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3夜,我跟1歲寶寶抗擊手足口病的全記錄

7月22日:

7月22日,我家二寶滿1歲。上午還是個嘰嘰喳喳、鬧騰的小丫頭,下午午睡起來,我就發現她不對勁,小臉紅彤彤的,精神有些萎靡。我一抹她額頭,有點燙。我趕緊意識到可能是發燒了,馬上拿來水銀體溫計給她量體溫。一量,38.4度,是發燒了。有了照顧姐姐發燒的經驗,我不再慌亂著去醫院,而是鎮定地查看家裡的藥。找來小兒柴桂、給她餵了一包。小傢伙第一次生病,對藥的味道很反感,哭鬧不止。我彷彿後媽一樣,狠心地用勺子挖開她嘴巴,把藥灌進去。以致於現在她看到勺子就害怕,餵飯只能用筷子了。

我知道發燒要多喝水,就想辦法多喂她水和母乳。到了晚上,寶寶的體溫一直降不下來,摸著額頭很燙手。我拿體溫計給她量,這下體溫升到了39.4度,該喂美林了。這時是凌晨2點,我硬灌美林給熟睡的寶寶,她依然反抗,大哭到嘔吐。繼續喂,還是吐了出來。沒辦法,只能物理降溫,給她貼額頭。

7月23日:

經過一個晚上的折騰,為娘已是精疲力竭,頂著兩個黑眼圈。寶寶卻精神很好,開始起來玩了。我以為她好了,一抹額頭還是燙。於是,繼續給她柴桂。她依舊如上刑般哭喊,喂下喉嚨的藥在咽喉中咕咕翻滾。害怕勺子的寶寶,喂她吃粥,搖頭;喂她吃麵條,捂嘴。她一個勁的指在我胸,說:“奶奶。”心疼她生病,我也儘量給她哺乳。

到了下午,體溫一直都保持在38.6度。一喂美林,就猛出汗,降下了6個小時,藥效過後又復燒。就這樣燒,退燒,燒,折騰到了晚上。

7月24日:

二寶的體溫一直很堅挺,我坐不住了,當下覺得帶她去醫院。到了醫院,掛號、排隊,看醫生。醫生看了看喉嚨,說,有皰疹。攤開手一看,有兩顆小紅點。醫生問了病程,說疑似手足口。疑似手足口,那麼就當手足口來治療吧,反正用的藥也是和感冒發燒一樣的。姐姐以前也得過手足口,不過那時是已經4歲。那是很痛苦的一段經歷,吃不下東西,發燒迷糊。醫生說,手足口沒有什麼特效藥,回家好好護理,多喝水。

手足口,很多人會談病色變,懼怕萬分。其實這個病也是小兒的常見病,屬於自愈性的疾病,對症治療即可。換句話說,發燒就降溫,口渴就喝水。

考慮到病程大概需要1周,我暗暗嘆口氣說:“寶寶,我們對抗病毒的戰役還有4天哦,加油!”

孩子生病累在娘,這句話一點不假。晚上睡覺,我猶如驚弓之鳥,她一點小翻身我都會驚醒。每小時都會去摸她,如果感覺太燙,就去量體溫。

就這樣度過了24日晚上。

7月25日:

天亮了,寶寶開心地醒來,看見我甜甜一笑。我感覺她今天的精神稍微好了點。摸摸額頭,大概就38度左右。果不其然,量體溫37.8度。體溫降下了了,藥還是繼續喂。情緒好點的寶寶,吃藥還是抗拒,但是已經有心思聽你的勸說和哄逗了,喂藥過程比較順利。吃完藥,她指著門口喊。哈,小妞想去玩了。我看到她有所好轉,也狠心決定去上班,把她交給外婆看護。

白天我雖然在上班,心裡還是不時掛念她是否還復燒。中午休息,打電話給外婆。外婆說,沒有復燒。

晚上回家,我看見在地上爬來爬去的寶寶,小臉有點尖的了,但是精神還不錯。我想這次對抗病毒的戰役,我們算基本勝利了。

這次二寶的生病,我體會到,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生病一定要鎮定和耐心。寶寶發燒有個過程,一般都會反覆好幾天。能吃藥就不要打針,發燒就要多喝水。在寶寶生病期間,我想辦法讓她多喝水,不斷做果汁給她喝。寶寶戰勝疾病,是全家齊心協力對抗的結果,家人的付出要學會感恩。

4天3夜,我跟1歲寶寶抗擊手足口病的全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