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進民退」,私營有多慘?看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

年中,是各項統計數據發佈的高峰期,這不在7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數據,

同比增長17.2%。形勢看上去還不錯。

這本來也沒什麼,但是你一對比2017的同期數據,門道就出來了。

“國進民退”,私營有多慘?看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

2018年的36337.5到2017年的33882.1,這明明減少2455.4億元,怎麼就變成“增長”了 呢?

到底哪裡不對呢。

“國進民退”,私營有多慘?看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

再往前推2年,來看下2016年的。

從2016年的29998.2億元到2017年的36337.5億元,同比增長了22%,沒錯雅呀。

那麼2018年的數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國進民退”,私營有多慘?看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

這次可不是文字遊戲,也不是統計局“弄錯了,而是你要仔細看,2018年1-6月份數據公佈的時候,那個17.2%這個數字後面有一個括號註釋

(按可比口徑計算,詳見附註二),再看2017、2016年是不是都沒有這個註釋。

那麼這個附註二到底有什麼神通廣大的功能能“扭降為增”

“國進民退”,私營有多慘?看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

通俗點說,

這個附註就是在講,變化

受統計企業範圍在變、統計執法力度在變-剔除重複數據(話說這個難道以前不剔除嗎?)、“營改增”政策實施後的企業變化等。

2018年,進行了各項修正,嗯,利潤總額,還是增長了17.2%。

總覺得哪裡不對的樣子,難不成是量少質提高了?

不管怎麼變,統計範圍就是年主營業務收入為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國進民退”,私營有多慘?看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

仔細看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分類數據,你就會恍然大悟,因為國有和私營的變化真的太明顯了。

“國進民退”,私營有多慘?看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

well~在少了2455.4億元的基礎上,私營企業利潤總額大幅度減少了近3000億元,國有控股企業卻增長近2200億元(其他諸如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股份制企業等變化幅度不大)。

“國進民退”,私營有多慘?看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

縱觀整個就是國有增增增,民營退退退,其它稍稍跌。

“吃瓜群眾”你們怎麼看呢。

“國進民退”,私營有多慘?看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


資料:統計局

運營人員:漓漓漓城 CH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