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中間還少了4個字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中間還少了4個字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這句話很盛行,我也很喜歡。

沒有個人的能力和價值,人脈只是一句空話。

帶著成長、提升甚至營銷意圖的人脈建設,不可能光輸入不輸出,就像《天龍八部》裡的丁春秋的吸星大法,只能淪為一種邪教,讓大家四散而逃。

所以建設人脈時,需要思考: 如果想讓別人幫助自己,那麼自己也能幫助人傢什麼?

只是這種價值交換,不是說你給我一個桃子,我就要還你一個梨。

也可以你給我一個桃子,我給你唱首歌嘛。

但是,前提是,我得是K歌之王,唱得比別人都好聽。

所以,在人際交往中,有兩個誤區:

一定要去交換同類型的東西。

看不見自己獨特的價值而導致自卑。

和有錢人交往,你不需要自己有錢,也不一定要提供給他生意機會,你可以和他討論知識;和有權人交往,你也不必給他提供資源,你可以給他提供趣味。

當然,前提也得是,你的知識和趣味是他需要的,而且也是他身邊其他人提供不了的。

在古代,那些位高權重的人願意結交知識分子,養些門客,也是這個道理。門客就是人才儲備。

戰國時期的孟嘗君和平原君,都養了數千門客,著名的馮諼和毛遂就是他們的門客。秦代的呂不韋手下也有不少門客,著名的《呂氏春秋》,就是這夥人寫成的。

要讓蝴蝶來,必須先磨礪自己的才能,讓自己盛開。

但是盛開,也是有學問的,你要麼是色彩鮮豔,讓蝴蝶能看到你;要麼散發香氣,讓蝴蝶能找到你。

如果你真的很美,很香,那就需要表現和傳遞出去,不要讓人脈的欠缺拖了你的後腿。

有些好女孩抱怨找不到男朋友。問她們平時做什麼?說一般喜歡呆在家裡看書, 看劇,或是上網。

你長這麼好看,也要走出家門讓人看得到你啊。

天天呆在家裡,會有帥哥主動來敲門嗎?

所以,“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中間差了4個字,應該是“你若盛開,散發香氣,蝴蝶自來。”

酒香也怕巷子深。

有一本書叫做《不要一個人吃飯》,是教人如何從零開始做人脈。

書裡有很多關於人脈建設的理念和技巧,比如說:

  • 大膽(另一個翻譯是厚臉皮)

  • 成功的關鍵是慷慨大方

  • 樂於求助別人

  • 幫助別人成功

  • 瞭解其他人的興趣

  • 不一個人吃飯

  • 分享興趣和激情……

最近看到一篇微信文章,也是從這本書發展而成的。有意思的不是這篇文章,而是文章下面的評論區。

我沒有貴人,但我知道我自己就是自己的貴人,凡事靠自己,目標明確,用腳踏實地的努力擁有一技之長,這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同時也是獲得別人尊重的根本。

這句話說得無比正確,我都想為他點讚了。

但是,且慢,這和“不一個人吃飯”不矛盾啊。如果自己已經是自己的貴人了,也不妨礙“不一個人吃飯”,反正一個人吃也是吃,兩個人吃也是吃,在吃飯的場合輕鬆結交朋友,他能幫到你,你又能幫到他,豈不更美啊。

現在的很多爭論,就是這種無比正確,其實和文章觀點並不矛盾的反駁引起的。

明明你在說人脈重要啊,我偏偏說搞什麼人脈,我自己好就好。

這就好像是:你說,你可以宣傳宣傳,賣點蛋出去。我偏說,我自己會下蛋就好,又不用人家認識我這隻下蛋的雞。

只是,認識人也不妨礙自己下蛋啊。只要掌握一個度就好。

經常抱有這樣的防禦和對立心態,很容易扼殺一個人成長的可能。

我曾經也是個內向的人,不願意在人脈上多花功夫——

不是因為覺得沒用,而是因為懶。

就像我們寫文章的,做內容誠然是第一重要,我也一直宅在家裡寫文章。

但是,我後來發現,運營也同等重要。因為做公開內容和寫日記不一樣,總是傳播得更廣一點,閱讀量更高一點才能實現內容的影響力,不是自己看著爽就好。

前段時間在聽楊坤龍老師的新媒體運營課,他是一個運營達人,經常受聘去幫助其他公眾號做運營。

他在人脈上花的精力是難以想象的。在公眾運營初期,他會一個一個把粉絲加成好友,去了解他們對什麼感興趣,也去和他們交流對於一篇文章或一個話題的看法。

我和我妹妹是一個大學的,有個學弟江南憤青是互聯網金融VC(風投)圈的網紅。我妹妹和他很熟。

他的微信朋友圈有多少人?40000個!

