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數日前,一位72歲華裔老人永遠離開了,他的突然辭世,令人震驚而痛心,連澳洲聯邦政府、中國駐悉尼總領館,都先後沉痛發信弔唁。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這位老人名叫魏基成,他捐款捐物30餘年,全球有317萬人受助。他出殯的日子,澳大利亞正是蕭瑟的冬日,但寒冷的冬日卻出現了溫暖人心的一幕。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社區僑領、義工組織、周邊居民,都穿上了素衣冒雨自發來到殯儀館前,排成長隊來送行,他們直到雨停也不忍離去,這些人大多都是他的捐助受益者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30年來他捐贈了85萬臺助聽器,將天地間聲音傳到聽障人的耳朵裡;他用127萬件嶄新的冬衣,把春天傳遞給在冬天受凍的孩子老人;他資助11萬例白內障手術,把世間的山清水秀送到視障人眼前;人們感恩禮讚,不捨痛哭,因為他給這個世界留下了最好的“光明”與“天籟”。

01

“我們節省一點就能盡力多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72年前,魏基成出生在廣東揭陽梅兜村。幼年時,他跟著父母移居香港。

魏基成的香港生活並不幸福。父母在香港打點的小生意,一年下來也僅僅只能維持一家人的溫飽。在魏基成15歲時,剛剛讀完6年級,排行老大的他就輟學挑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儘管生活艱難,但是父母親每次回到家鄉,都會為鄉里更加貧困的鄉親帶去麵粉、豬油等生活用品,給村裡的孤寡老人一些零花錢。後來,家裡情況稍微好些,母親還給村裡的老人送紅包、買冰箱。母親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節省一點,就能盡力多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父母親這些善舉,魏基成一幕幕都記在了心裡。數十年後,魏基成家業有成時,他在家鄉捐了一所幼兒園,從父母親名字中各取一字,就成了幼兒園的名字,“精培”。

母親對他影響深遠,他給自己的企業命名為“ABC”上,理由是“我的媽媽只懂ABC啊。”直到後來在澳洲受教育的二女兒告訴他,ABC就是A Better Choice。簡單的名字又有了一層新的寓意。

02

事業在澳大利亞開花結果

1965年 他遇到了摯愛的妻子,兩人結婚後。魏太太便成為他生意上的好幫手,生活上的好伴侶,以及慈善事業堅定的支持者。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1974年,29歲的魏基成在香港做起了家用紙品的批發、銷售的生意,開始了他的生意版圖。

1985年,看到漸漸長大的3個孩子面臨升學,他決定把香港穩定的生意交託給職員經營,舉家漂洋過海,移民到澳大利亞。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在香港的經歷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悉尼定居後,他繼續活躍在生活紙品的製造行業。不熟悉經商環境,甚至道路方向都分不清,英語又不好,魏基成剛到澳大利亞就碰了一鼻子灰。

重新開始家用紙品的生意,首先要建廠。拿著多年的積蓄,他租了一個小廠房,但建廠和購置設備原料卻要一大筆錢,然而,因為沒有信用基礎,銀行拒絕貸款給他。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好在他人緣好,朋友們東拼西湊幫他過了這一關。一開始生意不好做,魏基成和妻子全憑韌勁,熬過了幾乎顆粒無收的前五年。

在魏基成進行品牌拓展的時候,澳大利亞的衛生紙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來自中國內地、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產品紛紛湧入澳大利亞市場。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為了應對來自本國和國外進口產品的競爭,他決定實行多品牌戰略。剛開始他們用香港的品牌,但因為外國品牌多是走低端市場,所以他們又設計了適合本地人品味的牌子。漸漸地事業終於有所起色,他們按市場需求推出各檔次的衛生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Quilton,紙質好,又緊實,賣得還不貴,99%在澳洲生活的人都用過,只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家喻戶曉的品牌出自華人之手。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事業在這塊對新移民充滿友善的土地上開花結果”。從租用廠房,到現在,他的ABC紙業,其家用紙品銷量已超過澳大利亞市場一半

他的工廠遍及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珀斯等澳大利亞各地,還開到了新西蘭。如今,魏基成的ABC紙業公司現在已成為代表高品質的知名品牌,ABC紙巾公司在澳大利亞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企業。

03

能幫助別人的開心,是無邊無際的

致力於事業發展的同時,他也看到有些人因天災或天生的不幸而無法就學、就業,甚至無法正常生活,這讓他想起當年父母節衣縮食去幫助貧苦鄉親的場景。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他說:“施比受更有福”,在事業發展初期,他就開始從事慈善工作了,開始的30多年,因為身兼公司要務,分身乏術,他只能透過新聞或朋友的消息,來發掘人間疾苦,以捐款的方式施予援手。

2009年,魏基成把生意全部交給子女們,專心地參與慈善事業,他改變了原來“只捐款少參與”的想法,全身心投入進去。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2005年春晚,他看到21位聾啞演員表演的《千手觀音》,深為感動,他為每一位團員捐贈了助聽器。看她們戴上助聽器後拍的照片,一張張笑臉,他覺得都能聽到她們的笑聲。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幫助聽障兒童,成了魏基成的首要目標。他成立“天籟列車”慈善項目,年過花甲的夫妻倆,不管陰雨連綿,還是40度高溫,沒事就往中國偏遠地區的學校跑,到去年為止,已經送出753162臺助聽器。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魏基成為孩子戴上助聽器。失聰的孩子聽到美妙悅耳的聲音熱淚滿面地跑上前與他們夫婦擁抱,親吻。有的則用手語致謝並要求拍照留念時,他深受觸動。

