与吴用等人相遇时小心探问。他刚愎自用,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粗暴,例如他在赶路时对下属轻则骂,重则打等等。

【解析】

试题分析:熟记名著作者作品等相关常识,重点篇章的故事情节。

考点:名著导读

拔高

4.名著题(6分)

(1)下列对《水浒传》中人物的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林冲)

B.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吴用)

C.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戴着抓角儿软头巾。(李逵)

D.生得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鲁智深)

(2)请你简述"智取生辰岗"的起因、经过、结果。(3分)(要求:主要人物、情节交代清楚,字数不超过80字。)

【答案】(1)C(2)略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C项所描写的人物是"杨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能提到扬志押送生辰纲,梁山好汉(晁盖、吴用)设计智取(扮卖酒和卖酸枣客商,将蒙汗药混在瓢里,混进酒中蒙倒杨志等人皆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五 、课堂小结

1. 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 结合人物描写,分析杨志等人的性格特点

3. 学习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六 、课后作业

基础

1.名著阅读。(5分)

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此段文字出自名著 ,晁盖、吴用等七人干的这件大事是 。

【答案】《水浒传》智取生辰纲

2.名著阅读。(4分)

请从下列形象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完整地叙出相关内容,再简要地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注意:不得抄袭示例。)(4分)

选项:(1)猪八戒(2)吴用(3)卡罗纳 (4)保尔(5)星期五

示例:[人物情节]鲁提辖是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中的人物,原名鲁达,是梁山好汉之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讲的是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2分)

[我的思考] 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疾恶如仇的人。(2分)

[人物情节]:

[我的思考]:

【答案】要点:人物出处(作者、篇名)+人物简要+情节名称+情节简述。示例,卡罗纳是《爱的教育》中的人物,她是小学二年级的女教师。"卡罗纳保护弱者科罗西尊严"讲的是三四个同学拿可怜巴巴的残疾孩子科罗西开心取笑,引致科罗西失去理智反抗,误将墨水瓶砸到老师身上。卡罗纳了解真相后,不仅不责怪科罗西,还维护了他的尊严,并且严肃而有力地批评同学们的卑鄙无耻。(2)针对所选人物情节的思考才能得分。示例,卡罗纳是个公平、正义的好老师,她富有宽宏大量的品德。(或:人与人相处切莫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要相互关爱和宽容。)

3.名著阅读。(7分)

(1)《水浒传》中,作者给人物所起的绰号,大多极具艺术特色:一个郑姓屠夫绰号"镇关西",喻示他欺行霸市、为非作歹,这为后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发展服务,从而突出了鲁达 ① 的品质;吴用绰号"智多星",喻示他足智多谋, ② (事件)就足以表现他的这一特点;张顺绰号"浪里白跳",喻示 ③(特长),他也因此成为梁山水寨的水军副都督。(3分)

(2)章回小说中的回目是对该回内容的概述。下面是《水浒》回目中的几个句子,请任选一句,依据施耐庵《水浒》的内容,将所选句子扩展成一段故事简介。(不少于50字)(4分)

①景阳冈武松打虎 ②武松斗杀西门庆 ③林冲棒打洪教头

④林冲雪夜上梁山 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⑥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答案】(1):①嫉恶如仇(或见义勇为)②智取生辰纲 ③水性非常好(2)略

拔高

4.名著阅读:(5分)

(1) (人名)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他的小说名著 (书名)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讽刺了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等及其产生的恶果。

该书中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的起因是 ,这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这个国家的党派之争以 划分为阵营,两党之间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这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2)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下面是与杨志有关的故事情节,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①"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②"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③"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④"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

【答案】(1)乔纳森·斯威夫特 《格列弗游记》 吃鸡蛋的方法不同 鞋跟的高低

(2)①④③②

七 、教学反思

「2018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14讲《水浒传》品读《智取生辰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