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首創律師獨立出庭資格制度

律師出庭是否規範和有效,不僅是對律師團隊及律師事務所的專業性的考驗,同時也會影響到一件件案件的成敗,甚至會影響一家律所未來的發展。京都律師事務所作為國內刑事辯護業務的知名大所,經過不斷摸索和創新,推出刑事律師獨立出庭資格認證制度,進一步打造“京都”這塊刑辯金字招牌。

2018年8月17日下午,京都律師事務所在北京總部正式舉行刑事律師獨立出庭資格授予儀式,並隨後開展了刑事辯護專業化建設研討會,吸引了來自法律行業的頂級專家、資深律師等近百人參加。此次活動由《民主與法制》雜誌總編輯劉桂明主持。

目前,京都通過獨立出庭資格考核的律師近三十名,首批被授予認證資格的律師共有十名,很快還會有第二批、第三批律師被授予獨立出庭資格。

京都首創律師獨立出庭資格制度

京都首批被授予獨立出庭資格律師亮相

儘管京都早已完成了綜合化轉型,以刑事業務、民商訴訟業務、非訴業務“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的狀態快速發展,但是刑事業務仍然佔據著優勢地位,不僅在京都內部,在全國刑事業務領域亦是如此。

在授予儀式開始後,京都律師事務所名譽主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田文昌發表致辭時表示,刑事律師獨立出庭資格制度,京都所已經醞釀了三四年,為慎重起見,今天才邁出了實實在在的第一步。

“更加順應刑事辯護全覆蓋的大勢,重在提高專業水平,保證辯護的質量,加快向專業化的發展步伐。”田文昌表示,這是京都推出獨立出庭資格認證制度的最主要目的。

田文昌律師表示,獨立出庭資格認證制度是京都內部質量控制的創新之舉。只有通過系統的培訓、指導和考核,獲得獨立出庭資格的律師才可以獨自出庭,而沒有獲得資格的普通律師則不能自己單獨出庭,需要同有資格的律師一起出庭。

經過前期的篩選和考核,首批獲得獨立出庭資格的律師除了到場的曹樹昌、金傑、梁雅麗、楊大民、楊照東、張雁峰、朱勇輝、鄒佳銘八位律師外,還有因在外地開庭而遺憾錯過授牌和宣誓儀式的王九川律師、柳波律師。

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所名譽院長樊崇義,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培訓部副主任李鯤,北京市朝陽區律師協會副會長楊光,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原庭長高貴君,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最高人民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廳原廳長袁其國等為曹樹昌、金傑、梁雅麗、楊大民、楊照東、張雁峰、朱勇輝、鄒佳銘等首批獲得獨立出庭資格的律師代表授牌。

一般而言,起步階段的律師通過兩三年的實操就能掌握刑事辯護的基本流程和要領,四五年後成熟運用,而如果要成為資深的刑事辯護律師,則至少需要七八年。京都授予第一批獨立出庭資格的對象,則都是擁有十年以上實踐經驗的律師,他們是——

曹樹昌從事專職律師工作30餘載,曾辦理過瀋陽劉湧涉嫌“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中國第二富豪楊斌涉嫌“虛假出資案”等;

金傑曾任高級法官、高級檢察官,曾代理著名作家周梅森《人民的名義》被訴侵犯著作權案等,被《方圓律政》評價為控、辯、審“三棲法律人”;

梁雅麗從事專職律師工作20多年,曾代理山東招遠麥當勞殺人案等,被《方圓律政》評為2014律政年度刑辯律師,現為北外法學院碩士生導師;

柳波擁有多年法院工作經歷,曾辦理“億元司長”魏某某鉅額受賄案、某軍區原副參謀長張某某被控貪汙受賄案等,現兼任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九川曾代理山西關建軍“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哈爾濱億萬富豪王文襄故意殺人案等,獲得《司法部首屆全國律師業務案例》“金獬獎”;

楊大民先後代理鐵道部北京鐵路局原局長李某某受賄案、張家口市原副市長李某受賄案、小米雷軍訴360周鴻禕名譽權案(“微博第一案”)等,2011年被《方圓律政》評選為“年度十大精英律師”;

楊照東曾任黑龍江省高級法院刑二庭法官,曾代理中國大陸前首富黃光裕內幕交易案、吳英集資詐騙案等,被《亞洲法律評論》評為中國十佳訴訟律師;

鄒佳銘先後被《亞洲法律評論》評為2015年中國最佳女律師、2017年中國十五佳訴訟律師,現為京都刑事辯護研究中心主任;

張雁峰曾代理吳英集資詐騙案、央視大火案、“人肉搜索第一案”(“網絡暴力第一案”)等重大影響案件;

朱勇輝曾先後供職於北京某大型國有企業、中共中央某部,專注刑事辯護20年,被聘為北京大學法學院《刑事辯護實務》授課律師,現為京都所主任。

京都首創律師獨立出庭資格制度

八位律師代表接過“刑事辯護獨立出庭資格認證書”,莊嚴宣誓,承諾:“忠於憲法和法律,恪守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規範。誠信勤勉,以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為己任。剛直不阿,以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為目標。胸懷大局,為推動國家法治建設而努力!”

