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岳九眼塘的传说

点击题目下方平江乡友网,为您推送平江各类历史文化资讯

天岳九眼塘的传说

从虹桥镇沿天岳河北上五公里,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叫九眼村。先辈们讲述的关于九眼塘的神奇故事,不但激起我们对天岳风土人情特别的情愫,而且深受教益。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这个美丽村庄的东部小山边,住着一户毛姓人家,夫妻俩友善乡邻,很受村里人的敬重。婚后不久,善良的小两口就生下一个男孩,活泼可爱,被村邻惠名继善,意寓孩子长大后继续为社会尽善,做一个有益于乡梓的人。

继善三岁时,父亲因病离世,从此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小继善非常懂事,看到母亲辛劳,经常帮其推腰捶背,很是体贴孝顺。

七岁时继善被虹桥街上一富户看中,雇他去给自己的宝贝女儿当陪读书童。这名富户姓李名德,平时注重仁义道德,平等待人,遇到灾荒时,还派人设点煮粥接济饥荒灾民,深得民心。李德快50岁时,妻子才生下一女,取名爱雅,他们将爱雅视如掌上明珠。现在爱雅6岁了,李德夫妇便拜请当地一名秀才做她的先生,教她认字识文,涉猎国学蒙文。因怕爱雅孤单,通过多方打听和考查,得知继善家的根本不错,于是雇来继善,供其使唤。爱雅聪明伶俐,心地善良,从不把继善当下人看待,视他若兄长,亲如兄妹,还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教给继善。

再说那书童继善16岁时,家里母亲忽患风湿骨疾,无奈辞工回家照顾母亲。继善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帮母亲洗澡更衣,敲打脚手,推挪全身,他知道母亲爱吃鱼,还在门前挖了一眼水塘,旁边围出空地,养鱼喂鸡用心孝敬母亲。

爱雅18岁了,长得楚楚动人,人见人爱,前来说媒求婚的人越来越多,但爱雅从不动心。这可把李德夫妇急坏了,怕自己做不好工作,还搬来亲戚朋友相劝,可爱雅谁的话都不听,最后李德搬来爱雅的老师做工作。在老师面前爱雅不再闪烁其辞,说出了自己的内心话,她说:如果要嫁人,这辈子非毛继善不嫁。她还说,她同继善青梅竹马,度过了非常快乐的童年,知道继善为人忠厚善良,诚实守信,憨厚可爱,是个信得过的人,谁也代替不了他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虽然当时特别讲究门当户对,但面对爱女的倔强,李德夫妇无可奈何,为她以后的幸福着想,只好答应为爱雅与继善办了婚事。

夫唱妇随成佳偶,举案齐眉敬如宾。婚后二人互敬互爱,生活和美,在平淡中度过了许多令人羡慕的甜蜜日子。

两年后,继善和爱雅生下一子,取名遗贤,模样姣好,聪明伶俐。

转眼又到三月天,正是桃花汛期,也是鱼儿产子生长的最佳时期,母亲就安排继善早点到邻省通城县去捉鱼苗。

继善踏着月色,迎着晨风,不知不觉来到了通城县的某个半山腰,朦胧中他隐约看见一个人吊在一棵树上,“不好,有人寻短见,”他不容自己多想,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将那人从绳套中解开,然后再将他一把抱住轻轻放在地上。等那人缓过气来,继善关切地问起了那人的情况,从交谈中得知那人叫魏武,今年才20岁,家有六旬老母,是因欠了人家的债款无力偿还,不得已才走此一步,以此来个一了百了。继善问魏武到底欠了人家多少债?魏武回答后,继善二话没说,将自己身上所带的钱一并掏出交给他,叫他马上拿去还债。魏武先是推托不收,如此争执好久之后,他拗不过继善,便只好收下,然后千恩万谢回去了。

继善将自己捉鱼苗的钱全部给了魏武,现在已是身无分文,不能再去担鱼苗了,只好转身,挑着空鱼桶打道回府。

晌午时分,继善快到自家门前,他将鱼桶装上路边田里的浊水,路过门前的池塘时,装模作样将其倒入池塘之中,先应付母亲这一关,免得让她担心,看来以后的事情自己只有再想办法来解决了。

回到家里,母亲还是产生了怀疑,于是就问他为什么今天回来得这么早,鱼苗放在哪儿。继善不好说自己在路上救人将钱全部给了需要帮助的那个人而没有担回鱼苗让母亲伤心,他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从容应付着:“今天买鱼苗非常顺当,因此我就能早点回来了,路过池塘时,我怕鱼苗在木桶中呆得太久,一到家门前就将鱼苗全部倒入池塘了。”母亲见他如此说,也就深信不疑。

