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同姓兩條江,生出同名同姓兩座城

湖廣填四川,從湖南資江、沱江流域遷四川的,如果恰巧落腳在沱江流域,或許,會在無盡的恓惶中,多少獲得一點安慰:這裡,有老家的資江;這裡,有老家的沱江。

中國地圖上,有兩條沱江,一在湖南,一在四川。有兩條資江,也是一在湖南,一在四川。

湖南沱江,曉得鳳凰古城的,自然曉得它。

湖南的資江,又稱資水,流經邵陽、新化、安化、桃江、益陽等地,匯入洞庭湖之前,在益陽境內,冒出個資陽城,全名:益陽市資陽區。

同名同姓兩條江,生出同名同姓兩座城

四川的沱江,中游一段,古時也稱資江、雁江。其支流陽化河,古稱資溪,也叫資水河。還有一條叫環溪河的支流,別名也稱作資水河。所以四川的沱江、資江,說是一條江也對,說是兩條也行,說是三條,還是沒有錯。江上,也有座資陽城,這就是四川最年輕的地級市之一:資陽市。

資陽區,系湖南省益陽市的市轄區。歷史上,資陽區一直是益陽縣轄地,或是分屬益陽縣、沅江縣。設縣史,已經有2000多年。

1950年,益陽縣分設為益陽縣、益陽市兩個縣級行政區。1994年,益陽地區撤銷地區,設立地廳級的益陽市。原縣級益陽市、益陽縣同時撤銷,分別改設為資陽區、赫山區。

一個新的資陽區,就在原益陽市的基礎上新生。

四川資陽,西漢時名資中縣。公元560年,在原資中縣基礎上,設資陽縣。設縣史,也是2000多年。

1993年,資陽縣撤銷,改設為縣級的資陽市。

同名同姓兩條江,生出同名同姓兩座城

1998年,資陽地區成立,轄資陽市、簡陽市、安嶽縣、樂至縣。2000年,資陽地區、縣級的資陽市同時撤銷,改設地廳級的資陽市和資陽市雁江區。歷史上的資陽縣、資陽市轄區,成為雁江區。

新生的資陽市,轄雁江區、簡陽市、安嶽縣、樂至縣。2016年,簡陽市劃歸成都市管轄。今之資陽,共轄一區二縣。

資陽區,居資水下游,系湘中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北瀕臨洞庭湖,可便捷地經洞庭湖入長江。東南距離長沙70公里,到黃花機場為1小時車程。

資陽市距離成都市中心,也是70來公里;前往雙流機場,也是1小時車程;而距離天府國際機場,僅僅才10多公里。資陽市同時腳踏成都半小時經濟圈、重慶一小時經濟圈,是四川唯一同時連接成渝兩大都市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資陽區境內西部為丘陵,東部為平原。

同名同姓兩條江,生出同名同姓兩座城

資陽市則屬於川中淺丘陵地貌。

資陽區有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工業支柱產業。

資陽市也主打裝備製造。汽車製造、火車頭製造,撐起了“中國西部車城”名號。

資陽區系歷史文化古城,魯肅、關羽“單刀赴會”故事發生地。這裡是現代文化名人周立波、周揚、周谷城的故鄉,也是國民黨陸軍中將龔浩的老家。

資陽市雁江區是四川人老祖宗——“資陽人”發祥地。雁江區古有萇弘、董鈞、王褒“資陽三賢”,現代則有抗擊日寇壯麗殉國的川軍145師師長饒國華等“資陽現代四傑”。轄境內樂至縣為陳毅元帥故鄉。安嶽縣為陳摶老祖和南宋大數學家秦九韶故里,也是曾經長期主持、操控國民黨三青團的康澤的老家。

湖南資江,全長653公里,流域面積2.81萬平方公里。

四川沱江或謂資江,全長634公里,流域面積2.78萬平方公里。

同名同姓兩條江,生出同名同姓兩座城

這架勢,遠隔千里的兩條江,幾乎就是一條江嘛。

湖南沱江,幹流長131公里,流域面積730餘平方公里。

四川沱江的支流資溪(資水河、陽化河),全長133公里,流域面積1990餘平方公里。

兩水又頗多相近。

隔山隔水的資江與資陽,冥冥中,竟然有許多相似之處,耐人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