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股市的「大底」究竟是什麼樣的?

揭秘:股市的“大底”究竟是什麼樣的?

9月5月,滬深總成交金額為2587億元,和前一日相比減少91億元,成交量持續低迷。技術面分析,滬指縮量繼續調整,20日均線得而復失,收盤再度跌破所有均線,收盤再次來到2700點整數關口附近,量能較上一個交易日略微縮小,MACD紅柱縮小。

市場猶豫不前,一方面是因為自身運行規律導致,另一方面就是2000億關稅沒有落地的顧慮。熊市末期的走勢特點就是反覆震盪磨底,等待經濟週期的好轉。而主力往往在我們猶豫和徘徊的時候,已經悄悄完成建倉。

很多朋友都在思考一個問題:股市的大底,應該具有哪些特徵啊?


顧雲君水平有限,但是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這個問題,不怕貽笑大方,但求拋磚引玉。

一、市場人氣特徵

在形成最後一跌前,由於股市長時下跌,會在市場中形成沉重的套牢盤,人氣也在不斷被套中被消耗殆盡,此時是市場人氣極度低迷的時刻,恰恰也是股市離真正的低點已經為時不遠了。

一般來說股市真正的大底,必須伴隨著投資者的心態徹底麻木,如果有人說股市還能反轉,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相信,如果仍然有很多人期待著牛市的到來,這就應該不是底部。

二、走勢形態特徵

形成最後一跌期間,股指的技術形態會出現破位加速下跌,各種各樣的技術底、市場底、政策底,以及支撐位和關口,都顯得弱不禁風,稍事抵抗並紛紛兵敗如山倒。

三、下跌幅度特徵

在弱市中,很難從調整的幅度方面確認股市的最後一跌,股市諺語:“熊市不言底”,是有一定客觀依據的。然而,矛盾的是,底部是技術無法分析的,技術只能是歷史的總結。未來雖然有時候和歷史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但永遠不可能重複歷史,否則歷史學家和證券分析事這兩個名稱就成為永遠的歷史了。

四、指標背離特徵

指標背離特徵需要綜合研判,如果僅是其中一兩種指標發生底背離還不能說明大盤一定處於最後一跌中。但如果是多個指標在同一時期中在月線、周線、日線上同時發生背離,那麼,這時大盤往往極有可能是在完成最後的一跌。

五、量能變化特徵

如果股指繼續下跌,而成交量在創出地量後開始緩慢的和放量,成交量與股指之間形成明顯的底背離走勢時,才能說明量能調整到位。而且,有時候,越是出現低位放量砸盤走勢,越是意味著短線大盤變盤在即,也更加說明股指即將完成最後一跌。

六、個股表現特徵

當龍頭股也開始破位下跌,或者是受到投資者普遍看好的股票紛紛跳水殺跌時,常常會給投資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促使投資者普遍轉為看空後市,從而完成大盤的最後一跌。

底部的特徵是成交量必須要極度萎縮,很多股票成交量非常稀少,新股發行出現困難,第一是中籤率奇高,第二是新股上市就跌破發行價;最後就是當反轉的第一根陽線開始,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僅僅只是超跌反彈,這些都是反轉初期的研判特徵。

七、政策面特徵

輿論媒體一致唱空,先前是預測底部但每次市場都跌破該預測值,後不再預測,開始肯定性預言市場調整進入漫漫長途、底部無法確認,或者預測出一個十分離譜的低點。

這是大盤成就最後一跌的最關鍵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指對一些長期困擾股市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方面,能夠得到政策面明朗化支持;另一方面是指在行情發展方面能夠得到政策面的積極配合。

八、以史為鑑,歷史大底

1994年325大底,平均市盈率10.65倍。

1996年512大底,平均市盈率19.44倍。

2005年998大底,平均市盈率15.42倍。

2008年1664大底,平均市盈率14.71倍。

2013年1849大底,平均市盈率10倍。

目前上證平均市盈率11.11倍。

顧雲君提醒:投資需理性,不要去盲目測底,更不要盲目抄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