说来也是太神奇了,两天后继善来到池塘边,发现池塘里鱼儿活蹦乱跳,挤挤挨挨,拥挤不堪。继善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在旁边再挖一口鱼塘,将拥挤的鱼塘进行分鱼。第二天,妻子五更做饭,天刚放亮,继善就开始挖一眼新池塘,将第一眼塘里的鱼苗分一部分到新塘里。

两天后,继善又来到新旧两眼池塘前观望,发现塘里鱼苗又变得拥挤如前天那样,他只好在众人的帮助下,又挖下第二眼新塘。奇怪的是,鱼苗每天都在增多,继善只好继续挖塘来减少鱼儿拥挤的程度,一直挖到第八眼新塘,将鱼儿分一部分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凭空多出鱼苗的事情。

自此,继善夫妇经常是起五更睡半夜,一边耕田种地,一边精心喂养鱼苗。

时间不知不觉过了很久,有人来信告知继善岳父生病,卧病在床一段时日了。继善知晓岳父喜欢吃鱼,于是捞了两条五斤多重的大鲤鱼,另外还买了肉和酒去看岳父。

岳父病中虽不爱吃东西,但看到继善拿来鲜活乱跳的两条金丝鲤,仿佛美味就已摆在眼前,食欲马上被调起来了,忙叫家人煮了一条,熬成了浓浓的鱼汤。女儿爱雅给他盛来一碗,顿时满屋浓香馥郁,飘着一股奇异的香味。就着女儿爱雅端来的碗边,他一口气就喝了个碗底朝天,觉得鱼汤的味道甘甜而香润,清爽而透气,让人感觉到异常舒畅。看到父亲意犹未尽的样子,爱雅又给他盛来一碗,他没有推辞又一口气给吃了个精光。第二天起床,岳父一身轻松。他走到镜子面前,镜中的自己脸上不再浮肿了,再看看手脚,一点浮肿的影子也没有了,喉咙也不再干咳痛苦了。他忙令家人把剩下的那条鱼也煮了,喝了三碗鱼汤之后,顿觉心灵欢畅,精神矍铄,全身仿佛有一种使不完的力气。

“九眼塘里的鱼能治病”,自此一段时间,这个消息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在虹桥这个地方传开了。

邻近不远的老娭毑,是个老胃病,全身水肿,经常咳嗽不停,喘不过气来,是一个被人称为永远也治不好病的老药罐,她经常说早年落下的这个病根看来要带到棺材里去了。不意之间,继善给她送去了两条鲢鱼,煮汤喝了之后,她的病居然也神奇般的好了。

继善的母亲也因连续喝鱼汤风湿骨痛病没了,精神显得矍铄,成天喜笑颜开,有如返老还童一般,一家人看着这样的变化,心里真是满满的幸福。

长庆乡有个五十多岁的大爹,老眼昏花,视物模糊,吃过上百付中草药,一点疗效也没有。听说九眼塘的鱼吃了可治顽固的病痛,怀着试试看的心理,跑了几十里山路买了九眼塘里的鱼熬汤,吃了以后眼睛居然也很快恢复正常了。

百口相传,九眼塘里的鱼能治百病的消息传遍了邻近三省。

湖北有个富家,他的父亲专爱吃荤食,身体逐渐发胖,后来得了边风症,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请尽湘鄂赣的名医,服药无数,就是没有一点好转。听人介绍湖南九眼塘这个地方的鱼能治病,于是带着两个挑夫,从九眼买了两担鱼回去,等到鱼吃完时,他居然能下地走路了。老爷子逢人就说:“这都是九眼塘的鱼的功劳,要不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打鼓去了。”

自此,三省几县前来九眼求鱼治病的人,每天络绎不绝,路都被人们踩大了,九眼塘里的鱼也大批大批地被买走。令人不解的是,九眼塘里的鱼从来没有减少的迹象,鲤鱼、鲫鱼尚且能够自行产子繁殖,而草鱼、鲢鱼等别的鱼种历来靠买进鱼苗放入饲养才行,继善对此也是疑惑不解。不过多就多吧,先不去管他,什么都有个定数,何况我们没有去偷去抢,因此心里也就放下了包袱。

再说他儿子遗贤,自小乖巧聪颖,母亲爱雅在儿子才三岁时就教他识字读文,并讲些简单故事,教他如何做人。遗贤五岁时就能写短小的文章,七岁时能吟咏诗词,被当地人誉为神童,15岁考取了秀才,18岁中了小举人,就任于武昌刑部主审官。他为人正直,办事严谨,断案公道,深得民心,人称“活包公”。两袖清风的他正因如此也得罪了不少贪官污吏和地方上的流氓恶霸,他们对遗贤可说是恨之入骨,多次扬言想除之而后快。

