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南澳大橋通車後,外地吃貨不斷湧入島上,差點沒把整個島吃掉。

一說起南澳美食,就算不是潮汕人也知道,第一就是紫菜,第二是宅魷,第三是海鮮,那麼第四是什麼?

只有對南澳特別熟悉的人會說:是地瓜。

對的。就是地瓜,他南澳的地瓜有個雅名叫金薯。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南澳金薯-長在海島山林中珍貴的金薯。也就是說,南澳不僅有海味,也有山珍

南澳特產三大特產,皮粉黃色,皮下有盤根錯節的脈絡,如同靜脈血管,薯肉為橙黃色,肉質甘甜,味道鮮美。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番瓜、番梨、番蔥、番茄……潮汕對這些來自番爿(外國,特指南洋一帶)的品種一直保留著“番號”。

潮汕的番薯(也叫番葛),就是北方所稱的地瓜,原名甘薯,是福建人陳振龍從西班牙人手裡偷來的。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明萬曆年間,陳振龍在呂宋(菲律賓)做生意,看到這種叫甘薯的農作物易種易生,便不顧西班牙殖民政府的禁令,偷偷將薯苗帶回國內。

因為適應性強、產量高,番薯在此後幾百年反覆出現的大饑荒中救活了不少民眾。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後來,把番薯推廣的是時任福建巡撫金學曾,感恩的百姓便把甘薯改名金薯。

在福州,有一個先薯亭,就是紀念番薯之父陳振龍和金學曾的。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那南澳島的金薯跟這個福建金薯有關係嗎?

松城門的老人說他也不知道是怎麼來的。

南澳島種植金薯的歷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現在的金薯是由傳統番薯品種竹頭紅選育改良而來,以松城門最為出名。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松城門是雲澳鎮的一個自然村,位於海島山頂,村裡有60畝山地。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山上種植比平地難,都是碎片化的梯田。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村裡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打工,只有老人一點點收來種。

梯田很多是老田,大部分是生產隊時候就開墾下來的。

山坡面東,日照充足,在山上望下去,能看到後宅鎮的高樓大廈。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田地裡,一季種水稻、一季種金薯是主打,也會見縫插針地種上蔬菜瓜果,屋子裡還養了蜜蜂,繞著作物嗡嗡地飛,把這裡經營成一個世外桃源。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世外桃源般的梯田,動植物和人和諧共存。

梯田屬於沙土地,適合種植金薯,所以,不能因為番薯命賤、易生長而常年種植,田地需要通過不同種植來改良土壤,每年種過水稻之後再來種番薯,才會長得好一點。

現在正處於兩季的間隔期,田地裡種了蘿蔔過渡,水稻還處於育秧階段,金薯也是。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金薯有兩種種法,一種是直接用小番薯去種,另一種是育苗,現在基本採用的都是第二種。

這些番薯苗是去年冬至收穫時,挑選好一點的番薯種來培育,這個過程會持續到農曆六月份水稻收割後才開始種植。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把南澳金薯放到大陸種會不會也是這個味道。

哪怕同樣種在南澳的金薯,種在山下的,味道也差很多。跟鳳凰的高山茶一個道理。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番薯好種,產量也高,一畝能產出三四千斤,但是縱然是水土極佳的山坡地,對土地也不能無窮索取,需要回饋、增肥。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平時的管理相對簡單,除草、澆水、下肥,換在平原就輕鬆了,但梯田種植就比較麻煩,各種操作都要爬高爬低的,每一個坡度的梯田都建了蓄水池,蓄的是山泉水。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這幾年,南澳的金薯被更多人知道,慢慢被炒出高價,一斤賣到10元左右,包裝也精美起來,成了送禮時尚。

實際上,南澳金薯一直名聲在外,在計劃經濟時代,也一直賣到外邊去,一斤總要比普通番薯貴一兩塊錢。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如何判斷真假呢?

南澳金薯的表皮相對粗一點,不細膩。更為重點的是金薯表皮下的

血筋,細看會有盤庚錯解的脈絡,如同人的手掌上繃緊的筋脈。

山下的金薯外形也是一樣的,但口味就沒山上的那麼清甘了。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 金薯美食

跟講究新鮮的大部分食材相比,冬至收穫季的金薯,並不是最佳的食用時機。

剛出土的金薯含水量過大,是標準的好貨,經過一段時間的儲放之後,水分流失,澱粉和糖分產生轉化,口感甜、番薯的味道也變得比較濃郁。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金薯隱身山林中,那外地遊客去南澳玩,想吃到它難道要像人參一樣上山挖?

其實不用,南澳島很多酒樓和大排檔都備有金薯,上菜之前,老闆會提供一盤作為餐前點心。

也有些酒樓把金薯作為菜品,炣燒或者做拔絲,但這體現不了金薯的價值,還是熱乎乎地吃一點原味吧。

  • 燜金薯

燜是最傳統的食用方式,直接燜熟就可以食用了。現在有了高壓鍋,燜的時間大大縮短,不變的是,哪怕是一個有經驗的煮婦,燜煮過程中驗證番薯是否煮熟的方式都是用一隻筷子插插看。

用筷子試探熟度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現在喜歡吃小個的

  • 金薯粥

傳統的番薯粥現在成了時尚,也被全國各地很多潮菜館掛上了牌。甘甜的番薯和清香米粒的結合,想想都讓人食指大動。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 金薯粉

金薯經過去泥、碾碎、隔渣、過濾、沉澱之後曬乾,做成金薯粉,可用來烙蠔仔烙、做粉條等。

這東西在外地吃不到,不要只顧著欣賞美景和吃海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