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小學生能帶著手機去上學嗎?這些人說:不行!

學生能否帶手機到學校,一直都是老師和家長關心的話題。對於這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現在,很多學生從小學便開始有了自己的手機,其中不少學生會把手機帶進校園。雖然有的家長認為隨身攜帶手機可以方便和家人聯繫,在學習上也有所幫助,但是手機本身的娛樂性也讓一些孩子們上課不認真聽講,甚至在課堂玩起遊戲來。

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2名受訪者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76.4%受訪者支持幼兒園和中小學禁手機,這個結果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上週末中教君也在公眾號進行了語音討論,上千名用戶留言分享自己的觀點。學生能否帶手機到學校呢?看完這篇文章,您可以告訴中教君您的答案!

76.4%受訪者支持

幼兒園和中小學禁手機

主要擔心分散課堂注意力

首先,讓我們來看下中青報調查結果中的幾個重要數據(參與本次調查的2012名受訪者中,83.5%的人是幼兒園或中小學學生家長,16.5%的人不是)

观点|中小学生能带着手机去上学吗?这些人说:不行!
观点|中小学生能带着手机去上学吗?这些人说:不行!
观点|中小学生能带着手机去上学吗?这些人说:不行!

關於學生帶手機入校

大家怎麼看?

上週末,中教君也發起了語音討論,上千名用戶留言分享自己的觀點。根據對於手機入校的不同態度,大致可分成“三派”:

支持學生帶手機進校園

@topaz:手機對於成年人的影響都是不可避免的,更何況是未成年人。但是學生也需要手機與家長聯繫,需要手機獲取更多的資訊。我認為學生可以帶手機,但是要由老師統一保管。

@小梁:當今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手機和網絡是必須工具。老師不僅僅要教課堂文化知識,還應該跟進時代的發展去學習"學生自我管理"技能,之後教授學生這種自我管理方法。

@蔣小凡:我認為帶手機沒錯,很多人為了學業離家甚遠,帶手機有問題也方便與家裡人溝通。

观点|中小学生能带着手机去上学吗?这些人说:不行!

反對學生帶手機進校園

@Balle陳:不支持學生帶手機上學,因為未成年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大多數學生拿到手機就屬於完全淪陷型。而對手機中的各種各樣信息又都缺乏準確的甄別能力,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的發展!

@小米:我曾經花了幾年的時間培養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就是一個寒假,學生迷上了手機遊戲,開學後,學生都變得魂不守舍,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我認為學生還小,在沒有自律能力的情況下,不要給他們太多的誘惑。等到手機規範了後,我們再讓它大大方方地走進校園吧!

@小彬:學生上課帶手機弊遠大於利。作為一線的高中老師,我深有體會。當今智能手機盛行,學生很容易會被手機上的各種信息所吸引,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再加上各種逼真遊戲的傳播,心智不夠成熟的學生很容易陷入其中,從而荒廢了學業。這樣的教訓難道還少嗎?

观点|中小学生能带着手机去上学吗?这些人说:不行!

帶不帶手機要因人而異:

@jingxiangmz5885 :主要的問題不是帶不帶手機進校園,而是要把時間利用在哪個平臺,啥時間看手機,每次最多不超過多少分鐘。渴望專門的學生網絡由學校專業人士監控。

@麥田:我們大可不必將手機、網絡視為洪水猛獸,是洪水猛獸的不是手機、網絡,而是我應對手機、網絡的正確策略。孩子們,甚至成人迷戀手機、網絡,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捉摸一下這其中的奧秘,與其鬱郁然堵之,我認為不如疏之……將洪水猛獸將成為創新創造的洪荒之力!

別慌!學生帶手機進校園

好處也不少

雖然各種調查數據顯示,多數受訪者不贊同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很多用戶也在後臺表達了類似的擔心,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就忽略了手機的各種好處啊!信息時代,手機已經成為必備的基礎工具,誰又能徹底離開手機生活呢?