“會說話,長大後,可以談情說愛~”他調皮又認真地在黑板上寫這句話。他一心只想讓孩子們擁有最平凡普通的生活。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除了“天籟列車”,魏基成和妻子,還開起了“光明列車”和“慈善列車”。2009年10月到2017年11月,“光明列車”完成超過9萬例免費白內障手術。

魏基成還好幾次帶著醫療車隊,回廣東揭陽給老鄉們義診。接受手術的人,最小2歲、最老102歲。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對於健康的人來說,藍天白雲,鳥叫花開,都是再普通不過的物事了,但是對於這些看不到、聽不到的人來說,卻是生命的重新開始,健康從來都是最珍貴的。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這些年,魏基成夫婦經常深入中國的一些偏遠地區,帶去冬衣、助聽器等。看到有些孩子患病的痛苦,魏太太會為他們按摩。生活簡樸的他們,和大家一起,吃快餐盒飯。

“能吃多少呢?就像這一份牛排,吃一半,營養就夠了。賺了錢,夠用就可以了。但是做慈善,能幫到人,是很開心的事情,而這種開心,是無邊無際的。”魏基成說。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明明擁有巨大的社會財富,但他不享受、不吃喝、不買房、不旅遊,全拿去救助陌生人。

衣服、糧食、紙巾、婦女衛生用品,老花鏡、醫療設施、金錢,還捐贈了一所幼兒園、三所中學、一所大學,成立了獎學金......能給的他都給,能幫的他都幫。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對於魏基成來說,或許一個人可以做的太少,卻也能改變數萬人的生命,慈善的意義就在於此!

04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魏基成有自己的一套慈善理念,他說:“我做慈善,不管他是哪國人,不問他是富是窮,只要是有需要的人,我都一樣幫。”隨著ABC紙業企業的發展,公司的慈善基金積累也雄厚起來了。魏基成更把慈善活動的範圍不斷擴展,他的慈善足跡遍佈全球。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僅在2012年8月至10月份,三個月的時間,魏基成就送出了市值近4000萬人民幣的慈善物資給中國13個省市和柬埔寨魏基成伉儷捐資興建的“精培幼兒園”。

在澳洲,他無數次給紅十字會和各家醫院捐款,不為別的,只希望多一些先進的醫療設備,少讓一些家庭經歷殘忍的生離死別。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魏基成及家人為澳大利亞本地及海外的醫院和慈善機構共捐贈逾4000萬澳元。他還為聖文森特醫院捐贈200萬澳元,用於購置一臺核磁共振成像(MRI)超聲波引導機。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2015年,魏基成從新聞中看到10萬難民湧入德國,立刻購買了10.6萬件冬衣,以最快的速度運送到德國。除了中國和澳大利亞,魏基成的慈善足跡,已延伸到斐濟、馬來西亞、柬埔寨、美國、薩摩亞、哥斯達黎加、烏干達等地。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至今,魏基成夫婦和ABC Tissue已捐贈了近85萬臺助聽器、127萬餘件冬衣、資助近11萬例白內障手術,其餘大米睡袋輪椅棉被等更是不計其數,受惠總人數已達317萬餘人。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他也漸漸成為華人慈善的“代言人”,他得到過各種獎項,收到過數不清的各種錦旗,今年英國女王壽辰日還獲得了OAM勳銜,這是澳洲最高國家榮譽稱號。但是這些,都比不過受助者的笑臉。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如果只是偶然捐出善款,相信對有錢的人並不難做到;但是堅持30年的無私奉獻,那就不是那麼容易做得到了。而且親自去參與其中,就更難了,對於一個年過七十而且患有高血壓的老人來說,便是難上加難,但魏基成做到了。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做公益,他也曾遭遇到質疑。

2012年10月,多方消息稱澳大利亞華人慈善家魏基成擬向中國聽力障礙兒童捐10萬隻助聽器。這是真事,魏基成的確想盡自己最大努力來幫助中國力障礙兒童。但馬上質疑聲起,說他捐助的產品屬於較落後的模擬式助聽器,可能並不適合兒童,對於老人倒是可以一用。

他捐數10萬助聽器,30多年救助300多萬人,去世時千人含淚相送……

但他不曾懈怠,馬上就進行了調查,2013年還專門來到中國主動加以回應。

“我們捐贈的這款助聽器賣到歐洲、美國、日本,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說不適用於小孩子,適合不適合要看個體情況。”

“數字助聽器動輒幾萬塊,沒有幾個貧困家庭買得起,且用好數字助聽器還有兩個前提,第一,要有專業的測聽儀器;第二,要有專業的聽力師,根據聽力圖把助聽器調節到位。這兩個條件有一個滿足不了,都會讓一個很好的數字助聽器變成一塊爛鐵。模擬式助聽器,每隻只需要幾千塊,可以幫更多貧困家庭的孩子聽到聲音。這個產品在”

但他並沒有受到質疑的影響,‘’我們在中國既沒產業,也沒名氣。我最難忍受的是會不會有一些人本來有可能受助,因為懷疑擔心我們的產品,就放棄了,這是最難忍受的。”

而從澳大利亞前移民部長盧鐸,撰文的詳述中,我們也更清楚他是怎樣一個人:“其慈善之舉並非為了打造‘偉人形象’,而是出於真正想要幫助他人的慾望”。

如今,有越來越多人把慈善當做為塑造形象而不得不為的事,但魏基成不是,他鮮少宣傳,所做的事也鮮為人知,但這些善舉,被受助者銘記,當他離開這個人世,人們一路相送。

善意就像種子,植入人們心中,便會生根發芽,不用大肆宣傳,人們也會銘記在心。即使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窮不求獨善其身,達不忘兼濟天下。但這些真正踐行的人卻值得我們學習和稱頌,要知道這樣的人多一位,受助的人卻是多了千千萬萬

慈善從來不是憑著一腔熱血或一時衝動就能做好的,只有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才是慈善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