时间已到八月初十,再过几天便是父亲六旬大寿,遗贤将刑部事务安排好之后,开始动身前往平江,一来如期给父亲庆寿,二来顺便调查一案子。

时至傍晚,下榻在温泉的一家惠民旅馆,不期危险正在向他袭来。此案主犯阎十万,从小道消息得知遗贤已轻车简从外出私访来侦查他,为破坏遗贤的侦查,于是勾结恶霸易争光,安排打手隐匿于此旅馆之中,想在荒山野外结果了主办官,让此案最终不了了之。

说来也巧,这家旅馆正是遗贤之父继善曾经救过的魏武所开。原来魏武用继善所赐的钱还清债务之后,在通城县租了一眼铺,经营南杂百货。因他受到继善的善行启发,不论买什么货物,都比同行便宜,十分公道,因此生意越做越好,一路顺畅,多年的经营使他赚了不少的钱,然后用自己所积蓄的这笔资财来到温泉发展,开了这家旅馆。

魏武一面经营旅馆,一面拜师习武。十年下来,有了一身过硬的拳脚功夫,又因他力大无穷武艺高超,街道上的地头蛇以及社会小混混们,根本就不敢来招惹他找麻烦。魏武还轻功了得,可说是飞檐走壁如行平地,武艺高强的他成为当地的一代武术名师。

是夜,魏武巡视全馆,发现四个宿客鬼鬼祟祟,窃窃私语仿佛在谋划一个什么阴谋诡计,他停下脚步仔细一听,好像在说要截杀一个客商,说是等那人到达百步岭时,再找机会将他干掉,当下的十万贪腐案就可一了百了。魏武听后,决定暗中保护好自己的房客。

第二天,天还未亮,魏武一身夜行人的装扮,将头巾蒙面提前赶到了百步岭,观察了一下有利的地形后,就选定一个便于隐蔽的地方,埋伏于路边的丛林中。晨雾中魏武看得清清楚楚,在路边起早赶路正在歇息的正是昨晚住在自家旅馆中的那位单身客人。紧接着在馆中另四个鬼鬼祟祟的黑衣人也尾随而至,临近客人时,走在前面那个人举起刀,气势汹汹欲朝那个单身歇息的客人砍去。说时迟那时快,魏武从林间纵身闪出,挥起一脚,一个铁帚扫地,紧接着一记漂亮的扫堂腿就将那个人踢翻在地,再用空手夺白刃的绝技,夺过那个人手中闪着阴冷青光的大刀。看到有人出手相救,破坏他们的好事,另外三人一齐包抄过来,魏武挥动砍刀,一时抡得有如风卷残叶,三人根本就近不了身,几次冒险蛮拼,那三人立马中刀,痛得他们一个个鬼哭狼嚎,只好捂着伤口仓惶狼狈而逃。

魏武问倒在地上还在痛苦呻吟的那人,得知正是阎十万出钱雇人想在半路上杀掉办案的官员,好让案件成为无头公案。魏武又对那人教训了一通,让他从今往后要正直做人,不再做违背天理的坏事,那人磕了几个响头之后仓皇而逃。路边吓得还在发抖的遗贤此时才恢复过来,对救命恩人感激不尽。二人亲密地攀谈,谈话中魏武才得知毛遗贤正是救过自己性命的毛继善之子,真是冥冥之中天注定,早年是他父亲救了自己,今天却是自己在不经意间救了恩人的儿子。

魏武一路护送遗贤,第三天如期到达九眼塘。继善得知魏武救儿子一事,自是感激不尽。魏武看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容光焕发,身康体健,亦是感慨良多,此间叙话自是通宵达旦,娓娓道来,说不尽的感慨悠长,在此暂且按下不表。

第二天是毛继善的六旬寿辰,阳光灿烂,和风拂面,九眼塘继善家的小屋里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把屋里屋外都挤满了。堂屋里的正墙上贴着一个大红的“寿”字,继善父子站在大门外接待客人,临近中午时设草宴招待宾客。酒过三巡,忽传门外有道长求见,于是主人速速请进。只见来者仙风道骨,鹤发童颜,仿佛就是三界外之得道高人,手执拂尘,气宇轩昂。道长走进来,拉拉继善的手,高声朗吟道:“天苍苍,地茫茫,九眼塘里鱼欢翔,能除百病救黎庶,仙人助力美名扬。继善得它行善举,后继昭昭永流芳!”言罢,挽着继善的胳膊,驾着五彩祥云,朝幕阜山方向飞去了。

此后,儿子毛遗贤辞去了武昌刑部主审回到了九眼塘家里,秉承了父亲的养鱼事业。

当地村民为纪念毛继善的善举,人们一致将该村命名为九眼村,历经风云变幻,九眼塘虽然现仅存两眼鱼塘,而其他七眼的影子仍然依稀可见。

毛继善一家所倡导的仁义道德,以及乐善好施的纯朴民风却在此地普及发扬,世代传承,因九眼塘而得名的九眼村的村名,自此一直延用至今。

(作者李豹雄系虹桥学区退休教师,钟愧傲系南江学区教师、县史志学会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