老師說:合理使用手機會讓學習變高效

北京某中學一位語文老師劉老師提出,手機可以讓學習變得更高效,也帶來了新的師生關係。她說“使用手機可以方便教師隨時為學生答疑,讓老師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加便捷”“教育類APP的出現,方便了教師家庭作業的佈置和批閱,有利於更及時和詳細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教師的辦公更加便捷、高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驗學校的金老師到國外參觀的時候提到,“(國外)有的教室統一配備了iPad,由教師控制,這是很好的舉措”。她認為對於學生用手機家長首先要積極引導,“我教數學,但在其他科目沒法給予我女兒很大幫助,所以我女兒用手機學詩詞我是很支持的。”

學生說:手機用得好也是很好的學習工具

來自杭州實驗學校的一名學生說現在老師的很多作業都是用手機佈置的,所以平常肯定是需要用到手機的。但是我們也並不只是用手機玩遊戲和上網,比如電子詞典、課堂筆記這些手機軟件就給我們學習帶來了很大幫助,而且也可以查閱到很多老師講不到的東西,所以手機用得好的話對我們學生來說是一件學習的工具。

專家說:恰當使用手機有助於學生學習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徐光興教授也認可手機的恰當使用對於孩子們的學習是有幫助的,他認為學校應該開設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手機使用教育方面的課程。在學生入學的時候就分發宣傳冊,這樣可以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

支招!防止中小學生沉迷手機

最好這麼做

今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對切實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有效維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出要求。

如何防止中小學生沉迷手機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但是僅靠家長和老師單純的說教可能效果不佳,這裡小編給您整理一些乾貨,防止中小學生沉迷手機,最好這麼做!

观点|中小学生能带着手机去上学吗?这些人说:不行!

學校:全方位規範手機使用,讓手機為學習服務

開展手機使用大討論

明確說明學校對手機使用的相關規定。

讓學生討論對上課玩手機現象的看法,瞭解其中的危害。

引導學生自主討論並制定相關班規,尤其注重懲戒方式的決定。

設置手機“管理箱”、手機袋

在每個教室都設置一個手機“管理箱”。學生課前將手機放到手機“管理箱”中統一靜音保管,下課後再取回。如下圖↓↓

观点|中小学生能带着手机去上学吗?这些人说:不行!

(圖片來自於惠州日報,圖為手機安置袋)

給予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時間

對於手機絕對的禁止使用是不大現實的,那麼合理安排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就至關重要了。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使用手機,既能給同學們約法三章,也能給同學們留出娛樂休閒的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讓手機成為學習工具,組建“雲協作”小組

學生課堂上玩手機讓教學效果“打了折扣”,但如果老師結合課程特點和教學內容,合理開發、有效利用,手機也可以變成老師的教學工具和學生的學習平臺。比如“雲協作小組”便是一個成功的嘗試,上課前,大家可以把作業發到網上的小組裡。上課時,手機連接上大屏幕,在手機上就可以把重點內容標識出來,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手機也能直觀地在屏幕上看到。這樣互動之後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家長:親身引導,樹立模範,豐富孩子業餘生活

家長用手機也要約法三章,以身作則

家長在家過度使用手機也會減少對孩子的關注,減少陪伴孩子的時間,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遠。家長也需要“遠離”手機,只有在工作、緊急情況或者需要休閒娛樂時拿起自己的手機,這樣也會幫助孩子養成了合理使用手機的好習慣。

观点|中小学生能带着手机去上学吗?这些人说:不行!

不能擅裝社交軟件

小學階段的孩子最好使用非智能手機,功能僅限於打電話、發短信,有幾個特別簡單的小遊戲。中學以後,使用智能手機,也可以採取一系列措施:比如社交軟件最好不要裝;手機使用的套餐本身沒有流量,只能用WIFI等等。

規定手機使用時間,對犯規有懲罰

學習的時間學習,娛樂的時間娛樂,給孩子傳遞的正確時間觀念。所以,家長應該禁止孩子在非週末晚間使用電子產品,並且規定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不過度放縱,也不過度苛求,讓孩子遵守玩手機的時間,把握好分寸。

刪除手機中孩子迷戀的內容

這裡的迷戀內容更多的是指娛樂性的內容,比如一些視頻播放軟件或者是一些孩子沉迷的遊戲,並且規定不能私自安裝。

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參加戶外運動和有創造性的活動

孩子沉迷手機,不妨帶孩子出門遊玩,爬爬山,踏踏青都是不錯的選擇。或者在閒暇時間把孩子放到圖書館,讓他們在書的海洋裡遨遊,既獲取知識,也可以培養良好習慣。

观点|中小学生能带着手机去上学吗?这些人说:不行!

文章轉自上海幼升小指導,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