微信朋友通訊錄有上限規定,不能超過5000人,他就是這樣用了8個賬號去維護人脈。

因為他很紅,所以別人願意去認識他,而他居然也來者不拒——真是個好人啊,誰想加他他都同意。這樣,除了自己寫文章,他所有的精力就基本用在維護人脈上了。

雖然很花時間精力,但人脈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回報:隨便哪個行業哪個領域,都能找到朋友,同時可以非常接地氣地去了解民間需求和市場趨勢,這也給他和他的朋友帶來了很多投資機會和對接項目。

江南憤青的人人脈可能太誇張了,那麼,我來說說我上課時認識的人脈達人。

我這兩週在學習niwo平臺上的一個哈佛人脈課程,是朋友Connie講的課,我自己也做了一個小組長:督促組員課後做作業——主要是行動作業——勇敢地邁出自己習慣的舒適圈,去接觸人認識人。

我們小組有一個“燕窩皇后”陳娟,她就是一個人脈達人。她的朋友圈比江南憤青少一點,有6000人。

陳娟在印尼有一家很好的燕窩廠,但是前面說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她事業的成功主要還是靠人脈建設和經營。在這點上她非常用心,也做得很好。

最棒的一點是,人脈達人都願意分享她成功的經驗,幫助我們成長。

她在大群裡的分享了遠距離人脈維護要點,特別適合銷售,也適合和銷售有關的行業-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帶點銷售屬性,如今就是寫文章,搞技術也要推銷自己啊:

不要過多地去想別人對你印象怎樣,當你想的太多時,大腦也會影響你的行動。

我定居印尼,但是我的所有客人朋友親人都是在國內,唯一能聯絡感情的就是網絡:

首先我會經常在朋友圈裡發些與大家產生共鳴的話語,只要點讚的你就有機會去跟他互動,私信給他們或者主動的贈送他們東西,對於不點贊不發朋友圈的也可以主動私聊,尋找兩人之間的共同話語。

我的客戶管理在微信中都會做明確的分類:客人有回頭客、意向客戶、未開發客戶、針對於不同的客戶群體運用的聊天方式都不同。

老客戶或者好朋友會用禮物的方式維護(給予是比推銷更厲害的銷售啊!)

好朋友的維護:如果朋友也是做生意的,當然我也會照顧他的生意。

普通的朋友根據朋友的興趣愛好來,投其所好、有的朋友愛學習,那就分享自己喜歡的書籍或者覺得好玩有趣的東西,像媽媽群體的可分享保養,養生以及穿衣搭配,烘焙等等。

對於企業老闆以及比我們知識閱歷高的人群,儘量去關注或者瞭解他們的相關行業以及身邊的人從而來尋找共同話題。比如像很多國企的領導,他們可能只是在需要送禮或者購買我產品才聯繫我,但是可以從他的助手來維護,或者自己主動的節假日的時候給他們發個問候信息,贈送菸酒。

像很多畫家明星朋友,他們並不缺什麼,可以從他老婆,孩子來思考,尋找相同點。比如和他們說:我自己燕窩品牌出來了,我想送給你們品嚐一下,在創業期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和改正,希望你們能給我提點寶貴意見。 這樣說其實大家並不會拒絕,他們不缺錢也不缺這些,而他們收到後還給我做拍照宣傳。

單獨看你是付出了是花了成本,但是從長遠來看,你是賺了,你賺到了關係的親近,今年那個畫家還給我贈送字畫,他的任何字畫隨便那張都遠遠超過我送出去燕窩的價值。

陳娟還分享了一個微信使用小技巧就是在通訊錄裡點開你的朋友頭像,在“設置備註和標籤”裡有個“描述”,可以把關於他

/她的工作、情況、愛好等備註上,這樣在聊天時就能幫助自己記憶起他/她的情況和喜好。這也是做好人物“畫像”和細分。

每個人都是一個品牌,在做好這塊品牌的同時,也需要宣傳和推銷這塊品牌,所以說,“凡事靠自己”和“出門見貴人”並不矛盾,只是需要做好平衡,分配好時間和精力。

有的人,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社交上,自己卻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過硬的技能或產品,那麼過多的人脈時無用的;反過來,優秀的品牌/內容/產品,也要建設與之相匹配的人脈,不要讓過於薄弱的人脈掩蓋了你的光芒。

就是平原君門下,不也有毛遂自薦的故事嗎?不然,誰知道毛遂是誰?

你若盛開,也請散發香氣,讓蝴蝶能找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