創新之舉的背後推力

儀式結束後,8位律師代表發表感言,為維護當事人的利益而努力,不辜負眾人的希望,為京都刑事辯護這塊金字招牌再添光彩。

據瞭解,通過京都內部篩選和考核的不只是這十位律師。京都刑事業務部主管合夥人楊照東介紹,為了綜合評價律師的業務水平與職業素養,獨立出庭資格認證制度的考評體系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書面化考評,二是實戰化考核。前者結合工作表現、訴訟業績等進行專業知識和文字功底的考評,後者通過模擬法庭的方式進行庭審表達與溝通應變的考核。

目前,京都律師事務所通過獨立出庭資格考核的刑事律師近三十名。

刑事律師獨立出庭資格認證制度,無論是對京都律所,還是對整個國內刑辯法律界,絕對稱得上是創新之舉。

田文昌表示,京都對刑辯團隊律師執業素質的提升一直沒有鬆懈,京都所做了一個大膽嘗試,即通過嚴格的培訓、考核,以此建立一支技術上過硬、專業性突出、辯護能力強的刑辯律師隊伍,建立起適合真正法治社會發展需求的刑辯律師隊伍。

江平教授為授牌儀式總結髮言時,肯定了京都獨立出庭資格認證制度的創造性,也鼓勵京都把此經驗推向全國,在全國範圍內產生更大的效應,倡議大家要像“鳥類愛護羽毛一樣”愛護刑事辯護質量。

樊崇義教授在發言中說,當前的以庭審為中心的刑事司法改革和刑事辯護全覆蓋以及律師刑辯專業化,都要求提高刑辯律師的專業能力,他盛讚刑事律師獨立出庭資格認證是“打造專業化之舉”“司法改革之舉”,並希望京都將該做法規範化、制度化,形成一個長效機制。

為了使年輕律師儘早獲得獨立出庭資格,理論培訓、言傳身教、技能培訓,京都三箭齊發。除了要參加前述的技能培訓,每一位年輕的刑事律師還會被指定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作為帶教老師,進行業務上的一對一指導,並在其不具備獨立出庭資格時帶其出庭,使其在具體案件的實戰中逐步成長。同時,團隊每月會安排業務學習、業務討論、專家會議等多種形式的所內培訓,增強知識儲備。

一位合格的刑事律師需要具備哪些素質?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出色的辯護能力、臨場反應的智慧、強烈的社會責任。從刑辯大律師到刑辯大師,一字之差,失之千里。楊照東認為,做到“功底、能力、智慧”這六個字,基本就是刑辯大律師的水平,但若要成為與之一字之差的刑辯大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責任”二字知易行難。

實際情況是,很多人可能只做到了“功底”,尚未到達“能力”和“智慧”。很多美國法學院的教授都是先當律師再當教授,這就使得他們講課時是教授,演示時是律師,但在中國,沒有這樣的慣例。訴訟業務和非訴業務差別很大,尤其是刑事訴訟。非訴容易上手,哪怕是新人也可以參與工作,慢慢成長起來;但是刑事律師要出庭,出庭辯護非常考驗個人的經驗和應變能力。

田文昌本人很提倡“診所式培訓”,這與其此前在美國、加拿大等法治發達國家參加過此類培訓有關。“診所式培訓”不同於“講大課”的知識性培訓,而是具有實操效果的技能培訓,從接觸案件當事人的家屬開始一直到完成整個刑事訴訟全過程,每個環節都設置系統專題並演練。這種培訓的效果已經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

對於刑事律師獨立出庭資格制度,田文昌寄予厚望,他表示,相信這個制度的推行,會對京都所刑事辯護業務的發展起到一個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希望它能夠對律師界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京都先做一個嘗試,如果這個嘗試有可借鑑之處,能夠引領和推動律師界的發展,那更是一件大好事,“這是我們的希望,也是一種期待”。

在當天舉行的圓桌研討環節,與會嘉賓還圍繞“刑事辯護專業化建設”各抒己見,展開了深入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