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公墓冢今何在,族人俱指月塘村


在撫州市區的東面,有一個叫月塘王家的村莊,從衛星地圖上看,這裡風水極佳,是一塊引發了兩朝宰相爭搶的風水寶地。

月塘村衛星圖。月塘村為王安石家族祖墳山所在地,村莊為王安石曾祖王克明十世孫朝利公於洪武年間(1368-1398)初年所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慶曆二年(1042),王安石進士及第,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今南京),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獲諡“文”,封荊國公。

將月塘王家的衛星圖與這個標準的風水寶地圖進行對照,你會發現相似度極高。

據相關王氏族譜對荊國公墓的記載:“公卒半山寺,敕葬於鐘山之陽。我明太祖阡陵,問曰:‘舊為若墳?’輔臣對曰:‘水口為吳王孫權墓,服山為宋丞相王安石。’太祖乃曰:‘孫權居水口,留為守陵。王安石可召其子孫遷葬。’時其子孫王伯安承命遷於臨川月塘祖墳旁”。

荊公墓原本是在村莊右前方的荊公山(當地村民也叫雞公山)裡。後來附近大耿村人、明代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徐瓊,也看中了月塘村這塊風水寶地,併發生了“徐氏伐洗荊公山,冢墓殆盡”的事件。以致今日“(荊)公墓不知所在”。


在月塘村的五聖殿裡,至今仍存放著一塊碑刻,反映了當時金溪徐氏與王氏結怨的史實。

在荊公山至今仍存有這樣一塊界碑:徐太保山界。徐瓊的母親後來就葬在了這裡。在王氏四修宗譜裡,記載了一位志氣豪邁,遇事剛斷,與人無患,與世無爭的人物德祥公。“公以牲醴臨(荊公)山祭奠,徐(瓊)公曰 : ‘老者來認祖乎 ? 將何言 ? ’公答曰 : ‘前朝宰相祖冢,當代宰相伐之,何敢言 ! ’徐慚,遂止弗伐”。

荊公族人為紀念這位偉人,自發在荊公山修建了一座新墓,以資紀念。



月塘村因村中有這個形似月形的水塘而得名。

立於月塘村中的門坊。

“金陵衍派”?是否當年有族人在南京為荊公守墓?門坊是否是隨荊公墓由金陵遷至月塘的人所立?

生活在月塘村裡的人們



五聖殿

五聖殿裡精美的柱礎。



前些年拍的兩棵連在一起的古樹。

立於村莊右前方小溪邊上的經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