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失業+房價跌導致斷供的這種風險?

一個在美國金融界闖蕩了多年的精英,七八年沒回國了,現在回國發展。

文章中寫了回國之後的見聞,他在上海的朋友,花8百萬買了公寓,首付3百萬貸款5百萬,每個月月供2萬餘。

他在文章中評論說他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因為這是把所有的資產全部集中在房產上,風險太高,認為國內普遍缺乏風險意識,所以他回國發展要做投資教育。

你怎麼看待,失業+房價跌導致斷供的這種風險?

的確,每個月兩萬多的月供,要求兩夫妻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丟工作,如果不幸失業又找不到好工作,房價又跌了,這個家庭不僅損失慘重,甚至可能會像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的香港家庭一樣徹底破產。因此他的說法並不是毫無道理。

但是呢,他同時忽略了一點,這一點是他在美國長期生活所無法親身經歷的,沒有親身的經歷就很難形成直觀的印象。

那就是中國經濟在強勁增長的背景下,失業+房價跌導致斷供這種風險其實非常低。

經濟的增長不僅能夠保證就業和房價穩定,同時還會帶來收入的迅速增加,讓家庭月供負擔越來越輕。

大約十年前,我身邊有同事抱怨,他一個月兩千多的月供壓力太大了,我們紛紛點頭稱是同時投過去同情的目光,說你壓力真大,當然了,那個時候一個月到手也就是三四千元,壓力能不大嗎?

現在十年過去了,兩千多月供還算不算壓力大,我想大家心裡都很清楚。

很多旅美的精英分子,長期在西方生活,除了偶爾回國幾天,在過去的十幾年缺乏在中國生活的經驗,也完全沒有親身體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奇蹟帶來的改變。

注意風險是對的,但是過度強調風險會變得保守,會因為很低的風險而錯過很多機會,錯失中國歷史上最難得的經濟高速增長期。

你怎麼看待,失業+房價跌導致斷供的這種風險?

中國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到今天持續了四十年的高速增長期,將會在未來一二十年逐漸的結束。這個預計會持續超過半個世紀的長時間高速增長,不僅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以後估計也很難再有了。

在一代人的時間內,整個國家的面貌徹底改變,有很多人小時候還是光腳沒有見過飛機火車的農村孩子,到三四十歲的時候卻是在大城市有房有車,穿著西裝見客戶,劉強東就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才第一次看到電燈,現在已經是京東老闆了,這麼巨大的變化和機會,錯過了真的是太可惜了。

看中國的經濟增長,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最常見的是三駕馬車理論,也就是經濟的發展來自於三大需求:投資,出口和消費。

投資主要是政府和企業投錢形成固定資產。

出口是賣東西給外國人。

消費是賣東西給中國人。

我們也很清楚的看到,投資,出口和消費三大需求的核心和主體都是人,消費是中國人買東西,出口是外國人買東西,投資是政府和企業買東西。

中國經濟從2001年加入世貿以來,出口猛增帶動了經濟發展。中國出口金額從2001年的2661億美元,猛增到2007年的12200.6億美元,六年時間增長了4.585倍,所以出口在21世紀的頭十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絕對主力發動機。而從2007年到2017年,出口僅僅從1.22萬億美元增長到大約2.27萬億美元(15.33萬億人民幣),十年增長還不到一倍,這還是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

所以今年而言,除非出口大跌,順差大量減少,否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不會太大另外出口畢竟主要和外部需求有關係,不太可控。

外部需求情況,2017年全球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美國2.3%,歐元區2.3%,日本1.7%。先繼續嘲笑一下日本,從1995年的巔峰,到2017年已經是第22年了,經濟還是這個情況,日本失去的第三個十年已經在路上了。

歐美經濟復甦還是比較明顯,美國白宮2月21日向國會提交的年度經濟報告,更是預計2018年美國經濟會增長3.1%。歐洲和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兩個出口市場,經濟都在強力復甦。因此預計中國2018年出口形勢會不錯,實際上2018年1月中國出口增長6%,二月更是大幅增長17.2%,即使考慮春節因素,這也是不錯的成績。

多說一句,我們不僅把隔壁日本越甩越遠,2017年中國和歐美白人國家的總經濟差距也是縮小的。

你怎麼看待,失業+房價跌導致斷供的這種風險?

2018年的出口,最大變數是美國的貿易戰,不過也不會影響太大,中美都是體量巨大的強國,中國加入世貿17年,貿易戰已習慣了,你有牌打我也有牌打,中美都是有實力同時又理性的文明國家,和俄羅斯,德國,日本,朝鮮這些容易情緒激動的民族不一樣。

一切貿易戰離不開客觀的實力對比,美國今天已經不具備遏制中國的能力。總的來說,今年隨著各國經濟普遍回暖,出口的需求問題不大,這也會刺激國內企業擴大投資。但是總體而言,估計淨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基本會在一個百分點左右浮動。

直白的說,中國出口高增長時代已經結束,現在是出口“看天吃飯”的時代,也就是受外部需求的變化影響大。出口這個經濟增長髮動機,拉動經濟增長的力量比較弱了,另外處於易受外界形勢影響的非穩定狀態。

我們再聊聊消費,目前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人的消費才是最重要的核心動力,簡單的說,你花不花錢,其實決定了國家經濟是否會增長。這跟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的中國一比較,簡直是天壤之別。

目前中國人的收入在全球範圍來看都不算低了,全球主要發達國家,人均年收入普遍是二十多萬人民幣的水平。中國年收入能達到二十多萬的人,其實已經一大把了。

2017年統計公報裡面,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2408元,增長7.3%,這個增速比2016年加快了1個百分點。

這個可支配收入不只是工資,而是包括存款利息,開商店,出租房子等在內的一切收入之和,22408元相當於平均每個月1867.3元,難道50%的中國人月入在1867.3元以下麼?當然不是。

首先這是扣除稅,社保和公積金之後的到手收入。其次這是把全國13.9億人一起計算人均,你們家四口人,兩個小孩和你們一起平均。因此你的收入能不能排在中國人的前50%,算一下你家庭成員的收入之和就知道了。

舉個例子,四口之家到手收入超過2.24*4=8.96萬元就能達到前50%的水平。

另外一個數據可以相互印證,2017年全國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485元,年入為4.18萬元,比上年增長6.4%。

但是有人說中國年輕人很多拿兩千多的月收入,確實這樣的人在全國各地都有。

但如果你是一個健康的年輕人,在2018年還是一個月拿兩千多,你已經落後了。月入3000元是對中國健康年輕人的最基本要求,否則你基本上就是排在中國的後50%了。月入三千對一個健康的中國年輕人要求並不高,畢竟農民工年入都有4.18萬元。

你怎麼看待,失業+房價跌導致斷供的這種風險?

一般來說,在經濟情況不好的時候,刺激消費是一個辦法。比如中國2007-2013年執行了五年多的家電下鄉補貼,就大大刺激了農村家電消費。作為第一大工業消費品的汽車,也是中國刺激消費的大殺器。

但是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為了保證中國消費的持續增長,中國在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就是減少收入差距,這個對支持消費增長至關重要。

人越有錢,那麼能存下來的錢就越多,換句話說,人越有錢,那麼沒有被花掉的錢就更多。

同樣是年入一個億,讓一個富人掙了,他這一年也就是買一輛汽車,這一億讓一千個人掙了,一年會買一千輛汽車,對需求的帶動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說要縮小收入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