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的另一面:癡迷篆刻!

黃賓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黃賓虹是世所公認的山水畫大師,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和鑑定家,同時也是重要的印學家。他自幼愛好篆刻,曾是著名的金石書畫團體海上題襟館和西泠印社的成員,一生收藏古印逾二千方,撰寫印論五十多篇,至老不倦。然而半個多世紀以來——正如劉海粟教授指出的那樣——黃賓虹“在詩、文、書法、金石篆刻、鑑賞、美術教育、畫史、畫論研究、書刊編輯等方面的成就,都被畫名所掩。”

黃賓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黃賓虹(1865年一1955年),原名質,字樸存。據其自撰《潭渡黃氏先德錄》載,他的父親定華公是清朝太學生,工詩文,愛好書畫,為人慷慨重義。黃賓虹篆刻起步很早,王伯敏教授在《黃賓虹》書中這樣記述:“他的父親藏有鄧石如、丁敬身的印集,但嫌他年紀小,只給他看了一下,就放回書箱。有一次,他趁父親外出,偷偷地把它取了出來,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臨刻了鄧石如的篆刻十多方。他的父親回來,看到這些臨刻,初還不信,及到親眼見他奏刀時,才驚呆了。那時黃賓虹只有十一歲。”

黃賓虹一生刻印不少,但多屬自用,十之八九不署邊款,所以無法考證其各個時期的篆刻風格。1978年,浙江美術學院水印廠編輯出版了手拓本《黃賓虹常用印集》,收入黃氏用印59方,其中他人所刻44方,自刻7方,佚名8方。衝切並施,氣息古雅而又異於秦漢,顯示了自我的藝術追求。

黃賓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賓虹

黃賓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賓虹

黃賓虹朱文印“片石居”的印拓,邊款署“樸存”。此印平中求險,留白自然,以小衝刀刻成,似為早期作品。

黃賓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片石居

黃賓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樸存

黃賓虹治印數十載,從他的印件中不難看出,他對前人印章的學習,著重於精神氣韻的一面,以印學史的角度來把握篆刻藝術。

黃賓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賓公

黃賓虹收藏之富,在畫家中是出名的。他的收藏以書畫、古印為主,兼及青銅器、玉器、瓷器等。陳叔通在1958年編的《歙縣黃賓虹書畫集》簡介中,稱黃“富收藏,尤富璽印”。顯然,黃賓虹的古印收藏是受到公認的。

黃賓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冰上鴻飛館

黃賓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賓虹六十以後作

黃賓虹收藏的古印,以先秦古璽為主。古璽文字,國邑姓氏爵裡各各不同,繁於鐘鼎,不啻千百,且質微易舉,不盈尺之地,可得上古文字無數,易於棄藏,餘尤珍愛之。黃賓虹收藏古璽主要出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古璽兼具文物和古文字研究的價值;二是它體積小,便於收藏。僅20世紀20年代初在上海期間,所收集到的古璽印就已達2000餘鈕。豐富的三代古璽的收藏,有利於黃賓虹對古文字的體會和理論研究,影響其印學審美觀的形成。

黃賓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虹廬

黃賓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鄧實

黃賓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黃質

黃賓虹於20世紀20年代後很少刻印,其自刻用印多為早年、中年之作。黃賓虹一直致力於繪畫探索,在篆刻上沒有自成一家的突破。黃賓虹的篆刻藝術,是他藝術涵養的一方面。作為其繪畫藝術的積澱和來源,黃賓虹的繪畫藝術中融入了篆刻藝術的特性;黃賓虹早中晚不同時期款識用印的變化,如其50歲前的非專業畫家狀態和後40年專業畫家狀態,不同心境下款識用印的異同;以及如抗日勝利之特殊時期的款識用印,均印證了其繪畫藝術風格的轉化和人生歷程的演變。

黃賓虹的另一面:痴迷篆刻!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簽約作家或網絡,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