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進入下半場:左手滑蓋,右手水滴

“對不起,我們撞臉了。”就在榮耀CEO趙明在柏林展覽中心宣佈Magic 2之時,小米在國內社交媒體同過“洩露”的方式順勢展示了MIX 3蹭了一把熱度。和小米一同“洩露”的還有聯想的常掌櫃,他拿出的聯想手機新品和小米MIX 3與榮耀Magic 2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沒有劉海屏,攝像頭也都是機械結構。

國產手機進入下半場:左手滑蓋,右手水滴

既是出乎意料卻也是意料之中,劉海屏退出舞臺雖不意外,但誰曾想,曾經的風光一時竟然這麼快就要離開。或許你會拍手稱快或許你會頓足惋惜,但這既改變不了劉海屏在國產手機發展進程中的地位,當然也改變不了全面屏手機在這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就完成對屏幕的三次迭代的事實。

國產手機進入下半場:左手滑蓋,右手水滴

和這種類似滑蓋的機械結構一起即將登場的還有另一種屏幕形態,水滴屏。藍綠兩廠新發布的R17和X23雖是其代表之作但也並非只有它倆唱獨角戲,努比亞Z18搭載水滴屏也已經發布,而接下來華為Mate20、一加6T等重磅新品也被曝出將會搭載水滴屏。這種屏幕實際上是劉海屏的一個變種,它相對於劉海屏所浪費的寸土寸金的屏幕面積相對更少,但由於屬於劉海屏的變種,所以口碑上還得經過未來的檢驗。

全新的屏幕形態只是下半場的開胃菜,只是引起國產手機下半場之戰的引子。而隨著第三季度接近尾聲,無論從芯片研發還是全新的通信標準都已經浮出水面。而這些結合在一起,我們有理由相信,整個智能手機這輪變革已經到達下半場,而這輪引領變革的則是國產手機。

屏佔比仍為主旋律

從簡單的18:9到劉海屏,再到今天以藍綠兩廠的NEX和Find X領銜的機械結構滑蓋形態和R17與X23引領的水滴屏,可以看出下半場手機品牌的主戰場仍為屏佔比。下半場國產手機還將會一如全面屏的到來一樣針對屏佔比捉對廝殺,但不同的是步入下半場後,手機屏佔比將會鮮有低於90%的情況。

國產手機進入下半場:左手滑蓋,右手水滴

IDC數據曾顯示,5.5英寸及以上的屏幕尺寸已經成為手機中最主流的尺寸達到40.7%,三年後將會達到近6成;而4英寸以下的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經日漸萎縮。更大的屏幕尺寸帶來更多樣的使用場景和更便捷的效率提升,而如何在更小尺寸的手機中如何放入更大的屏幕成為各家廠商研究的課題。面對大屏在消費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無論是滑蓋形態還是水滴形態都是廠商在屏幕使用效率上的更為深度的探究。而在這之中,藍綠兩廠則以其對市場的精準洞察和優秀的設計和製造能力拉開了全面屏手機下半場大戰。

國產手機進入下半場:左手滑蓋,右手水滴

但滑蓋形態與水滴屏的孰優孰劣依然難以辨別。滑蓋形態在屏佔比以及屏幕面積的利用率上明顯比優於水滴屏,但滑蓋形態最大的問題仍然有著機械結構無法避免的通病就是磨損率和防塵放水能力,以及電動滑蓋加入機械馬達後對整體機身厚度的控制能力。

所以說在我看來,從現在到明年上半年,滑蓋形態和水滴形態的兩種屏幕形態將會並存,但限於滑蓋形態中的機械成本壓力和屏佔比的極大優勢,機械結構的價格將會普遍高於水滴屏手機。從X23和NEX、R17和Find X我們已經能看出一二,藍綠兩廠也會將旗艦級硬件放入機械結構手機中,以追求更大的產品議價能力。

麒麟980領先半個身位

8月31日華為終端在新浪微博中發佈一條“智慧時代,未來已來”的微博,隨後在當晚華為終端CEO餘承東便在IFA上揭秘了華為麒麟980芯片。作為全球唯一一款7nm製程芯片,它搶在高通和三星之前搶先發布,可以說在7nm之爭上領先了半個身位。但由於麒麟芯片華為從不授權給其他品牌,只留作自用,所以爭首發這事除了能落個“全球首款”的口碑,在銷量上到也沒多大意義。

