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棒棒:最真實最殘忍最高分的紀錄片,人物分析篇-何苦

無意在一個新聞報到上看到一段這部紀錄片的片段,片段的畫面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畫面是一位棒棒蹲在雨中的哭泣,因為我也是一個鄉下人,所以很有感觸,於是我迅速的找到了片名。晚上九點開始看,沒有停歇沒有快進,一口氣看完13集了。這種基於現實生活展現底層工作者的紀錄片,反應的是最真實的生活,站在導演的角度你會看到很多,站在自己的角度同樣你會看到很多。

紀錄片的開始吸引了我,是一位正團級專業的軍官,自述自己去體驗山城的棒棒經歷,從此走進一個名叫自力巷53號的地方,跟一群形形色色的底層工作者在一起當了一年多棒棒的工作經歷。根據不同人物的經歷與發展,描述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進而對生活對生存做了闡述,能夠看到導演想要深入表達的那層東西,能夠看到那種內心深處的掙扎與吶喊

“棒棒”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很陌生,可能只在老一輩的腦海中有記憶,我印象中的棒棒最早是在一個電視劇《山城棒棒軍》中知道的,幾十年過去了“棒棒”這個詞語已經慢慢的在我們記憶中遺忘。

過了一二十年,一位正團級專業軍官再次把棒棒的生活展現給了我們,去重慶當棒棒,拜棒棒為師,體驗棒棒軍的生活,這就是“最後的棒棒”導演——何苦

最後的棒棒:最真實最殘忍最高分的紀錄片,人物分析篇-何苦

導演何苦

18歲那年,何苦參了軍,在部隊努力奮鬥,刻苦學習,在機關的主要工作是報道員。他將軍營裡湧現的典型事蹟整理後,向各大媒體投稿。由於文筆較好,很快,何苦就從士兵提拔成正團職幹部。

最後的棒棒:最真實最殘忍最高分的紀錄片,人物分析篇-何苦

當時由於工作在重慶待了一段時間,何苦對當地的棒棒軍有特殊情感。何苦覺得重慶的發展離不開棒棒,離不開他們肩上的一根木棍兩根繩子,如今重慶騰飛了,他們卻老了。於是何苦想用記錄片的形式去記錄棒棒軍最後的職業生涯,這是導演何苦拍攝《最後的棒棒》的初衷。

最後的棒棒:最真實最殘忍最高分的紀錄片,人物分析篇-何苦

拍攝的內容確定了,人物也確定了,接下來怎麼拍也是個難題。何苦只是個轉業軍人,資金人員等問題成了他眼下的難題。他不能像大導演那樣可以揮金如土,不可能像馮小剛一樣,為拍《芳華》,讓一群演員集中培訓幾個月。何苦最終選擇了最直接的方法,自己親身投入到棒棒軍當中,用自己的行動體驗去記錄一個職業。

最後的棒棒:最真實最殘忍最高分的紀錄片,人物分析篇-何苦

由於自己要真實投入到棒棒軍中,何苦還叫了一個他的朋友來幫忙拍攝,他不需要拍攝者有太多花哨的技巧,他只需要能把棒棒軍生活真實記錄下來就好。於是何苦用一根木棒,兩根繩子,一臺攝像機記錄下了“最後的棒棒”

事先何苦已經跟老黃溝通過於,就有了後面的拜老黃為師,開始了自己的棒棒生涯。

最後的棒棒:最真實最殘忍最高分的紀錄片,人物分析篇-何苦

《最後的棒棒》,講述了一群租住在重慶解放碑自力巷53號的棒棒軍的日常。在棒棒大軍裡,有形形色色的棒棒,為了幫女兒還房貸的老黃,被一個女人兩個小偷左右命運的老杭,年輕的時候被混混致殘的賭神河南,為了60歲而轉運的老甘,好心的房東大石……在自力巷53號,每個人都有必須當棒棒的理由。

最後的棒棒:最真實最殘忍最高分的紀錄片,人物分析篇-何苦

棒棒軍,這個社會底層人群,被何苦用鏡頭記錄得真實而殘忍。他們有人可以為掙20元用手掏便池,有的會花重金,為身體健康的自己提前備好棺材。乞丐的棒棒用來乞討,而他們的棒棒用來生活。棒棒軍,這樣一個靠雙手掙錢的職業,卻被人用有色眼鏡蔑視著,沒得到應有的尊重。

最後的棒棒:最真實最殘忍最高分的紀錄片,人物分析篇-何苦

而何苦拍這部《最後的棒棒》,不單單只是為了去體驗棒棒,記錄棒棒,更多的是讓所有人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珍惜美好,珍惜現在。堅信著大寒過後就是立春。

最後的棒棒:最真實最殘忍最高分的紀錄片,人物分析篇-何苦

《最後的棒棒》值得我們去深思,值得我們去體會,值得我們一看

——激情九零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