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藍|同時擁有天空和大海是什麼感覺?

上文中大家和燕子一起認識了景德鎮顏色釉——霽紅與郎紅,自古紅藍出CP,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的顏色釉品種,它和白釉、紅釉並稱為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它就是

祭藍

提到藍色,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天空、是大海、是沉靜還是憂鬱?也許當你看到祭藍的那一刻,所有的情緒都揮之而去了,這就是祭藍,擁有包容一切的神奇力量。

祭藍|同時擁有天空和大海是什麼感覺?

古人擅思考,熱衷於給各種釉色起名字,天青、郎紅、月白、梅子青、祭藍等,看起來文采飛揚讀起來美妙至極,在這之中祭藍最為高貴冷豔。透若天空深似大海,當屬祭藍也。

作為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祭藍有許多別名,比如霽藍釉、積藍釉、霽青釉,其中之所以叫霽青是因為古人對綠、青、藍分不清,清末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所說:“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祭藍是一種高溫石灰鹼釉,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生坯上施釉,入窯經過1280——1300°的高溫一次燒成,高溫石灰鹼釉粘度大,釉水不易流動,看起來濃郁柔和,無刺眼感。

祭藍|同時擁有天空和大海是什麼感覺?

祭藍|同時擁有天空和大海是什麼感覺?

自古以來藍釉就很昂貴,不僅因為它的氣質更在於它極低的成品率,在燒製過程中,鈷料極不穩定,常常在高溫下發生爆釉的現象,要想燒製出均勻水潤的釉色難度很大,也很考驗燒製師傅的水平。

祭藍出現於元代景德鎮,屬高溫藍釉一種,入明以後一直燒製,宣德以後藍釉分為兩類,一類是寶石藍,一類是雪花藍。清代以後,藍釉已沒了什麼變化,只在色澤上表現出深淺之別,祭藍到天藍再到月白,晚清還出現了磚藍,顏色發灰,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高級藍。

元代的藍釉傳世品不多,完整的全世界僅有10件左右。明宣德年間的祭藍最為出名,大部分為單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畫暗花的,還有藍釉白花的,一般多是折枝花和魚藻紋,官窯款有青花與暗款兩類,款識均為“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

祭藍|同時擁有天空和大海是什麼感覺?

成化、弘治、正德時期祭藍釉瓷器傳世不多,尤其是成化年間,至今都沒有見一件完整瓷器。

嘉靖霽藍釉藍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開細小紋片,個別的有棕色斑點,圈足處施一層醬色釉,款識也是六字楷書款。

到了清代,祭藍多出精品。有單色的,有暗花刻紋的,還有描金彩的,造型上以宮廷祭器和陳設用瓷為主。官窯霽藍釉多有官款,做工精細,民窯多是廟堂之上所用的祭器,均無官款,大部分景德鎮出品的多有紀年款。

祭藍|同時擁有天空和大海是什麼感覺?

描金是瓷器金彩裝飾的方式之一,是用本金或金水在瓷器表面描繪裝飾紋樣或者配合其他裝飾作邊線或金地使用。描金裝飾需要手工完成,通常是匠人用描金筆蘸取金水描繪、鑲邊等,需要極高的專業水平與耐心。

本金的使用技法比金水難的多,而且由於含金量高,一般只局部使用於高端產品,大部分產品都採用金水。

祭藍|同時擁有天空和大海是什麼感覺?

古時候科技水平有限,人們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無限的好奇與想象,比如天空是什麼樣子的?大海的最深處有什麼?礙於發展水平不能去一探究竟,但是充滿智慧的古人將這些心情都放在了祭藍釉裡。通過這一抹藍,所有的問題都有了答案。

當然,我們在讚歎古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時,也要感謝現代匠人的學習與創造力,得益於他們對這些偉大工藝的傳承,我們才能看到如此精緻美妙的作品。才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獨特的魅力。

感謝您的觀看,若您也是愛瓷之人請關注“大御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