國產手機進入下半場:左手滑蓋,右手水滴

麒麟980只是開胃菜,高通驍龍855才是大餐,三星的Exynos則是餐後甜品。這並不是對品牌有所偏見,而是根據銷量決定的。華為麒麟芯片和三星Exynos由於大部分只用於自家手機,這讓兩家將手機芯片市場的上半大拱手讓給高通,尤其是旗艦芯片。

國產手機進入下半場:左手滑蓋,右手水滴

接下來最受期待的一定會是高通855,它甚至將會影響下半場整個市場旗艦手機的走勢。雖然目前高通還未對新SoC命名為驍龍855,但在Geekbench4已經看到一款可以識別為高通的芯片跑分成績超過剛剛推出僅一週的麒麟980。不過到也沒什麼可神秘的,高通也已經官宣,新SoC採用的7nm工藝製程,已經與8月份出樣,可配5G基帶,第四季度將會正式公佈。

芯片只是一硬件配置的一個方面,隨著用戶對使用體驗要求的日益提升和對使用場景的日益增加,下半場的手機配置將會更加加強。上半年的手機運行內存中6GB已經成為主流,鮮有4GB手機,8GB運行內存的均為旗艦機。但在下半場之戰中,為了更優秀的遊戲體驗,8GB將成為主流配置被普遍裝配在中端機型中。而隨著拍照和視頻素質的逐漸提升,在存儲方面128GB也將不在是超大存儲的象徵。

5G面前大家同一起跑線

9月7日,愛立信在位於瑞典西斯塔的實驗室內打出了全球第一個5G電話,這是愛立信與高通合作的成果。而在中國,三大運營商也已經完成5G測試,聯通也發佈了5G推進計劃。這些信號足以表明5G真的要來了。

國產手機進入下半場:左手滑蓋,右手水滴

5G的到來對整個手機市場無異於一針強心劑,IDC數據顯示,2017全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14.62億部,較2016年的14.734億部下降了0.1%,而根據分析師的預測,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會下滑6.3%。面對日益下降的手機出貨量,各家都渴望依靠5G的加持來提升手機換機率從而提升手機銷量,這便需要廠商的提前佈局。

8月28日OPPO宣佈成功基於可商用手機完成5G信令和數據鏈路連接,它的打通保障了5G手機實現可靠通信功能的基礎,也是5G手機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為OPPO在2019年發佈可商用5G產品奠定基礎。而更早時候鬧得沸沸揚揚的聯想和華為參與制定5G通信標準的事件,雖然最後有媒體找到了會議速記為聯想洗清冤屈,但這些也從側面充分體現出國產通信廠商對5G通信的重視程度。

從2G到3G,從3G到4G,我們見證了許多移動行業的變革和創新的里程碑。5G的到來將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地位,無論是信號穩定性還是安全性較此前4G將會大幅提升。在傳輸速度上,5G信號將告別4G的百兆傳輸達到每秒千兆,這對物聯網、智能家居平臺和基於VR、AR的遊戲、社交等虛擬現實生活帶來通信保證。此外在5G更穩定、高效的帶寬將為流媒體、4K、8K的視頻源提供更穩定的傳輸。

寫在最後:消費升級還是原地踏步

手機創新乏力是這兩年整個手機行業共同面對的難題,而這個難題勢必將會持續更長的時間。不可否認5G的到來將會為各家手機廠商帶來極大的利好,但要想真正在下半場利於不敗之地銷售模式、生態系統以及供應鏈控制這些問題各家絲毫都不能大意。所以在我看來現有的手機生態環境內說消費升級還為時過早,我們能做的無非是針對現有技術水平的一種無奈的解決方案,更也一種微創新。而這種微創新也十分重要,OV兩廠也正是從這一次次的微創新中迭代出了NEX和Find X這兩款驚世之作。

總的來看,在接下來的國產手機之戰中,由於5G的加入和硬件配置的大幅升級整個市場會變得更加複雜,而隨著國際品牌在國內市場的逐漸邊緣化,國產手機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據主導,在海外市場也將會佔有一席。至於手機市場的下半場,無論是消費升級也好原地踏步也罷,對於新品我們都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